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97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有混合室,混合室上端设有投料口,下端设置有骨料开闭装置;混合室上安装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水平转动安装在混合室内的搅拌轴、沿搅拌轴轴向均匀分布的多组搅拌件以及驱使搅拌轴转动的动力电机;搅拌件包括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第一搅拌桨包括沿搅拌轴径向分布的连接杆和固接在连接杆端部的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桨包括沿搅拌轴径向分布的固定杆和固定在固定杆端部的第二搅拌叶,连接杆的长度大于固定杆的长度,每组搅拌件的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交错分布在搅拌轴的外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能够强制搅拌混合,提高新、旧集料混合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
本技术涉及再生混凝土加工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再生混凝土通常是采用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照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由于再生混凝土集料中通常包括少量脱离砂浆的石子、部分包裹砂浆的石子,还有少量独立成块的水泥砂浆,其集料的种类比较多,这样在进行新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就需要保证再生混凝土集料与天然集料充分的混合,进而保证新混凝土的性能一致,增强其稳定性。现有的滚筒式搅拌机在搅拌过程中主要靠骨料自身翻转实现混合,新、旧集料混合程度有限,进而影响了再生混凝土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它能够强制搅拌混合,提高新、旧集料混合程度。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有混合室,所述混合室上端设有投料口,下端设置有骨料开闭装置;所述混合室上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水平转动安装在混合室内的搅拌轴、沿搅拌轴轴向均匀分布的多组搅拌件以及驱使搅拌轴转动的动力电机;所述搅拌件包括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沿搅拌轴径向分布的连接杆和固接在连接杆端部的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沿搅拌轴径向分布的固定杆和固定在固定杆端部的第二搅拌叶,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大于固定杆的长度,每组搅拌件的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交错分布在搅拌轴的外周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设备搅拌时,动力电机驱使搅拌轴转动,搅拌轴上的搅拌件随之同步转动,搅拌件的第二搅拌桨先将混合室内靠近搅拌轴的骨料(即上层骨料)抛起搅拌,第一搅拌桨随后将混合室内其余部分的骨料抛起,被抛起的骨料瞬间处于失重状态,上下两层骨料碰撞后能迅速均匀混合在一起,依次往复完成骨料的混合搅拌;而且上下分层分批搅拌骨料,能够有效避免所有骨料的反作用力集中到一个搅拌叶上,有效延长搅拌叶的使用寿命,与传统的搅拌方式相比更加省力,且效率更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均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搅拌叶倾斜向下固定于连接杆的端部,所述第二搅拌叶倾斜向下固定于固定杆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叶倾斜向下设置方便将骨料抛起,进行后续的搅拌混合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沿搅拌轴转动方向,所述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的壁厚从前至后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叶从前到后壁厚依次增加,使得搅拌叶能更容易铲入骨料中,减少搅拌叶受到的阻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沿搅拌轴轴线方向,所述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的内弧面从左至右倾斜向下设置,轴向相邻的两组搅拌件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搅拌叶的内弧面相对倾斜设置,抛起骨料时,能够驱使骨料与轴向相邻的骨料混合,进一步提高骨料的混合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与第一搅拌叶、所述固定杆与第二搅拌叶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搅拌轴转动方向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强筋增加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的自身强度,提高搅拌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室底部设置为下凹的弧形,于最低处开设有出料口;所述骨料开闭装置包括设置在混合室下方的挡料板一与挡料板二,挡料板一与挡料板二相互对接以遮挡所述出料口,挡料板一与挡料板二沿搅拌轴轴向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摆臂一与摆臂二,摆臂一与摆臂二的上端铰接在混合室的侧壁上,其中一侧的摆臂一与摆臂二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摆臂一与摆臂二做弧形往复运动的驱动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