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红专利>正文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65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手柄、支架和动导电桥,手柄和动导电桥分别铰接在支架的上方和下方,还包括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所述上连杆铰接在手柄下部,所述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所述动导电桥还铰接在下连杆下部,所述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所述跳扣铰接在上连杆上部,其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所述支架还用于铰接油阻尼液压电磁脱扣系统中的动作组件,所述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抗振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本技术属于断路器
,主要涉及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根据断路器的脱扣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将小型断路器大致分为热磁式脱扣断路器、电子式脱扣断路器及油阻尼液压电磁式脱扣断路器。目前常见的热磁式脱扣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多由双金属片配合设计而成。但双金属片式的断路器操作机构较难直接与油阻尼液压电磁式脱扣断路器的油阻尼液压电磁脱扣系统连接,不适合用在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中。而且双金属片是一种热脱扣的能量转换金属材料元件,它不仅是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耗,还会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导致发生早脱扣、晚脱扣或不脱现象。如断路器在标准试验室里做试验环境温度以40度为标准,但到了室外实际应用时环境温度的变化是不确定的,到了夏天环境温度高出40度时相同的电流那么就会早跳闸,到了冬天环境温度低于40度时相同的电流就会晚跳闸或不跳闸。显然这种环境稳定的影响对于断路器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而电子式脱扣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与双金属片式的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原理大致相同,故也无法用于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中。而现有的油阻尼液压电磁式断路器的操作机构都多以翘板式为主。而翘板式的操作机构有很多的不稳定及工艺制造难度高等问题,存在抗震动性差、易错误跳闸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设计一套性能良好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具体地说,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手柄、支架和动导电桥,手柄和动导电桥分别铰接在支架的上方和下方,还包括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所述上连杆与跳扣铰接在手柄下部,所述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所述动导电桥还铰接在下连杆下部,所述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所述跳扣的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所述支架还用于铰接油阻尼液压电磁脱扣系统中的动作组件,所述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跳扣的顶部铰接在手柄与上连杆的铰接位置上,跳扣的两侧向下凸出,其中一侧为锁角,另一侧的底部具有卡槽;所述下连杆的上部具有限位轴,卡槽与限位轴相互限位配合;所述脱扣组件具有半轴,锁角与半轴相互限位配合;所述锁角至卡槽中心的距离略大于半轴中心至限位轴中心的距离。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角的底面为微弧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脱扣组件还包括摇杆,所述摇杆与半轴固连,所述上连杆的边缘具有定位筋,摇杆在旋转方向上的运动由定位筋限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筋位于上连杆的中上部边缘。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摇杆的一端具有折弯机构,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与折弯机构相抵触联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上部具有把手,手柄中部与支架的顶部相铰接,手柄下部与上连杆的上部相铰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连杆整体呈弯曲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连杆整体呈长条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连杆由一长条状材料折弯而成或者由两片长条状材料对接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适用于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机械性能稳定可靠、抗振性强,可与油阻尼液压电磁脱扣系统匹配,增加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多段保护功能,增强安全性,从而在整体上有效提高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抗振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1是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手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上连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下连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下连杆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跳扣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脱扣组件结构示意图。