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963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包括桩柱本体和预应力系统,所述桩柱本体包括废旧低等级混凝土、新制高等级混凝土和钢筋网,所述钢筋网设置在所述桩柱本体内部,所述预应力系统包括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预应力张拉端剪力耳板、预应力锚固端剪力板、预应力端头螺旋钢筋、预应力张拉端锚具、预应力锚固端锚具、预应力钢绞线定位装置、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和预应力钢绞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废旧低等级混凝土与新制高等级混凝土混合使用,简化了废旧混凝土循环利用时的破碎、筛分、净化等处理过程,更加有效利用废旧混凝土,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大大拓展其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
本技术涉及废旧混凝土循环利用
,具体为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
技术介绍
废旧混凝土是指由建(构)筑物拆除、路面返修、混凝土生产、工程施工或者其他状况下产生的废弃混凝土块;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a.建筑物由于达到使用年限或因老化而被拆除,产生废旧混凝土块;b.市政工程的动迁及重大及基础设施的改造产生的废旧混凝土块;c.新建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d.商品混凝土厂和预制厂产生的不合格混凝土或者因调度原因产生的不能加以使用的混凝土。当前工程上所采用的钻孔灌注桩采用的是新制混凝土现浇施工,鉴于其体量大,成本高,受力效率低且现浇施工中桩基质量不能保证的缺点,结合当前低碳环保理念,能将废弃混凝土变废为宝成为了工程领域的新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包括桩柱本体和预应力系统,所述桩柱本体包括废旧低等级混凝土、新制高等级混凝土和钢筋网,所述钢筋网设置在所述桩柱本体内部,所述废旧低等级混凝土与所述新制高等级混凝土交替填充在所述桩柱本体内部,所述桩柱本体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预应力系统,所述预应力系统包括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预应力张拉端剪力耳板、预应力锚固端剪力板、预应力端头螺旋钢筋、预应力张拉端锚具、预应力锚固端锚具、预应力钢绞线定位装置、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和预应力钢绞线。其中,所述废旧低等级混凝土为废弃建筑物、构筑物、桥梁和道路拆除并去除全部或部分钢筋之后的废旧混凝土块。其中,所述新制高等级混凝土为天然骨料混凝土或再生骨料混凝土,且所述新制高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于50Mpa。其中,所述钢筋网包括密集型螺旋箍筋、稀疏型螺旋箍筋和纵向主受力钢筋,所述纵向主受力钢筋均匀设置于所述桩柱本体周围,所述纵向主受力钢筋采用直径16mm或20mm的HRB400钢筋,所述密集型螺旋箍筋设置于预应力张拉侧1/3桩长范围内,所述密集型螺旋箍筋间距为10~15cm,所述密集型螺旋箍筋采用直径10mm或12mm的HRB400钢筋,所述稀疏型螺旋箍筋设置于预应力锚固侧2/3桩长范围内,所述稀疏型螺旋箍筋间距为20~30cm,所述稀疏型螺旋箍筋采用直径10mm或12mm的HRB400钢筋。其中,所述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设置于所述桩柱本体顶部端头位置,所述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设置于所述桩柱本体底部端头位置。其中,所述预应力张拉端剪力耳板焊接在所述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两侧,所述预应力锚固端剪力板焊接在所述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两侧。其中,所述预应力张拉端锚具设置在所述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下表面的中心处,所述预应力锚固端锚具设置在所述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上表面的中心处,所述预应力张拉端锚具的底部与所述预应力锚固端锚具的顶部均设置有预应力端头螺旋钢筋。其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采用金属或塑料波纹管,所述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通过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定位装置与所述密集型螺旋箍筋和稀疏型螺旋箍筋焊接在一起。其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插接在所述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内部,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顶部的张拉端锚固在所述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的凹槽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底部的锚固端锚固在所述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的凹槽中。其中,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抗拉标准强度1670/1860Mpa的预应力7φ5钢绞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桩头施加预应力,使得在桩柱本体直径最小及用钢量最少的情况下,极大地提升桩柱本体两端的刚度和桩身的抗弯抗拔能力。2、本技术根据预制桩受力情况配置环绕且间距疏密合理的螺旋钢筋,使得在桩柱本体同等体积下用钢量最经济。