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927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包括底盘主体,底盘主体的外壁自上而下形成第一台肩、第二台肩,底盘主体的内部中心设有电机座,底盘主体的内壁与电机座的外壁之间设为凹槽,电机座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内部的顶端设有第一轴承座,通孔的内部位于第一轴承座的下部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之间形成安装腔,第二轴承座的下部形成油池,安装腔至第二台肩的下部设有倾斜的用于安装电机线缆的线缆槽,底盘主体底端的内部围绕油池设有U形冷却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主轴、油池油路、排气口、冷却水、线缆槽等功能结构于一体,结构简单,在满足分子泵各种功能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加工时间,降低零件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
本技术涉及真空泵
,具体为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
技术介绍
分子泵是一种用于获得高真空及超高真空的真空泵。其原理是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叶片击打气体分子,使气体分子逐级压缩,实现排气功能。分子泵底盘作为承载分子泵主轴,转子的重要零件,其底盘上需要有多重结构实现多种功能:1、转子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转子的主轴系统,主轴系统包括电机,轴承,以及润滑油的油窗,油池,注油孔和排油孔2、真空性能,包括与转子配合排气的牵引级定子,排气的排气口,各真空密封点。3、冷却系统,包括水路。4、辅助安装系统,包括支腿,吊装孔。因此分子泵底盘上需要安装多种零部件,其本体结构较为复杂,加工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提供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包括底盘主体1,所述底盘主体1的外壁上端设有横截面半径减小的第一台肩101,所述底盘主体1的外壁接近下端的部位设有横截面半径减小的第二台肩102,所述底盘主体1的内部中心设有竖直向上的电机座3,所述底盘主体1的内壁与所述电机座3的外壁之间设为凹槽2,所述电机座3的中心竖直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内部的顶端设有第一轴承座5,所述通孔4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5的下部设有第二轴承座7,所述第一轴承座5与所述第二轴承座7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机主轴及电机定子的安装腔6,所述第二轴承座7的下部形成油池8,所述第二台肩102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安装腔内部连通的用于安装电机线缆的线缆槽10,所述底盘主体1底端的内部围绕所述油池8设有U形冷却水槽9。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台肩102处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油池8相通的油位观察孔801,所述油位观察孔80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油池8的上部相通的注油孔802,注油孔802向下倾斜,以便于注油,所述底盘主体1位于所述第二台肩102下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油池8底部相通的泄油孔803。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油位观察孔801的两侧设有与所述U形冷却水槽9的两端相对应的进水孔901和出水孔902。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台肩101与所述第二台肩102之间的所述底盘主体1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U形冷却水槽9的底部槽段相通的工艺孔903。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油位观察孔801的相对侧设有与所述线缆槽10相通的插槽11。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台肩102处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凹槽2相通的排气口12。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盘主体1位于所述第二台肩102的底面处均匀设有多个支脚13,多个所述支脚13与所述底盘主体1底端的外壁之间设有加强筋14。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盘主体1位于所述第一台肩101的侧壁处设有多个吊装孔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铸造的一体式的分子泵底盘,集主轴、油池油路、排气口、冷却水、线缆槽等功能结构于一体,结构简单,在满足分子泵各种功能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加工时间,降低零件成本。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的A-A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的后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的仰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的B-B截面图。图中:1、底盘主体;101、第一台肩;102、第二台肩;2、凹槽;3、电机座;4、通孔;5、第一轴承座;6、安装腔;7、第二轴承座;8、油池;801、油位观察孔;802、注油孔;803、泄油孔;9、U形冷却水槽;901、进水孔;902、出水孔;903、工艺孔;10、线缆槽;11、插槽;12、排气口;13、支脚;14、加强筋;15、吊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包括底盘主体1,所述底盘主体1的外壁上端设有横截面半径减小的第一台肩101,所述底盘主体1的外壁接近下端的部位设有横截面半径减小的第二台肩102,所述底盘主体1的内部中心设有竖直向上的电机座3,所述底盘主体1的内壁与所述电机座3的外壁之间设为凹槽2,所述电机座3的中心竖直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内部的顶端设有第一轴承座5,所述通孔4的内部位于第一轴承座5的下部设有第二轴承座7,所述第一轴承座5与第二轴承座7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机主轴及电机定子的安装腔6,所述第二轴承座7的下部形成油池8,所述第二台肩102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安装腔内部连通的用于安装电机线缆的线缆槽10,所述底盘主体1底端的内部围绕所述油池8设有U形冷却水槽9,所述底盘主体1的第二台肩102处的外壁上设有与凹槽2相通的排气口12,所述排气口12用于将凹槽2内被电机转子叶片高速打击的气体分子排出所述底盘主体1。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台肩102处的外壁上设有与油池8相通的油位观察孔801,油位观察孔801的一侧设有与油池8的上部相通的注油孔802,所述底盘主体1位于第二台肩102下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油池8底部相通的泄油孔803,油位观察孔801处用于安装油位观察镜,油位观察镜用于分子泵在使用过程中,观察油池8内的油位是否正常,润滑油是否乳化等;注油孔802用于油池8内的油位不足或者更换润滑油时,向油池8内注入润滑油;泄油孔803用于更换润滑油或发生乳化等现象时,将油池8内的油放掉;油池8内的油用于对分子泵系统进行润滑和冷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油位观察孔801的两侧设有与U形冷却水槽9的两端相对应的进水孔901和出水孔902,所述第一台肩101与第二台肩102之间的底盘主体1的外壁上设有与U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主体(1),所述底盘主体(1)的外壁上端设有横截面半径减小的第一台肩(101),所述底盘主体(1)的外壁接近下端的部位设有横截面半径减小的第二台肩(102),所述底盘主体(1)的内部中心设有竖直向上的电机座(3),所述底盘主体(1)的内壁与所述电机座(3)的外壁之间设为凹槽(2),所述电机座(3)的中心竖直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内部的顶端设有第一轴承座(5),所述通孔(4)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5)的下部设有第二轴承座(7),所述第一轴承座(5)与所述第二轴承座(7)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机主轴及电机定子的安装腔(6),所述第二轴承座(7)的下部形成油池(8),所述第二台肩(102)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安装腔内部连通的用于安装电机线缆的线缆槽(10),所述底盘主体(1)底端的内部围绕所述油池(8)设有U形冷却水槽(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主体(1),所述底盘主体(1)的外壁上端设有横截面半径减小的第一台肩(101),所述底盘主体(1)的外壁接近下端的部位设有横截面半径减小的第二台肩(102),所述底盘主体(1)的内部中心设有竖直向上的电机座(3),所述底盘主体(1)的内壁与所述电机座(3)的外壁之间设为凹槽(2),所述电机座(3)的中心竖直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内部的顶端设有第一轴承座(5),所述通孔(4)的内部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5)的下部设有第二轴承座(7),所述第一轴承座(5)与所述第二轴承座(7)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机主轴及电机定子的安装腔(6),所述第二轴承座(7)的下部形成油池(8),所述第二台肩(102)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安装腔内部连通的用于安装电机线缆的线缆槽(10),所述底盘主体(1)底端的内部围绕所述油池(8)设有U形冷却水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子泵铸造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肩(102)处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油池(8)相通的油位观察孔(801),所述油位观察孔(80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油池(8)的上部相通的注油孔(802),所述底盘主体(1)位于所述第二台肩(102)下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油池(8)底部相通的泄油孔(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欣郁晋军刘敏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四海祥云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