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395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包括油箱、油泵、冷凝装置、油气分离装置、油泵入口管、出油管和回油管,所述油泵设于油箱上,所述冷凝装置设于油箱侧方,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于油箱侧方且靠近冷凝装置设置,所述油泵入口管一端设于油泵入口处,所述油泵入口管另一端设于油箱内且靠近油箱底壁设置,所述出油管的一端设于油泵出口,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自由设置且靠近油箱端部,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设于油气分离装置上,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设于油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泵站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具有防尘及减少水汽渗入的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
本技术属于液压泵站
,具体是指一种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
技术介绍
液压站是由液压泵、驱动用电动机、油箱、方向阀、节流阀、溢流阀等构成的液压源装置或包括控制阀在内的液压装置。按驱动装置要求的流向、压力和流量供油,适用于驱动装置与液压站分离的各种机械上,将液压站与驱动装置用油管相连,液压系统即可实现各种规定的动作,液压泵站在使用过程中,回油时可能会混入空气,影响液压站正常工作,同时,由于液压泵中的油往复循环,伴随着吸气呼气,往往会引入空气中的水分,使液压油中带水,可能会出现油水分离,从而导致液压站难以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防止水汽进入,对回油进行油气分离并减少液压油损耗的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一种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包括油箱、油泵、冷凝装置、油气分离装置、油泵入口管、出油管和回油管,所述油泵设于油箱上,所述冷凝装置设于油箱侧方,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于油箱侧方且靠近冷凝装置设置,所述油泵入口管一端设于油泵入口处,所述油泵入口管另一端设于油箱内且靠近油箱底壁设置,所述出油管的一端设于油泵出口,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自由设置且靠近油箱端部,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设于油气分离装置上,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设于油箱,所述油箱上设有加油口、冷却盘管、油盖和呼吸管,所述加油口靠近油箱端部且远离油气分离装置设置,所述油盖可旋转设于加油口上,所述呼吸管靠近加油口设置,所述呼吸管一端设于油箱上壁,所述呼吸管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冷却盘管设于油箱内壁,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器支台、冷凝器支架、冷凝器、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回水管、三通管、回油冷凝入口管和回油冷却出口管,所述冷凝器支台设于油箱侧方且贴合油箱侧壁设置,所述冷凝器支架设于冷凝器支台上,所述冷凝器设于冷凝器支架上,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回水管、回油冷凝入口管和回油冷却出口管均设于冷凝器上,所述回油冷凝入口管和回油冷却出口管对立设置,所述回油冷却出口管另一端设于油气分离装置上,所述三通管设于冷凝器下方,所述三通管中一个支管设于冷却水进水管,所述三通管中一个支管另一支管与冷却盘管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气分离罐、油气分离罐支座、油气分离罐支台、气体出口管和回油回流管,所述油气分离罐支台设于油箱侧方且贴合油箱外壁设置,所述油气分离罐支台垂直于冷凝器支台设置,所述油气分离罐支座设于油气分离罐支台上,所述油气分离罐设于油气分离罐支座上,所述气体出口管设于油气分离罐顶部,所述回油回流管设于油气分离罐底部,所述回油冷却出口管连接于油气分离罐,回油冷却出口管与油气分离罐连接端靠近油气分离罐上部设置,回油经冷却装置冷凝后降低回油温度,从而电机回油的饱和蒸汽压,从而减少液压油夹带外排。进一步地,所述出油管上设有压力表、节流阀和出油调节阀,所述节流阀设于压力表和出油调节阀之间,压力表用于观察油泵出口压力,节流阀调节油泵输出压力,出油调节阀用于控制出油速率。进一步地,所述回油管一端设于回油回流管上,所述回油管另一端设于油箱上,所述回油管上设有倒U型液封管,放置油箱上层空气沿回油管流入油气分离罐中。进一步地,所述呼吸管包括直管段和倒U型防尘管,所述倒U型防尘管设于直管段上,所述倒U型防尘管内设有吸水填充柱,可以保证油箱正常呼吸的同时,具备防尘、吸水的效果,可确保油箱内液压油的洁净。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出口管内填充有排气吸附柱,防止液压油长时间曝露空气中,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冷凝入口管管端设有Y型回油过滤器,用于过滤回油中的杂质。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顶端倒U型设计的呼吸管,开口朝下,灰尘不易进入油箱中,同时呼吸管内填充吸水填充柱,降低空气中水分随油箱呼吸而进入油箱中,油气分离罐设置,可防止空气混入系统而造成油泵损害,保证油泵站安全稳定运行,冷凝器可对回油进一步降温冷却,降低回油的饱和蒸汽压,减少液压油夹带外排,净化工作环境,同时冷却盘管可降低油箱内部的油温,较低的油温可带走油泵运行时产生的热量,防止油泵长时间使用而受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的左视图。其中,1、油箱,2、油泵,3、冷凝装置,4、油气分离装置,5、出油管,6、回油管,7、加油口,8、冷却盘管,9、油盖,10、呼吸管,11、冷凝器支台,12、冷凝器支架,13、冷凝器,14、冷却水进水管,15、冷却水回水管,16、三通管,17、回油冷凝入口管,18、回油冷却出口管,19、油气分离罐,20、油气分离罐支座,21、油气分离罐支台,22、气体出口管,23、回油回流管,24、压力表,25、节流阀,26、出油调节阀,27、倒U型液封管,28、直管段,29、倒U型防尘管,30、吸水填充柱,31、排气吸附柱,32、回油过滤器,33、油泵入口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特征或连接关系没有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为采用的现有技术。