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55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包括:第一储液袋、第二储液袋、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C‑FLEX管,其中,所述第一储液袋具有两个通液管,其中一个通液管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另一通液管接有鲁尔母螺旋接头和公堵头;所述第二储液袋具有一个通液管,与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所述C‑FLEX管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和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解决生物反应器在生产过程中的无菌取样检测的问题,其操作简便快捷,极大地降低了在规模化生产中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
技术介绍
在生物制药的生产领域中,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细胞培养以及病毒增殖。其中,细胞培养是以代谢流分析为核心的取样检测,病毒增殖是以代谢流分析和病毒计数为核心的取样检测;两者在取样时需要将取样管道中前次取样的残余液体排空到废液瓶中后再进行取样,这种取样方法有管道端口和废液暴露在环境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废液中的病毒可能会弥散在环境当中。由于生物反应器具有体积小、高效和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允许在同一车间多条生产线同时进行,但是也产生了使用旧的暴露在环境中的取样方法带来的不同批号之间交叉污染的风险,这种交叉污染的结果会造成其他生产线的培养终止。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避免交叉污染风险的取样器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包括:第一储液袋、第二储液袋、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C-FLEX管,其中,所述第一储液袋具有两个通液管,其中一个通液管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另一通液管接有鲁尔母螺旋接头和公堵头;所述第二储液袋具有一个通液管,与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所述C-FLEX管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和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储液袋的一个通液管通过两通变径接头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储液袋的通液管通过两通变径接头连接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储液袋的容量为50-100毫升;第二储液袋的容量为50-100毫升。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C-FLEX管的一端通过T型等径三通连接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和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另一端用管塞封口。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所述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和所述C-FLEX管上均配置有软管夹。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储液袋的通液管与鲁尔母螺旋接头的连接处用扎带固定。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两通变径接头与管的连接处用扎带固定。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T型等径三通与管的连接处用扎带固定。在另一优选例中,管塞封口处用扎带固定。本技术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装置是一种全密闭的无菌取样方式,取样过程中不会发生样品中的病毒逸散到环境中的问题。这种取样方式不需要采用隔离技术就可以使得在同一环境中的多条生物反应器同时工作,并且不会发生反应器中的病毒逸散到环境中去污染另一反应器的风险,即避免了交叉污染,实现多条生产线同时进行的规模化生产。应理解,在本技术范围内中,本技术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所揭示的各个特征,可以被任何提供相同、均等或相似目的的替代性特征取代。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储液袋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储液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包括:第一储液袋1、第二储液袋2、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3、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4、C-FLEX管5,其中,所述第一储液袋1具有两个通液管,其中一个通液管10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3连接,另一通液管11接有鲁尔母螺旋接头12和公堵头13;所述第二储液袋2具有一个通液管20,与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4连接;所述C-FLEX管5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4和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5连接。所述第一储液袋1的容量为50-100毫升,优选为100毫升。如图3所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储液袋1长171cm,宽99cm。所述第二储液袋2的容量为50-100毫升,优选为50毫升。如图4所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储液袋2长100cm,宽55.7cm。所述第一储液袋1的一个通液管10通过两通变径接头61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3连接。所述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3上配置有软管夹30。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3的规格为4.8×8.0mm,长度为60cm。在另一优选例中,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3采用市售道康宁Pharma50。所述第一储液袋1的通液管10与两通变径接头61的连接处用扎带90固定。两通变径接头61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3的连接处用扎带91固定。所述第一储液袋1的另一通液管11与鲁尔母螺旋接头12的连接处用扎带92固定。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鲁尔母螺旋接头12的规格为6.4mm。在另一优选例中,鲁尔母螺旋接头12购自北昂。在另一优选例中,公堵头13为鲁尔公堵头。所述第二储液袋2的通液管20通过两通变径接头62连接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4。所述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4上配置有软管夹40。所述第二储液袋2的通液管20与两通变径接头62的连接处用扎带93固定。两通变径接头62与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4的连接处用扎带94固定。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4的规格为4.8×8.0mm,长度为10cm。在另一优选例中,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4采用市售乐纯铂金硫化硅胶管。在一实施方式中,两通变径接头61,62的硅肥为6.4-4.8mm。在另一优选例中,两通变径接头购自北昂。所述C-FLEX管5的一端通过T型等径三通7连接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3和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4,另一端用管塞8封口。所述C-FLEX管5与T型等径三通7连接处用扎带95固定。T型等径三通7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3连接处用扎带96固定。T型等径三通7与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4连接处用扎带97固定。管塞8封口处用扎带98固定。所述C-FLEX管5上配置有软管夹50。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C-FLEX管5的规格为4.8×8.0mm,长度为30cm。在另一优选例中,C-FLEX管5采用市售374系列的C-FLEX管。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管塞8直径为4.8mm。在另一优选例中,C-FLEX管购自圣戈班。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T型等径三通7的直径为4.8mm。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各软管夹为1号软管夹子。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各扎带各自独立为3.6mm扎带或2.5mm扎带。在使用本技术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时,将C-FLEX管5用管塞8封口的一端与生物反应器接口连接,形成取样装置。取样时,将连接在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4上的软管夹40关闭,打开C-FLEX管5上的软管夹50和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3上的软管夹30,将生物反应器接口管道中的残液排空到第一储液袋1,此时生物反应器接口管道、C-FLEX管5和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3中为新鲜的培养液;然后关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无菌取样器包括:第一储液袋、第二储液袋、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C-FLEX管,其中,/n所述第一储液袋具有两个通液管,其中一个通液管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另一通液管接有鲁尔母螺旋接头和公堵头;/n所述第二储液袋具有一个通液管,与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n所述C-FLEX管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和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无菌取样器包括:第一储液袋、第二储液袋、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C-FLEX管,其中,
所述第一储液袋具有两个通液管,其中一个通液管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另一通液管接有鲁尔母螺旋接头和公堵头;
所述第二储液袋具有一个通液管,与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
所述C-FLEX管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和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袋的一个通液管通过两通变径接头与第一铂金硫化硅胶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袋的通液管通过两通变径接头连接第二铂金硫化硅胶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菌密闭取样的一次性无菌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袋的容量为50-100毫升;第二储液袋的容量为50-100毫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霞薛亮吴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