一种新型的注塑成型模流道分离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05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注塑成型模流道分离模具,包括底板和上模,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模,所述上模的内腔开设有分流道,所述分流道的底部连通有分流管,所述下模和上模的表面均开设有模腔,所述分流管与模腔连通,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分流道和分流管进行分流注塑原料,注塑完成后,拉动插杆,插杆从插孔的内腔脱离,第一复位弹簧带动滑杆复位运动,滑杆带动上模复位运动,上模在复位时上升运动,从而便于拆模,解决了现有的流道分离模具大多通过螺栓锁固或者挤压固定,因此拆模不便,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注塑成型模流道分离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注塑成型模流道分离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汽车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注射模、流道分离模具等,其中热压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种,流道分离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现有的流道分离模具大多通过螺栓锁固或者挤压固定,因此拆模不便,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注塑成型模流道分离模具,具备便于拆模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流道分离模具大多通过螺栓锁固或者挤压固定,因此拆模不便,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注塑成型模流道分离模具,包括底板和上模,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模,所述上模的内腔开设有分流道,所述分流道的底部连通有分流管,所述下模和上模的表面均开设有模腔,所述分流管与模腔连通,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顶部与立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立柱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延伸至插孔的内腔。优选的,所述插杆位于立柱外部一端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侧与立柱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模的顶部连通有管道,且管道的顶部连通有漏斗。优选的,所述下模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远离第一限位槽内腔的一侧与上模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立柱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远离第二限位槽内腔的一侧与滑杆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分流道和分流管进行分流注塑原料,注塑完成后,拉动插杆,插杆从插孔的内腔脱离,第一复位弹簧带动滑杆复位运动,滑杆带动上模复位运动,上模在复位时上升运动,从而便于拆模,解决了现有的流道分离模具大多通过螺栓锁固或者挤压固定,因此拆模不便,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块,起到了对下模和上模限位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块,起到了对滑杆限位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复位弹簧,起到了带动插杆复位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模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立柱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下模;3、上模;4、分流道;5、分流管;6、模腔;7、立柱;8、滑杆;9、第一复位弹簧;10、插孔;11、插杆;12、第二复位弹簧;13、漏斗;14、第一限位槽;15、第一限位块;16、第二限位槽;17、第二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底板1、下模2、上模3、分流道4、分流管5、模腔6、立柱7、滑杆8、第一复位弹簧9、插孔10、插杆11、第二复位弹簧12、漏斗13、第一限位槽14、第一限位块15、第二限位槽16和第二限位块1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请参阅图1-3,一种新型的注塑成型模流道分离模具,包括底板1和上模3,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2,下模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模3,上模3的顶部连通有管道,且管道的顶部连通有漏斗13,下模2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4,第一限位槽14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5,第一限位块15远离第一限位槽14内腔的一侧与上模3固定连接,上模3的内腔开设有分流道4,分流道4的底部连通有分流管5,下模2和上模3的表面均开设有模腔6,分流管5与模腔6连通,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7,立柱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8,立柱7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6,第二限位槽16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7,第二限位块17远离第二限位槽16内腔的一侧与滑杆8固定连接,滑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9,第一复位弹簧9的顶部与立柱7的内壁固定连接,滑杆8的表面开设有插孔10,立柱7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插杆11,插杆11延伸至插孔10的内腔,插杆11位于立柱7外部一端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2,第二复位弹簧12的一侧与立柱7固定连接,通过分流道4和分流管5进行分流注塑原料,注塑完成后,拉动插杆11,插杆11从插孔10的内腔脱离,第一复位弹簧9带动滑杆8复位运动,滑杆8带动上模3复位运动,上模3在复位时上升运动,从而便于拆模,解决了现有的流道分离模具大多通过螺栓锁固或者挤压固定,因此拆模不便,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使用时,通过分流道4和分流管5进行分流注塑原料,注塑完成后,拉动插杆11,插杆11从插孔10的内腔脱离,第一复位弹簧9带动滑杆8复位运动,滑杆8带动上模3复位运动,上模3在复位时上升运动,从而便于拆模。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申请文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申请文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注塑成型模流道分离模具,包括底板(1)和上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2),所述下模(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模(3),所述上模(3)的内腔开设有分流道(4),所述分流道(4)的底部连通有分流管(5),所述下模(2)和上模(3)的表面均开设有模腔(6),所述分流管(5)与模腔(6)连通,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7),所述立柱(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8),所述滑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9),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的顶部与立柱(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8)的表面开设有插孔(10),所述立柱(7)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插杆(11),所述插杆(11)延伸至插孔(10)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注塑成型模流道分离模具,包括底板(1)和上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2),所述下模(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模(3),所述上模(3)的内腔开设有分流道(4),所述分流道(4)的底部连通有分流管(5),所述下模(2)和上模(3)的表面均开设有模腔(6),所述分流管(5)与模腔(6)连通,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7),所述立柱(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8),所述滑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9),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的顶部与立柱(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8)的表面开设有插孔(10),所述立柱(7)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插杆(11),所述插杆(11)延伸至插孔(10)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注塑成型模流道分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11)位于立柱(7)外部一端的表面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锦奇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