图9是断路器在断开状态的(正面)剖视图。图10是断路器在断开状态下部分组件相对位置局部放大图。图11-1是断路器在闭合状态(正面)剖视图。图11-2是断路器在闭合状态(背面)剖视图。图12-1是断路器在最初脱扣状态(背面)视图。图12-2是断路器在最初脱扣状态(背面)剖视图。图13是断路器在最初脱扣状态(正面)剖视图。图14是断路器在最初脱扣状态下部分组件相对位置局部放大图。图15是断路器在脱扣过程中部分组件相对位置局部放大图。图16是断路器在脱扣过程中(背面)剖视图。图中的标号:21:手柄;211:中心孔;212:连接孔;22:支架;221:顶孔;222:中孔;223:底孔;23:上连杆;231:上通孔;232:中通孔;233:下通孔;234:定位筋;24:下连杆;241:上部孔;242:中部孔;243:下部孔;244:限位轴;25:跳扣;251:顶部孔;252:卡槽;253:锁角;2531:锁角面;26:脱扣组件;261:半轴;2611:半轴平面;262:摇杆;2621:折弯机构;42:动导电桥;422:圆孔;421:长孔;27:动作组件;271:支脚;9:油阻尼器桶;a1:手柄复位弹簧;a2:脱扣组件复位扭簧;a3:动导电桥复位扭簧;a4:动作组件复位扭簧;b1:手柄21的中心孔211与手柄21的连接孔212的中心连线;b2:手柄21的中心孔211与上连杆23的下通孔233的中心连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操作机构,如图1-1、图1-2(图1-2中隐去了支架22)所示,主要包括手柄21、支架22、上连杆23、下连杆24、跳扣25、脱扣组件26和动导电桥42。手柄21、脱扣组件26和动导电桥42并相应配置有手柄复位弹簧a1、脱扣组件复位扭簧a2和动导电桥复位扭簧a3。该操作结构可与油阻尼液压电磁脱扣系统中的动作组件27相配合,动作组件27也配有相应的动作组件复位扭簧a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22整体上为立式支架,其上部具有顶孔221,中部具有中孔222,下部具有底孔223。动作组件27铰接于中孔222。底孔223与动导电桥42的长孔421相铰接。之所以设置长孔421是为了在断路器闭合时,增加动导电桥42行程,同时长孔421的设置还能保证动导电桥42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这样在特殊情况(如大电流短路)下可以使动导电桥42在操作机构未动作前具有先行断开的能力。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手柄21上部具有波纹状结构的弧形把手,中部呈圆弧形状且具有中心孔211,下部凸出并设有连接孔212。中心孔211与支架2的顶孔221相铰接。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连杆23整体呈弯曲状,在其上中下部各有上通孔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手柄(21)、支架(22)和动导电桥(42),手柄(21)和动导电桥(42)分别铰接在支架(22)的上方和下方,还包括上连杆(23)、下连杆(24)、跳扣(25)和脱扣组件(26),其特征在于:/n所述上连杆(23)与跳扣(25)铰接在手柄(21)下部,所述下连杆(24)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23)下部,所述动导电桥(42)还铰接在下连杆(24)下部,所述脱扣组件(26)铰接在上连杆(23)中部,由上连杆(23)对脱扣组件(26)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所述跳扣(25)的一侧与下连杆(24)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26)相互限位配合;所述支架(22)还用于铰接油阻尼液压电磁脱扣系统中的动作组件(27),所述动作组件(27)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26)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16 CN 20182072847941.一种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手柄(21)、支架(22)和动导电桥(42),手柄(21)和动导电桥(42)分别铰接在支架(22)的上方和下方,还包括上连杆(23)、下连杆(24)、跳扣(25)和脱扣组件(26),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连杆(23)与跳扣(25)铰接在手柄(21)下部,所述下连杆(24)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23)下部,所述动导电桥(42)还铰接在下连杆(24)下部,所述脱扣组件(26)铰接在上连杆(23)中部,由上连杆(23)对脱扣组件(26)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所述跳扣(25)的一侧与下连杆(24)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26)相互限位配合;所述支架(22)还用于铰接油阻尼液压电磁脱扣系统中的动作组件(27),所述动作组件(27)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26)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跳扣(25)的顶部铰接在手柄(21)与上连杆(23)的铰接位置上,跳扣(25)的两侧向下凸出,其中一侧为锁角(253),另一侧的底部具有卡槽(252);所述下连杆(24)的上部具有限位轴(244),卡槽(252)与限位轴(244)相互限位配合;所述脱扣组件(26)具有半轴(261),锁角(253)与半轴(261)相互限位配合;所述锁角(253)至卡槽(252)中心的距离略大于半轴(261)中心至限位轴(244)中心的距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红常群英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