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红专利>正文

一种选择性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651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选择性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油阻尼脱扣系统、触头系统、灭弧系统、电磁推杆系统及电路组件,断路器回路包括主回路和辅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选择性保护能够实现对末端分支线路故障的选择性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选择性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本技术属于断路器
,主要涉及一种选择性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脱扣器分为热磁脱扣器、电子脱扣器和油阻尼电磁脱扣器,热磁脱扣器存在能量消耗大,受气温影响大,高温易过早动作,而低温延时动作;双金属片具有变形不规律且消耗功率大等特点;电子脱扣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微波信号且易干扰电路中其他电器元件或辅助电路信号等缺点。小型断路器触头系统通常存在操作机构拆装困难、防振性能较低的问题,无法与油阻尼脱扣系统连接,不适合在小型断路器中与油阻尼脱扣系统配合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选择性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使得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与油阻尼脱扣系统配合的匹配性得到保证。具体地说,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油阻尼脱扣系统、触头系统、灭弧系统、电磁推杆系统及电路组件,所述电磁推杆系统包括电磁线圈和与电磁线圈配合的推杆;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断路器的中间,包括手柄、支架、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手柄铰接在支架的上方,上连杆铰接在手柄下部,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跳扣铰接在上连杆上部,其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支架还用于铰接衔铁,衔铁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所述触头系统包括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一动导电桥、第二动导电桥及动导电桥支架,第一动导电桥、第二动导电桥均预紧于动导电桥支架内,其中第一动导电桥能在推杆的动作下单独动作以及在动作后复位,动导电桥支架铰接在支架的下方及铰接在下连杆下部;第一静触头与第一动导电桥相配合,第二静触头与第二动导电桥相配合;所述灭弧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一侧,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位于灭弧系统下方,第一动导电桥、第二动导电桥伸至灭弧系统内;所述油阻尼脱扣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另一侧,包括油阻尼线圈和油阻尼杯,衔铁位于油阻尼线圈上方与油阻尼线圈相配合;所述电路组件包括进线端端子、负载端端子及阻抗线圈,进线端端子、负载端端子分设于断路器的两端,进线端端子通过电磁线圈与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相连,油阻尼线圈一端连接第一动导电桥以及通过阻抗线圈连接第二动导电桥,油阻尼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端端子。进一步而言:所述跳扣的顶部铰接在手柄与上连杆的铰接位置上,跳扣的两侧向下凸出,其中一侧为锁角,另一侧的底部具有卡槽;所述下连杆上部具有限位轴,卡槽与限位轴相互限位配合;所述脱扣组件具有半轴,锁角与半轴相互限位配合;所述锁角至卡槽中心的距离略大于半轴中心至限位轴中心的距离。进一步而言:所述锁角的底面为微弧面。进一步而言:所述脱扣组件还包括摇杆,所述摇杆与半轴固连,所述上连杆的边缘具有定位筋,摇杆在旋转方向上的运动由定位筋限制。进一步而言:所述定位筋位于上连杆的中上部边缘。进一步而言:所述摇杆的一端具有折弯机构,动作组件在动作时能够与折弯机构相抵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机械性能稳定可靠、抗振性强,与油阻尼脱扣系统匹配良好,带选择性保护能够实现对末端分支线路故障的选择性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操作机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操作机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操作机构支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操作机构手柄结构示意图。图5是操作机构上连杆结构示意图。图6是操作机构下连杆结构示意图。图7是操作机构下连杆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操作机构的跳扣结构示意图。图9是操作机构的脱扣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0是断路器在断开状态的(正面)剖视图。图11是断路器在断开状态下部分组件相对位置局部放大图。图12是断路器在闭合状态(正面)剖视图。图13是断路器在闭合状态(背面)剖视图。图14是断路器在最初脱扣状态(背面)视图。图15是断路器在最初脱扣状态(背面)剖视图。图16是断路器在最初脱扣状态(正面)剖视图。图17是断路器在最初脱扣状态下部分组件相对位置局部放大图。图18是断路器在脱扣过程中部分组件相对位置局部放大图。图19是断路器在脱扣过程中(背面)剖视图。图20是实施例1的选择性保护的原理图。图21是实施例1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结构示意图。图22是实施例1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线路连接示意图。图23是实施例1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线路连接示意图二。图24是实施例1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断开时触头系统的示意图。