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54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节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板,融合板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融合板为椭圆形,融合板短轴一端固连连接板的根部,连接板头部垂直于融合板,连接板头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两个融合板之间设置管状的钛网、调节杆,钛网两端分别固连两个第一通孔的边沿,两个调节杆位于融合板短轴两端,调节杆两端分别固连两个融合板的底面,调节杆平行于钛网的中心轴;钛网包括多根钛质弹簧,多根弹簧同轴嵌套设置;调节杆包括支杆、调节套,两个支杆头部分别螺纹连接调节套,支杆尾部截面为矩形,矩形长度方向平行于融合板的长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由调节适用的高度以角度,防止钢钉过渡钉入,有效促进骨质融合,防止融合器下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颈椎椎间融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颈椎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颈椎次全切术在20世纪60年代即应用于临床,自钛网问世之后,更加强调椎体融合,现有技术中有公布号为CN105411727A,名为颈椎前路可调节界面式零切迹支撑融合固定钛网系统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包含融合部、支撑部等部件的医疗器械,用于颈椎次全切术中针对椎体融合的装置,虽然这种装置减少了架体下沉等问题,但是其角度调节范围较小、高度调节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调节的颈椎椎间融合器,能够自由调节适用的高度以及角度,防止钢钉过渡钉入,有效促进骨质融合,防止融合器下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公开一种可调节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板,融合板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融合板为椭圆形,所述融合板短轴一端固连连接板的根部,所述连接板头部垂直于所述融合板,所述连接板头部位于所述融合板顶面方向,所述连接板头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两个融合板同轴设置,两个融合板底面正对,两个融合板之间设置管状的钛网、调节杆,钛网两端分别固连两个第一通孔的边沿,两个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融合板短轴两端,所述调节杆两端分别固连两个所述融合板的底面,所述调节杆平行于所述钛网的中心轴;所述钛网包括多根弹簧,所述弹簧同轴嵌套设置,所述弹簧为钛材质,所述钛丝旋向相同;所述调节杆包括支杆、调节套,两个支杆头部分别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套,所述支杆尾部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融合板的长轴,两个支杆头部螺纹旋向不同。优选的,所述融合板顶面设置多个倒刺。优选的,所述融合板顶面固连融合层,所述融合层材质为聚醚醚酮,所述融合层为多孔结构,融合层厚度为1~2mm,融合层为融合板顶面的表面涂层。优选的,所述支杆贴合所述钛网。优选的,所述调节套沿周向等间隔设置多个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平行于所述调节套周向方向,所述支杆头部为圆柱体,所述支杆头部沿直径方向设置定位通孔。优选的,所述融合板设置多个融合通孔。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尾部为平行于所述融合板的水平板,所述连接板的头部为垂直于所述融合板的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有三个第二通孔,三个第二通孔呈“品”字形分布。优选的,所述支杆尾部为弹性材料制造。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融合板、支杆一体制造。优选的,所述调节套长度>2mm。优选的,还包括螺钉,所述第二通孔为适配螺钉的螺纹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旋拧调节套,进而调节装置整体的高度以及适配角度。2、本技术通过融合层和融合通孔,方便术后碎骨与椎体融合。3、本技术采用多根等尺寸的弹簧状的钛丝嵌套成的钛网,可以在调节过程中自适应装置的高度和角度,保持对碎骨的固定状态。4、本技术通过竖直板上的第二通孔使用螺栓固定在颈椎上,可以防止装置过度打入,伤害神经。5、本技术通过螺栓与颈椎固定,可以防止术后装置下沉。6、本技术中支杆尾部采用矩形截面,可以在改变角度时,保持稳定性。7、本技术旋拧套和支杆头部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孔洞,可以在确定高度、角度之后采用插入定位销等操作锁定装置的高度和角度。8、本技术采用聚醚醚酮的融合层,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耐腐蚀、抗水解等机械性能,具有很小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很好地促进骨愈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调节杆的示意图;图3为调节杆的剖视图;图4为融合板的示意图;图5为融合板的剖面图。