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示,一种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包括油箱1、油泵2、冷凝装置3、油气分离装置4、出油管5、油泵入口管33和回油管6,所述油泵2设于油箱1上,所述冷凝装置3设于油箱1侧方,所述油气分离装置4设于油箱1侧方且靠近冷凝装置3设置,所述油泵入口管33一端设于油泵2入口处,所述油泵入口管33另一端设于油箱1内且靠近油箱1底壁设置,所述出油管5的一端设于油泵2出口,所述出油管5的另一端自由设置且靠近油箱1端部,所述回油管6的一端设于油气分离装置4上,所述回油管6的另一端设于油箱1,所述油箱1上设有加油口7、冷却盘管8、油盖9和呼吸管10,所述加油口7靠近油箱1端部且远离油气分离装置4设置,所述油盖9可旋转设于加油口7上,所述呼吸管10靠近加油口7设置,所述呼吸管10一端设于油箱1上壁,所述呼吸管10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冷却盘管8设于油箱1内壁,所述冷凝装置3包括冷凝器13支台11、冷凝器13支架12、冷凝器13、冷却水进水管14、冷却水回水管15、三通管16、回油冷凝入口管17和回油冷却出口管18,所述冷凝器13支台11设于油箱1侧方且贴合油箱1侧壁设置,所述冷凝器13支架12设于冷凝器13支台11上,所述冷凝器13设于冷凝器13支架12上,所述冷却水进水管14、冷却水回水管15、回油冷凝入口管17和回油冷却出口管18均设于冷凝器13上,所述回油冷凝入口管17和回油冷却出口管18对立设置,所述回油冷却出口管18另一端设于油气分离装置4上,所述三通管16设于冷凝器13下方,所述三通管16中一个支管设于冷却水进水管14,所述三通管16中一个支管另一支管与冷却盘管8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4包括油气分离罐19、油气分离罐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油泵、冷凝装置、油气分离装置、出油管、油泵入口管和回油管,所述油泵设于油箱上,所述冷凝装置设于油箱侧方,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于油箱侧方且靠近冷凝装置设置,所述油泵入口管一端设于油泵入口处,所述油泵入口管另一端设于油箱内且靠近油箱底壁设置,所述出油管的一端设于油泵出口,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自由设置且靠近油箱端部,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设于油气分离装置上,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设于油箱,所述油箱上设有加油口、冷却盘管、油盖和呼吸管,所述加油口靠近油箱端部且远离油气分离装置设置,所述油盖可旋转设于加油口上,所述呼吸管靠近加油口设置,所述呼吸管一端设于油箱上壁,所述呼吸管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冷却盘管设于油箱内壁,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器支台、冷凝器支架、冷凝器、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回水管、三通管、回油冷凝入口管和回油冷却出口管,所述冷凝器支台设于油箱侧方且贴合油箱侧壁设置,所述冷凝器支架设于冷凝器支台上,所述冷凝器设于冷凝器支架上,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回水管、回油冷凝入口管和回油冷却出口管均设于冷凝器上,所述回油冷凝入口管和回油冷却出口管对立设置,所述回油冷却出口管另一端设于油气分离装置上,所述三通管设于冷凝器下方,所述三通管中一个支管设于冷却水进水管,所述三通管中一个支管另一支管与冷却盘管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气分离罐、油气分离罐支座、油气分离罐支台、气体出口管和回油回流管,所述油气分离罐支台设于油箱侧方且贴合油箱外壁设置,所述油气分离罐支台垂直于冷凝器支台设置,所述油气分离罐支座设于油气分离罐支台上,所述油气分离罐设于油气分离罐支座上,所述气体出口管设于油气分离罐顶部,所述回油回流管设于油气分离罐底部,所述回油冷却出口管连接于油气分离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油气分离装置的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油泵、冷凝装置、油气分离装置、出油管、油泵入口管和回油管,所述油泵设于油箱上,所述冷凝装置设于油箱侧方,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于油箱侧方且靠近冷凝装置设置,所述油泵入口管一端设于油泵入口处,所述油泵入口管另一端设于油箱内且靠近油箱底壁设置,所述出油管的一端设于油泵出口,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自由设置且靠近油箱端部,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设于油气分离装置上,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设于油箱,所述油箱上设有加油口、冷却盘管、油盖和呼吸管,所述加油口靠近油箱端部且远离油气分离装置设置,所述油盖可旋转设于加油口上,所述呼吸管靠近加油口设置,所述呼吸管一端设于油箱上壁,所述呼吸管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冷却盘管设于油箱内壁,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器支台、冷凝器支架、冷凝器、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回水管、三通管、回油冷凝入口管和回油冷却出口管,所述冷凝器支台设于油箱侧方且贴合油箱侧壁设置,所述冷凝器支架设于冷凝器支台上,所述冷凝器设于冷凝器支架上,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回水管、回油冷凝入口管和回油冷却出口管均设于冷凝器上,所述回油冷凝入口管和回油冷却出口管对立设置,所述回油冷却出口管另一端设于油气分离装置上,所述三通管设于冷凝器下方,所述三通管中一个支管设于冷却水进水管,所述三通管中一个支管另一支管与冷却盘管连接,所述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久如姚红军赵文佳朱小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优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