下料时,驱动器推动挡料板一和挡料板二作相对远离的摆动从而将出料口打开,混合室内混合好的骨料从出料口排出;当排料完毕后,驱动器驱使挡料板一和挡料板二作相对靠近运动直到二者对接从而关闭出料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料板一与挡料板二为与混合室底部形状相适配的弧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料板与混合室底部的弧度相同,这样能够使得出料口与挡料板二者之间的间隙减小,有效的减少了骨料从出料口与挡料板之间的间隙中漏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室与所述摆臂一或摆臂二相贴合的一侧开设有与摆臂一或摆臂二运动轨迹相同的弧形的限位槽,所述摆臂一与摆臂二上设置有与限位槽弧度相同且嵌合于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限位槽以及限位块能够使得摆臂一与摆臂二稳定的在配料都的侧壁上摆动,降低了由于出料导致的摆臂一与摆臂二晃动幅度,使得挡料板运动的行程更加精确。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混合室内设置长度不一的搅拌叶,搅拌叶对骨料分层分批搅拌,能够有效避免所有骨料的反作用力集中到一个搅拌叶上,有效延长搅拌叶的使用寿命;2、通过将相邻搅拌叶的内弧面相对倾斜设置,使得骨料被抛起时,能够与轴向相邻的骨料混合,进一步提高骨料的混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骨料开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混合室;21、顶盖;22、转动杆;3、搅拌机构;4、搅拌轴;5、搅拌件;51、连接杆;52、第一搅拌叶;53、固定杆;54、第二搅拌叶;55、加强筋;6、动力电机;7、骨料开闭装置;71、挡料板一;72、挡料板二;73、摆臂一;74、摆臂二;75、驱动器;76、固定套环;77、铰接座;78、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固定在机架1上的混合室2以及安装在混合室2上的搅拌机构3,混合室2顶部敞口设置、作为混合室2的投料口,投料口上通过合页铰接有能将其封闭的顶盖21,以免骨料飞溅;混合室2底部设置为下凹的弧形或半圆形,在最低处开设有出料口,并在出料口上安装有骨料开闭装置7,用于骨料的排放。如图1、图2所示,搅拌机构3包括水平转动安装在混合室2内的搅拌轴4,搅拌轴4上沿其轴向均匀分布有多组搅拌件5,每组搅拌件5主要由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组成,其中第一搅拌桨包括连接杆51和固接在连接杆51端部的第一搅拌叶52,第二搅拌桨包括固定杆53和固接在固定杆53端部的第二搅拌叶54,连接杆51的长度大于固定杆53的长度,连接杆51和固定杆53沿搅拌轴4径向间隔固定在搅拌轴4上,从而实现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在搅拌轴4上的交错分布;本实施例中,每组搅拌件5包括两个第一搅拌桨和两个第二搅拌桨,间隔交错分布在搅拌轴4的外周面上。混合室2的外侧还设置有驱使搅拌轴4转动的动力电机6,动力电机6与搅拌轴4同轴连接。第一搅拌叶52和第二搅拌叶54整体均为弧形板状结构,第一搅拌叶52的内弧面与连接杆51相固接,第二搅拌叶54的内弧面与固定杆53相固接;以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混合室(2),所述混合室(2)上端设有投料口,下端设置有骨料开闭装置(7);所述混合室(2)上安装有搅拌机构(3),所述搅拌机构(3)包括水平转动安装在混合室(2)内的搅拌轴(4)、沿搅拌轴(4)轴向均匀分布的多组搅拌件(5)以及驱使搅拌轴(4)转动的动力电机(6);所述搅拌件(5)包括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沿搅拌轴(4)径向分布的连接杆(51)和固接在连接杆(51)端部的第一搅拌叶(52),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沿搅拌轴(4)径向分布的固定杆(53)和固定在固定杆(53)端部的第二搅拌叶(54),所述连接杆(51)的长度大于固定杆(53)的长度,每组搅拌件(5)的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交错分布在搅拌轴(4)的外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混合室(2),所述混合室(2)上端设有投料口,下端设置有骨料开闭装置(7);所述混合室(2)上安装有搅拌机构(3),所述搅拌机构(3)包括水平转动安装在混合室(2)内的搅拌轴(4)、沿搅拌轴(4)轴向均匀分布的多组搅拌件(5)以及驱使搅拌轴(4)转动的动力电机(6);所述搅拌件(5)包括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沿搅拌轴(4)径向分布的连接杆(51)和固接在连接杆(51)端部的第一搅拌叶(52),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沿搅拌轴(4)径向分布的固定杆(53)和固定在固定杆(53)端部的第二搅拌叶(54),所述连接杆(51)的长度大于固定杆(53)的长度,每组搅拌件(5)的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交错分布在搅拌轴(4)的外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52)和第二搅拌叶(54)均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搅拌叶(52)倾斜向下固定于连接杆(51)的端部,所述第二搅拌叶(54)倾斜向下固定于固定杆(53)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搅拌轴(4)转动方向,所述第一搅拌叶(52)和第二搅拌叶(54)的壁厚从前至后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搅拌轴(4)轴线方向,所述第一搅拌叶(52)和第二搅拌叶(54)的内弧面从左至右倾斜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春龙谢玲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民佳新型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