3、本技术通过废旧低等级混凝土与新制高等级混凝土混合使用,简化了废旧混凝土循环利用时的破碎、筛分、净化等处理过程,更加有效利用废旧混凝土,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大大拓展其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桩身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钢筋网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钢筋网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预应力系统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桩柱本体;101-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2-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3-密集型螺旋箍筋;104-稀疏型螺旋箍筋;105-纵向主受力钢筋;200-预应力系统;201-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202-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203-预应力张拉端剪力耳板;204-预应力锚固端剪力板;205-预应力端头螺旋钢筋;206-预应力张拉端锚具;207-预应力锚固端锚具;208-预应力钢绞线定位装置;209-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210-预应力钢绞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包括桩柱本体100和预应力系统200,所述桩柱本体100包括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1、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和钢筋网,所述钢筋网设置在所述桩柱本体100内部,所述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1与所述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交替填充在所述桩柱本体100内部,所述桩柱本体100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预应力系统200,所述预应力系统200包括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201、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202、预应力张拉端剪力耳板203、预应力锚固端剪力板204、预应力端头螺旋钢筋205、预应力张拉端锚具206、预应力锚固端锚具207、预应力钢绞线定位装置208、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209和预应力钢绞线210。其中,本实施例所述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桩长L为12m,桩径1.2m,桩身内部按照质量比1:1交替浇筑强度等级60Mpa的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和强度等级20Mpa的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1,混合后的抗压强度实测均值为38.04Mpa,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为天然骨料混凝土,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1为一座废旧桥梁拆除并去除钢筋之后的废旧混凝土块体,废旧混凝土块体特征尺寸为6~10cm。其中,所述钢筋网包括密集型螺旋箍筋103、稀疏型螺旋箍筋104和纵向主受力钢筋105,所述纵向主受力钢筋105均匀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包括桩柱本体(100)和预应力系统(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柱本体(100)包括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1)、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和钢筋网,所述钢筋网设置在所述桩柱本体(100)内部,所述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1)与所述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交替填充在所述桩柱本体(100)内部,所述桩柱本体(100)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预应力系统(200),所述预应力系统(200)包括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201)、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202)、预应力张拉端剪力耳板(203)、预应力锚固端剪力板(204)、预应力端头螺旋钢筋(205)、预应力张拉端锚具(206)、预应力锚固端锚具(207)、预应力钢绞线定位装置(208)、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209)和预应力钢绞线(2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包括桩柱本体(100)和预应力系统(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柱本体(100)包括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1)、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和钢筋网,所述钢筋网设置在所述桩柱本体(100)内部,所述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1)与所述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交替填充在所述桩柱本体(100)内部,所述桩柱本体(100)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预应力系统(200),所述预应力系统(200)包括预应力张拉端钢盖板(201)、预应力锚固端钢盖板(202)、预应力张拉端剪力耳板(203)、预应力锚固端剪力板(204)、预应力端头螺旋钢筋(205)、预应力张拉端锚具(206)、预应力锚固端锚具(207)、预应力钢绞线定位装置(208)、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209)和预应力钢绞线(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旧低等级混凝土(101)为废弃建筑物、构筑物、桥梁和道路拆除并去除全部或部分钢筋之后的废旧混凝土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为天然骨料混凝土或再生骨料混凝土,且所述新制高等级混凝土(102)的抗压强度大于50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高强再生混合预制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包括密集型螺旋箍筋(103)、稀疏型螺旋箍筋(104)和纵向主受力钢筋(105),所述纵向主受力钢筋(105)均匀设置于所述桩柱本体(100)周围,所述纵向主受力钢筋(105)采用直径16mm或20mm的HRB400钢筋,所述密集型螺旋箍筋(103)设置于预应力张拉侧1/3桩长范围内,所述密集型螺旋箍筋(103)间距为10~15cm,所述密集型螺旋箍筋(103)采用直径10mm或12mm的HRB400钢筋,所述稀疏型螺旋箍筋(104)设置于预应力锚固侧2/3桩长范围内,所述稀疏型螺旋箍筋(104)间距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揽睿路桥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