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电缆沟施工用移动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88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电缆沟施工用移动模架,包括结构完全对称的左模架和右模架,所述左模架包括基架和设置在基架底部的用于控制基架在隧道内水平移动的行走系统,所述基架上设置有模板系统,所述基架长度方向与隧道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基架上设置有用于沿基架宽度方向移动模板系统的水平调整装置,所述基架上设置有竖直向移动模板系统的液压系统。施工者将左模架和右模架分设在隧道内的两侧,通过行走系统实现左模架和右模架的可移动性,通过水平调整装置和液压系统实现模板系统的位置可控性,浇筑定位方便,浇筑方便,左模架和右模架的尺寸规格相对现有的移动模架的尺寸规格大大减小,造价降低且移动方便,施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电缆沟施工用移动模架
本技术涉及模架的
,尤其是涉及隧道电缆沟施工用移动模架。
技术介绍
水沟电缆沟的施工是隧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沟承担着隧道排水的职能,电缆沟承担着控制电缆的屏蔽干扰和控制电缆的防护等职能。水沟和电缆沟均通过水泥浇筑而成,浇筑过程中必须通过模架限制水泥的浇筑形状。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8885306U的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水沟电缆槽施工移动模架,包括桁架系统、模板系统、行走系统、液压系统和支撑系统,所述桁架系统两侧通过支架和水平调整装置与液压系统相连,所述液压系统下端与模板系统相连,所述模板系统包括第一电缆槽模板、第二电缆槽模板、第三电缆槽模板和侧壁模板,所述第一电缆槽模板、第二电缆槽模板和第三电缆槽模板与通过油缸与水平调整装置相连,所述侧壁模板通过油缸与支架和桁架系统相连,所述桁架系统下端设有行走系统,所述桁架系统下端与支撑系统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系统还与侧壁模板及地面转动连接。水泥浇筑在电缆槽模板之间,通过水平调整系统实现电缆槽模板的水平方向调整,通过液压系统实现竖向收支模板,通过行走系统和支撑系统使得该移动模架可沿隧道长度方向移动,从而顺序浇筑水沟电缆沟。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桁架系统的尺寸规格与隧道的规格相适配,则桁架系统的整体体积大,整体重量重,移动该移动模架耗费人力大,移动不方便且造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隧道电缆沟施工用移动模架,浇筑电缆沟方便且移动方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隧道电缆沟施工用移动模架,包括结构完全对称的左模架和右模架,所述左模架包括基架和设置在基架底部的用于控制基架在隧道内水平移动的行走系统,所述基架上设置有模板系统,所述基架长度方向与隧道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基架上设置有用于沿基架宽度方向移动模板系统的水平调整装置,所述基架上设置有竖直向移动模板系统的液压系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者将左模架和右模架分设在隧道内的两侧,通过行走系统实现左模架和右模架的可移动性,通过水平调整装置和液压系统实现模板系统的位置可控性,浇筑定位方便,浇筑方便,左模架和右模架的尺寸规格相对现有的移动模架的尺寸规格大大减小,造价降低且移动方便,施工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左模架和右模架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左模架沿隧道长度方向顺序设置在隧道的一侧,所述右模架沿隧道长度方向顺序设置在隧道的另一侧,靠近隧道一端的所述左模架和右模架之间存在间距且间距大于左模架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左模架和右模架交替浇筑和拆模使得施工者等待浇筑初步凝固成型的时间可被充分利用,施工效率高,左模架和右模架在隧道长度方向上错开使得隧道内的车辆通行宽度增大,设备和施工者在隧道内移动更方便,施工更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靠近隧道一端的所述左模架和右模架之间的间距与左模架的长度之差为100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互靠近的左模架和右模架之间的间距过小则设备和施工者的移动空间不足,间距过大则施工区域过度分散且影响施工效率,100m为最适宜的间距,进一步方便施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设置在基架底部的万向轮,所述基架为桁架结构且呈直角三棱柱状设置,所述基架的一直角面水平,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矩阵状设置在基架底部,所述基架上沿竖直向滑移连接有锁止架,所述锁止架的底面竖直固定有朝向移动轮的锁止杆,所述基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锁止架下移至锁止杆与万向轮的上部抵接压紧的锁止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的滚动使得基架可移动,施工者需要阻止基架移动时,通过锁止部件驱动锁止杆竖直向滑移,通过锁止杆与万向轮之间的摩擦力和压紧力限制万向轮移动,从而基架的水平位置固定,易于实施且控制效果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止部件包括竖直设置在基架上的锁止液压缸,所述锁止液压缸的活塞杆与锁止架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止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控制锁止架的竖直向滑移,操作简单且控制效果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止杆的底面上设