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端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70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束端子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束端子连接器,包括第一机构、第二机构和第三机构,所述第一机构包括底部连接壳、第一内腔、第一固定座、第一半环金属片、第一线槽和卡条,所述底部连接壳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半环金属片。该线束端子连接器,通过设置有第一半环金属片和第二半环金属片,可以避免针型插针在多次拔插过程后松动的现象发生,有利于该装置长时间使用,不仅如此,通过底部连接壳和顶部连接壳相互扣合,将接线端子限位在底部连接壳和顶部连接壳之间,可以避免因松动而断开,使用方便,还可以有效保护针型插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端子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线束端子连接器
,具体为一种线束端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线束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控制系统等。话务理论的基本研究内容是研究话务量、呼损和线束容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线束是话务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端子材料大多使用铜金属材料,由可分离接触部分通过金属的弹性来保证接触性能,为了保证双方接触电阻最小,设计中将可分离接触的弹性金属片的弹性做到很大,这样则导致端子的插入和拔出的力很大。然而随着人机工程的普及,传统的插件结构很难满足要求,因此车用插接器厂家通过更改结构或者材料方式来保持插拔力与接触性能平衡。现有的线束端子连接器,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其还具有以下缺点:在直接拔插的过程中,针状插针所受的摩擦力较大,针状插针容易损坏,不仅如此,长期使用,插孔容易松动,使用寿命短,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端子连接器,通过设置有第一半环金属片和第二半环金属片,可以避免针型插针在多次拔插过程后松动的现象发生,有利于该装置长时间使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线束端子连接器,包括第一机构、第二机构和第三机构,所述第一机构包括底部连接壳、第一内腔、第一固定座、第一半环金属片、第一线槽和卡条,所述底部连接壳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半环金属片,所述底部连接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线槽,所述底部连接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第二机构包括顶部连接壳、第二内腔、第二固定座、第二半环金属片、第二线槽和卡槽,所述顶部连接壳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半环金属片,所述顶部连接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线槽,所述顶部连接壳的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三机构包括接线端子、针型插针和拿取凹槽,所述接线端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针型插针。可选的,所述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的另一端卡接,所述卡条与卡槽相适配。可选的,所述底部连接壳与顶部连接壳相适配。可选的,所述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相适配,所述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内径径与针型插针的直径相等。可选的,所述接线端子位于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内。可选的,所述顶部连接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拨块。可选的,所述接线端子靠近针型插针的一侧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搭接。可选的,所述接线端子的一侧开设有拿取凹槽。(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端子连接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线束端子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第一半环金属片和第二半环金属片,第一半环金属片和第二半环金属片相适配,第一半环金属片和第二半环金属片之间可以随着底部连接壳和顶部连接壳相互分开,分开后将针型插针放入第一半环金属片和第二半环金属片之间,然后闭合第一半环金属片和第二半环金属片,这样,可以避免针型插针在多次拔插过程后松动的现象发生,有利于该装置长时间使用,不仅如此,通过底部连接壳和顶部连接壳相互扣合,将接线端子限位在底部连接壳和顶部连接壳之间,可以避免因松动而断开,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还可以有效保护针型插针,利于使用,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机构,101-底部连接壳,102-第一内腔,103-第一固定座,104-第一半环金属片,105-第一线槽,106-卡条,2-第二机构,201-顶部连接壳,202-第二内腔,203-第二固定座,204-第二半环金属片,206-第二线槽,3-第三机构,301-接线端子,302-针型插针,303-拿取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机构1、第二机构2和第三机构3,第一机构1包括底部连接壳101、第一内腔102、第一固定座103、第一半环金属片104、第一线槽105和卡条106,底部连接壳1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102,第一内腔1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103,第一固定座1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半环金属片104,底部连接壳10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线槽105,底部连接壳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条106,第二机构2包括顶部连接壳201、第二内腔202、第二固定座203、第二半环金属片204、第二线槽205和卡槽206,顶部连接壳20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内腔202,第二内腔2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203,第二固定座2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半环金属片204,顶部连接壳20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线槽205,顶部连接壳201的内壁开设有卡槽206,第三机构3包括接线端子301、针型插针302和拿取凹槽303,接线端子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针型插针302,第一机构1和第二机构2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机构1和第二机构2的另一端卡接,卡条106与卡槽206相适配,底部连接壳101与顶部连接壳201相适配,第一线槽105与第二线槽205相适配,第一线槽105和第二线槽205的内径径与针型插针302的直径相等,接线端子301位于第一内腔102和第二内腔202内,顶部连接壳2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拨块,接线端子301靠近针型插针302的一侧与第一固定座103和第二固定座203搭接,接线端子301的一侧开设有拿取凹槽303。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机构1和第二机构2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机构1和第二机构2的另一端通过相互适配的卡条106与卡槽206卡接,第一半环金属片104和第二半环金属片204相互配合为一个圆柱形插接槽,用来插接针型插针302,通过上下卡合的方法进行连接,避免了传统的直接插入带来的损坏,因为在直接拔插的过程中,针型插针302所受的摩擦力较大,针型插针302容易损坏,不仅如此,长期使用,插孔容易松动,使用寿命短,不便于使用,该装置通过将第三机构3放置在第一机构1和第二机构2之间,通过第一机构1和第二机构2对第三机构3进行保护限位,避免了针型插针302、第一半环金属片104和第二半环金属片204之间相互摩擦,有利于长期使用,使用效果好。综上所述,该线束端子连接器,使用时,通过设置有第一半环金属片104和第二半环金属片204,第一半环金属片104和第二半环金属片204相适配,第一半环金属片104和第二半环金属片204之间可以随着底部连接壳101和顶部连接壳201相互分开,分开后将针型插针302放入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端子连接器,包括第一机构(1)、第二机构(2)和第三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构(1)包括底部连接壳(101)、第一内腔(102)、第一固定座(103)、第一半环金属片(104)、第一线槽(105)和卡条(106),所述底部连接壳(1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102),所述第一内腔(1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103),所述第一固定座(1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半环金属片(104),所述底部连接壳(10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线槽(105),所述底部连接壳(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条(106),所述第二机构(2)包括顶部连接壳(201)、第二内腔(202)、第二固定座(203)、第二半环金属片(204)、第二线槽(205)和卡槽(206),所述顶部连接壳(20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内腔(202),所述第二内腔(2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203),所述第二固定座(2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半环金属片(204),所述顶部连接壳(20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线槽(205),所述顶部连接壳(201)的内壁开设有卡槽(206),所述第三机构(3)包括接线端子(301)、针型插针(302)和拿取凹槽(303),所述接线端子(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针型插针(3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端子连接器,包括第一机构(1)、第二机构(2)和第三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构(1)包括底部连接壳(101)、第一内腔(102)、第一固定座(103)、第一半环金属片(104)、第一线槽(105)和卡条(106),所述底部连接壳(10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102),所述第一内腔(1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103),所述第一固定座(1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半环金属片(104),所述底部连接壳(10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线槽(105),所述底部连接壳(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条(106),所述第二机构(2)包括顶部连接壳(201)、第二内腔(202)、第二固定座(203)、第二半环金属片(204)、第二线槽(205)和卡槽(206),所述顶部连接壳(20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内腔(202),所述第二内腔(2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203),所述第二固定座(2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半环金属片(204),所述顶部连接壳(20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线槽(205),所述顶部连接壳(201)的内壁开设有卡槽(206),所述第三机构(3)包括接线端子(301)、针型插针(302)和拿取凹槽(303),所述接线端子(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针型插针(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君庄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永讯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