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路堑边坡的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69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岩土工程技领域,提供了一种岩质路堑边坡的支护结构。上述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抗滑桩,用以固定所述岩质路堑边坡,各所述抗滑桩间隔设置;横梁,设置在所述岩质路堑边坡的表面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横梁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一部分内侧的岩质路堑边坡内部,所述横梁连接相邻的所述抗滑桩;生态防护结构,用于覆盖所述岩质路堑边坡的表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邻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支护结构,支护强度高,建造成本低,同时能够实现绿色生态防护,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好,实现了岩质路堑边坡的安全绿色防护,可靠性和经济环保性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岩质路堑边坡的支护结构
本技术属于岩土工程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质路堑边坡的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山区道路交通建设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岩质路堑地段,个别地段地形陡峭、挖方边坡高度大。因而,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常采用设置桩板墙或桩间墙等支挡结构进行支护。而在实际设置当中,桩板墙或桩间墙支护存在与周围自然环境反差较大,无法满足绿色生态的要求;且桩与桩之间为钢筋混凝土板或素混凝土挡墙结构,存在工程造价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岩质路堑边坡的支护结构,以解决岩质路堑边坡支护结构无绿色生态及工程造价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岩质路堑边坡的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抗滑桩,用以固定所述岩质路堑边坡,各所述抗滑桩间隔设置;横梁,设置在所述岩质路堑边坡的表面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横梁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一部分内侧的岩质路堑边坡内部,所述横梁连接相邻的所述抗滑桩;生态防护结构,用于覆盖所述岩质路堑边坡的表面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邻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子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子部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部分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部分相邻设置。优选地,相邻两个抗滑桩之间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横梁。优选地,各所述第二子部分内设置有容纳槽,每个所述容纳槽内均设置有所述生态防护结构。优选地,所述生态防护结构包括:固定网,至少铺设在所述第二子部分并固定;植生基层,喷射在所述固定网上,用于培植植物。优选地,所述生态防护结构还包括:排水孔,从所述岩质路堑边坡内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子部分的外侧,并朝向地基面倾斜;排水管,插设在所述排水孔内;其中,所述排水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并在所述管壁的外周上包覆有过滤件。优选地,述横梁包括:第一本体,嵌设在所述岩质路堑边坡的内部;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岩质路堑边坡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本体与相邻的所述抗滑桩组合形成所述容纳槽。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嵌入的方向垂直于所述岩质路堑边坡的表面。优选地,沿所述岩质路堑边坡的高度方向,各所述横梁分层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抗滑桩相连为一体。优选地,设置在相同两个所述抗滑桩之间的各所述横梁等间距间隔设置。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岩质路堑边坡的支护结构,采用在岩质路堑边坡间隔设置多个抗滑桩来实现边坡的稳固,并将各抗滑桩通过横梁相连为一体,同时,采用在岩质路堑边坡上设置生态防护结构。这样设置的支护结构,结构稳定性好,单位面积造价低。不仅实现了岩质路堑边坡的可靠稳固,还能在生态防护结构的作用下,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实现绿色生态防护,提高了岩质路堑边坡的美观性以及环保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护结构的横向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护结构的纵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岩质路堑边坡;2、地基面;3、抗滑桩;4、横梁;41、第一本体;42、第二本体;5、生态防护结构;51、固定网;52、植生基层;53、排水孔;54、排水管;6、容纳槽;7、桩顶平台;8、侧沟平台;9、侧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岩质路堑边坡的支护结构,用于在岩质路段进行施工时(如施工建设交通道路),对施工所形成的岩质路堑边坡1进行防护,以能够避免岩质路堑边坡1出现失稳,确保岩质路堑边坡1的稳定性和施工的安全性。如图1和图2所示,该支护结构包括抗滑桩3、横梁4和生态防护结构5。该抗滑桩3设置有多个,而且每个抗滑桩3从地基面2下方延伸至岩质路堑边坡1的顶端,以固定岩质路堑边坡1;横梁4则设置在岩质路堑边坡1的表面的第一部分,并且横梁4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第一部分内侧的岩质路堑边坡1内部,同时横梁4连接相邻的抗滑桩3。在具体施工设置当中,根据岩质路堑边坡1的面积、高度和岩质的类型,通过结构计算确定抗滑桩3的规格类型(如桩径的大小、高度等);各抗滑桩3间隔设置,而且优选采用等间距设置。根据设计要求,每个抗滑桩3的一端插入到侧沟平台8下方的地基,设置的深度需要满足设计需求,以确保能够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而抗滑桩3的另一端从侧沟平台8下方向上延伸至岩质路堑边坡1的顶端,由于岩质路堑边坡1采用由侧沟平台8朝向坡体侧逐渐倾斜的方式设置,因而,抗滑桩3由从侧沟平台8下方向上延伸的一端,随着延伸高度的增加,会有一部分逐渐露出于岩质路堑边坡1的外部,而设置的横梁4优选采用连接在相邻两个抗滑桩3相对的侧壁,因而,抗滑桩3露出的部分便能够提高横梁4与相邻抗滑桩3连接的方便性。岩质路堑边坡1在各抗滑桩3和各横梁4的共同稳固下,实现了整体保持稳定,安全可靠。实际施工当中,由于施工所形成的岩质路堑边坡1上除了露出的抗滑桩3和各横梁4,其它部分一般为裸露的岩体,与周围环境反差较大,不符合绿色防护的生态要求。因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在岩质路堑边坡1上设置生态防护结构5,该生态防护结构5用于覆盖岩质路堑边坡1的表面的第二部分,而且生态防护结构5能够生长出植物,通过绿色植物来对裸露的岩质进行遮挡,从而在植物的绿色防护下,实现了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满足了生态防护的需求。具体设置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具体含义为:在所形成的岩质路堑边坡1上,第一部分是指岩质路堑边坡1表面覆盖着横梁4的部分,第二部分是指岩质路堑边坡1表面覆盖着生态防护结构5的部分。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支护结构,采用抗滑桩3、横梁4和生态防护结构5共同组合形成,各抗滑桩3和各横梁4共同实现岩质路堑边坡1的稳定支护,安全可靠。并且,采用在岩质路堑边坡1的第二部分上覆盖有生态防护结构5,通过生态防护结构5实现岩质路堑边坡1的三维生态绿色防护,绿色环保,不仅克服了无绿色生态支护的技术缺陷,而且通过生态防护结构5来实现将岩质路堑边坡1的第二部分覆盖,相较于在岩质路堑边坡1的第二部分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或素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质路堑边坡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抗滑桩,用以固定所述岩质路堑边坡,各所述抗滑桩间隔设置;/n横梁,设置在所述岩质路堑边坡的表面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横梁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一部分内侧的岩质路堑边坡内部,所述横梁连接相邻的所述抗滑桩;/n生态防护结构,用于覆盖所述岩质路堑边坡的表面的第二部分;/n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邻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质路堑边坡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抗滑桩,用以固定所述岩质路堑边坡,各所述抗滑桩间隔设置;
横梁,设置在所述岩质路堑边坡的表面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横梁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所述第一部分内侧的岩质路堑边坡内部,所述横梁连接相邻的所述抗滑桩;
生态防护结构,用于覆盖所述岩质路堑边坡的表面的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邻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子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子部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部分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部分相邻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抗滑桩之间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横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子部分内设置有容纳槽,每个所述容纳槽内均设置有所述生态防护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防护结构包括:
固定网,至少铺设在所述第二子部分并固定;
植生基层,喷射在所述固定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李传宝张驰周根郯王卫国薛峰王凯强李睿肖凡徐彩风岳建刚何重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