图中:1-融合板、2-连接板、3-倒刺、4-钛网、5-调节杆、6-支杆尾部、7-支杆头部、8-调节套、9-条形通孔、10-定位通孔、11-融合通孔、12-螺钉、13-融合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本技术包括融合板1,融合板1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融合板1为椭圆形,所述融合板1短轴一端固连连接板2的根部,所述连接板2头部垂直于所述融合板1,所述连接板2头部位于所述融合板1顶面方向,所述连接板2头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两个融合板1同轴设置,两个融合板1底面正对,两个融合板1之间设置管状的钛网4、调节杆5,钛网4两端分别固连两个第一通孔的边沿,两个所述调节杆5位于所述融合板1短轴两端,所述调节杆5两端分别固连两个所述融合板1的底面,所述调节杆5平行于所述钛网4的中心轴;所述钛网4包括多根弹簧,所述弹簧同轴嵌套设置,所述弹簧为钛材质,所述钛丝旋向相同;所述调节杆5包括两根支杆、调节套8,支杆头部7分别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套8,支杆尾部6连接融合板1,所述支杆尾部6截面为矩形,所述矩形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融合板1的长轴,两个支杆头部7螺纹旋向不同,所述融合板1顶面设置多个倒刺3,所述融合板1顶面固连融合层13,所述融合层13材质为聚醚醚酮,所述融合层13为多孔结构并且设置多个融合通孔11,所述支杆贴合所述钛网4,所述调节套8沿周向等间隔设置多个条形通孔9,所述条形通孔9平行于所述调节套8周向方向,所述支杆头部7为圆柱体,所述支杆头部7沿直径方向设置定位通孔10,所述连接板2的尾部为平行于所述融合板1的水平板,所述连接板2的头部为垂直于所述融合板1的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上有三个第二通孔,三个第二通孔呈“品”字形分布,所述支杆尾部6为弹性材料制造,所述连接板2、融合板1、支杆一体制造,还包括螺钉12,所述第二通孔为适配螺钉12的螺纹孔,螺纹孔设置有容纳螺钉12头部的凹槽,螺钉12旋入螺纹孔后,螺钉12头部陷入凹槽内,所述调节套8长度>2mm。实际使用时,根据患者颈椎次全切术的需要更改本装置的高度和角度,分别旋拧两个调节杆5的调节套8,使两个融合板1之间的距离处于2~4mm之间改变,而两根调节杆5不同的长度会造成两融合板1形成5°~10°的夹角,在形成夹角时,支杆的矩形截面会促进角度形成,保证两个融合板1长轴平行,需要锁定装置状态时可以通过条形通孔9和定位通孔10插入定位销等操作进行锁定,当置入人体时,在钛网4内放入碎骨,因为钛网4是多个相同的弹簧状钛丝组成,在改变角度和高度时起到自适应功能,在术后,碎骨会与原来的骨质结合,融合板1采用多孔结构或者多孔材料均可以促进骨质融合,本技术通过螺钉12旋入竖直板的第二通孔后与原骨质连接,不但可以减少螺钉12松脱的风险,而且“品”字型分布可以减少术后装置下沉的风险,竖直板到融合板1短轴另一端的距离为12~16mm,当竖直板贴合原骨质的时候即可,有效防止进入过多对神经的刺激,当然竖直板也可以是符合人体颈椎的弧形板。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板(1),融合板(1)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融合板(1)为椭圆形,所述融合板(1)短轴一端固连连接板(2)的根部,所述连接板(2)头部垂直于所述融合板(1),所述连接板(2)头部位于所述融合板(1)顶面方向,所述连接板(2)头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两个融合板(1)同轴设置,两个融合板(1)底面正对,两个融合板(1)之间设置管状的钛网(4)、调节杆(5),钛网(4)两端分别固连两个第一通孔的边沿,两个所述调节杆(5)位于所述融合板(1)短轴两端,所述调节杆(5)两端分别固连两个所述融合板(1)的底面,所述调节杆(5)平行于所述钛网(4)的中心轴;/n所述钛网(4)包括多根弹簧,所述弹簧同轴嵌套设置,所述弹簧为钛材质;/n所述调节杆(5)包括两根支杆、调节套(8),支杆头部(7)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套(8),所述支杆为弹性材料制造,两个支杆头部(7)螺纹旋向不同,所述支杆尾部(6)连接融合板(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板(1),融合板(1)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融合板(1)为椭圆形,所述融合板(1)短轴一端固连连接板(2)的根部,所述连接板(2)头部垂直于所述融合板(1),所述连接板(2)头部位于所述融合板(1)顶面方向,所述连接板(2)头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两个融合板(1)同轴设置,两个融合板(1)底面正对,两个融合板(1)之间设置管状的钛网(4)、调节杆(5),钛网(4)两端分别固连两个第一通孔的边沿,两个所述调节杆(5)位于所述融合板(1)短轴两端,所述调节杆(5)两端分别固连两个所述融合板(1)的底面,所述调节杆(5)平行于所述钛网(4)的中心轴;
所述钛网(4)包括多根弹簧,所述弹簧同轴嵌套设置,所述弹簧为钛材质;
所述调节杆(5)包括两根支杆、调节套(8),支杆头部(7)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套(8),所述支杆为弹性材料制造,两个支杆头部(7)螺纹旋向不同,所述支杆尾部(6)连接融合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板(1)顶面设置多个倒刺(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板(1)顶面固连融合层(13),所述融合层(13)材质为聚醚醚酮,所述融合层(13)为多孔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清泉王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