图25是实施例1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闭合时触头系统的示意图。图26是实施例1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选择性保护时触头系统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1:外壳;2:操作机构,其中:21:手柄;211:中心孔;212:连接孔;22:支架;221:顶孔;222:中孔;223:底孔;23:上连杆;231:上通孔;232:中通孔;233:下通孔;234:定位筋;24:下连杆;241:上部孔;242:中部孔;243:下部孔;244:限位轴;25:跳扣;251:顶部孔;252:卡槽;253:锁角;2531:锁角面;26:脱扣组件;261:半轴;2611:半轴平面;262:摇杆;2621:折弯机构;27:动作组件;3:油阻尼脱扣系统;31:油阻尼线圈;32:油阻尼杯;4:触头系统,其中:41(a):第一静触头;42(a):第一动导电桥;41(b):第二静触头;42(b):第二动导电桥;423:第一动导电桥下槽口;44:动导电桥架预紧弹簧;45:动导电桥支架;5:灭弧系统;6:电路组件;61:进线端端子;62:进线端导体;63:负载端端子;64:负载端导体;65:阻抗线圈;66:第一软导线:66(a)、66(b):第一软导线的两端;67:第二软导线:67(a)、67(b):第二软导线的两端;68:第三软导线:68(a)、68(b):第三软导线的两端;69:第四软导线:69(a)、69(b):第四软导线的两端;7:电磁推杆系统,其中:71:电磁线圈;72:推杆;73:铁芯;a1:手柄复位弹簧;a2:脱扣组件复位扭簧;a3:动导电桥复位扭簧;a4:动作组件复位扭簧;b1:手柄21的中心孔211与手柄21的连接孔212的中心连线;b2:手柄21的中心孔211与上连杆23的下通孔233的中心连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一种选择性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其采用的操作机构2是在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0408026.2所公开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以下简称在先操作机构)的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选择性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油阻尼脱扣系统、触头系统、灭弧系统、电磁推杆系统及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电磁推杆系统包括电磁线圈和与电磁线圈配合的推杆;/n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断路器的中间,包括手柄、支架、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手柄铰接在支架的上方,上连杆铰接在手柄下部,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跳扣铰接在上连杆上部,其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支架还用于铰接衔铁,衔铁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n所述触头系统包括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一动导电桥、第二动导电桥及动导电桥支架,第一动导电桥、第二动导电桥均预紧于动导电桥支架内,其中第一动导电桥能在推杆的动作下单独动作以及在动作后复位,动导电桥支架铰接在支架的下方及铰接在下连杆下部;第一静触头与第一动导电桥相配合,第二静触头与第二动导电桥相配合;/n所述灭弧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一侧,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位于灭弧系统下方,第一动导电桥、第二动导电桥伸至灭弧系统内;/n所述油阻尼脱扣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另一侧,包括油阻尼线圈和油阻尼杯,衔铁位于油阻尼线圈上方与油阻尼线圈相配合;/n所述电路组件包括进线端端子、负载端端子及阻抗线圈,进线端端子、负载端端子分设于断路器的两端,进线端端子通过电磁线圈与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相连,油阻尼线圈一端连接第一动导电桥以及通过阻抗线圈连接第二动导电桥,油阻尼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负载端端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05 CN 20182180474681.一种选择性保护的油阻尼式小型断路器,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油阻尼脱扣系统、触头系统、灭弧系统、电磁推杆系统及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推杆系统包括电磁线圈和与电磁线圈配合的推杆;
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断路器的中间,包括手柄、支架、上连杆、下连杆、跳扣和脱扣组件,手柄铰接在支架的上方,上连杆铰接在手柄下部,下连杆的中部铰接在上连杆下部,脱扣组件铰接在上连杆中部,由上连杆对脱扣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限位;跳扣铰接在上连杆上部,其一侧与下连杆的上部相互限位配合,另一侧与脱扣组件相互限位配合;支架还用于铰接衔铁,衔铁在动作时能够带动脱扣组件旋转;
所述触头系统包括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一动导电桥、第二动导电桥及动导电桥支架,第一动导电桥、第二动导电桥均预紧于动导电桥支架内,其中第一动导电桥能在推杆的动作下单独动作以及在动作后复位,动导电桥支架铰接在支架的下方及铰接在下连杆下部;第一静触头与第一动导电桥相配合,第二静触头与第二动导电桥相配合;
所述灭弧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一侧,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位于灭弧系统下方,第一动导电桥、第二动导电桥伸至灭弧系统内;
所述油阻尼脱扣系统位于操作机构的另一侧,包括油阻尼线圈和油阻尼杯,衔铁位于油阻尼线圈上方与油阻尼线圈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群英张文红薛风雷施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