置有弧形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宽度与万向轮的厚度相适配,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基架的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槽与万向轮的间隙嵌合使得限位槽限制万向轮在水平面内的旋转,施工者只需要在隧道长度方向上移动基架时,基架不会随意位移,调节更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水平调整装置包括水平设置在基架上的用于控制模板系统水平移动的调整液压缸,所述调整液压缸连接有与基架沿基架宽度方向滑移连接的移动架,所述模板系统和液压系统均设置在移动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控制模板系统水平移动,操作简单且控制效果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竖直设置在移动架上的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模板系统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控制模板系统竖直移动,操作简单且控制效果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用于水沟电缆沟浇筑的模板系统可通过该移动模架移动并调整浇筑位置,左模架和右模架可适用于任意规格的隧道且移动方便,造价相对于现有的移动模架低,施工方便;2.两组左模架和右模架交替浇筑和拆模,施工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例的左模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例的针对限位槽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左模架;11、基架;12、基准架;13、悬臂杆;2、右模架;3、模板系统;31、电缆槽模板;4、行走系统;41、万向轮;42、锁止架;421、锁止杆;4211、限位槽;422、锁止液压缸;5、水平调整装置;51、移动架;51、调整液压缸;6、液压系统;61、升降液压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隧道电缆沟施工用移动模架,包括结构完全对称且分设在隧道内的两侧的左模架1和右模架2,左模架1和右模架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沿隧道长度方向顺序设置。左模架1包括基架11和设置在基架11底部的行走系统4,基架11远离隧道中心的一侧设置有模板系统3。基架11的长度方向与隧道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模板系统3包括若干高度不等的电缆槽模板31,所有的电缆槽模板31沿机架宽度方向顺序竖直设置。基架11上设置有水平调整装置5供施工者调节模板系统3的水平位置,基架11上设置有液压系统6供施工者调节模板系统3的竖直位置。左模架1和右模架2在隧道长度方向上完全错开,相互靠近的左模架1和右模架2之间的间距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隧道电缆沟施工用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完全对称的左模架(1)和右模架(2),所述左模架(1)包括基架(11)和设置在基架(11)底部的用于控制基架(11)在隧道内水平移动的行走系统(4),所述基架(11)上设置有模板系统(3),所述基架(11)长度方向与隧道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基架(11)上设置有用于沿基架(11)宽度方向移动模板系统(3)的水平调整装置(5),所述基架(11)上设置有竖直向移动模板系统(3)的液压系统(6)。/n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电缆沟施工用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完全对称的左模架(1)和右模架(2),所述左模架(1)包括基架(11)和设置在基架(11)底部的用于控制基架(11)在隧道内水平移动的行走系统(4),所述基架(11)上设置有模板系统(3),所述基架(11)长度方向与隧道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基架(11)上设置有用于沿基架(11)宽度方向移动模板系统(3)的水平调整装置(5),所述基架(11)上设置有竖直向移动模板系统(3)的液压系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电缆沟施工用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架(1)和右模架(2)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左模架(1)沿隧道长度方向顺序设置在隧道的一侧,所述右模架(2)沿隧道长度方向顺序设置在隧道的另一侧,靠近隧道一端的所述左模架(1)和右模架(2)之间存在间距且间距大于左模架(1)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电缆沟施工用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靠近隧道一端的所述左模架(1)和右模架(2)之间的间距与左模架(1)的长度之差为10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电缆沟施工用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4)包括设置在基架(11)底部的万向轮(41),所述基架(11)为桁架结构且呈直角三棱柱状设置,所述基架(11)的一直角面水平,所述万向轮(41)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矩阵状设置在基架(11)底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邓岗范文航余宜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育才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