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牛油火锅底料的人工给料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23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牛油火锅底料的人工给料箱,其包括顶部为开口的矩形箱体,箱体内的中部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铁丝网,铁丝网将箱体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底壁上均开设有出料口,两个出料口均靠近箱体的短侧壁,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底壁均设置成朝向出料口倾斜的斜面,箱体上设置有推动第一腔室内的物料朝出料口移动的推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是使物料比较容易流向出料口,减少箱体底壁上物料的残留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牛油火锅底料的人工给料箱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牛油火锅底料的人工给料箱。
技术介绍
牛油火锅底料主要包括牛油、棕榈油、食用盐、鸡精、豆瓣酱、辣椒、蒜、姜和葱,辣椒、蒜、姜以及葱需要事先将其剁成碎末,然后与牛油、棕榈油、食用盐、鸡精、豆瓣酱进行搅拌形成固液混合物,为了使成袋的牛油火锅底料内的油液和辣椒、蒜、姜等固体的配比较为一定,这是就需要用到人工给料箱。参照图1和图2,现有的人工给料箱包括顶部为开口的箱1,箱体1内竖直设置有固定框8,固定框8与箱体1的底壁以及侧壁固接,固定框8的一侧设置有铁丝网2,铁丝网2背离固定框8的一侧设置夹紧框21,夹紧框21抵靠在铁丝网2上并使铁丝网2紧贴在固定框8上,夹紧框21、铁丝网2以及固定框8上穿设有螺钉81,螺钉81上螺纹连接有螺母82,通过螺钉81与螺母82将夹紧框21、铁丝网2以及固定框8稳定地连接在一起,通过铁丝网2将箱体1内部分割成两个腔室,工作人员将搅拌好物料放满其中一个腔室内,牛油火锅底料中的部分油液会通过铁丝网,流入到另一个腔室内,然后从两个腔室内各取出一定量,并灌入到包装袋内。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箱体的底壁往往是处于水平,所以加入到箱体内的物料往往不易流向出料口,使得箱体底壁上存留较多的物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牛油火锅底料的人工给料箱,其优点是使物料比较容易流向出料口,减少箱体底壁上物料的残留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牛油火锅底料的人工给料箱,包括顶部为开口的矩形箱体,箱体内的中部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铁丝网,铁丝网将箱体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底壁上均开设有出料口,两个所述出料口均靠近箱体的短侧壁,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底壁均设置成朝向出料口倾斜的斜面,箱体上设置有推动第一腔室内的物料朝出料口移动的推动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向第一腔室添加满物料之后,物料落入到斜面上,处于斜面上的物料会沿斜面滑向位于第一腔室内的出料口,从第一腔室内参透到第二腔室内的油液也会沿斜面流向第二腔室内的出料口,通过设置推动装置,使得第一腔室内的物料更加容易的移动到第一腔室内的出料口,从而减少箱体底壁上物料的残留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沿第一腔室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的推板,推板上贯穿设置有丝杆并与丝杆螺纹连接,丝杆沿箱体的长度方向布设并架设在箱体内并与箱体内壁转动连接,箱体上固接有驱使丝杆转动从而带动推板沿丝杆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启动电机,会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推板沿丝杆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当推板的初始位置位于箱体远离出料口的一侧时,电机驱使推板朝向出料口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腔室内的物料朝向出料口移动,便于物料从出料管中流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0°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驱使推板朝远离出料口的方向移动时,延长板沿斜面上升并插入到滑槽中的过程更加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嵌设在箱体侧壁上的水管,水管缠绕在箱体的四个侧壁上并呈螺旋状,水管的两端穿出箱体侧壁并位于箱体外,水管上安装有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管一端与热水源连通,当工作人员向箱体内添加物料之后,打开水管上的阀门,使热水源内的热水流进水管内,热水在经过箱体侧壁中的水管时,热水会将温度通过管壁以及箱体侧壁传递到箱体内,对箱体内进行加热保温,从而使得油液保持液体状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包裹有一层保温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热能朝箱体外散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封盖箱体开口的盖体,盖体与箱体一侧壁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当工作人员向箱体内添加物料之后,驱使盖体绕铰接位置转动,使盖体将箱体的开口封盖住,减少箱体内的热量从箱体的开口处散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体上固接有透明的观察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到箱体内物料的情况,使得工作人员及时向箱体内添加物料。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将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底壁设置成斜面,使物料比较容易流向出料口,减少箱体底壁上物料的残留量,并通过推动装置使得第一腔室内的物料更加容易流向出料口;2.通过电机带动丝杆,使得推板沿丝杆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对第一腔室内的物料进行推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人工给料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螺钉与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人工给料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铁丝网、夹紧板以及密封圈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保温棉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施例中插条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中条形板的剖视图。图9是本实施例中箱体的剖视图。图10是本实施例中推板的剖视图。图中,1、箱体;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出料口;14、出料管;2、铁丝网;21、夹紧框;22、插柱;23、通孔;24、固定件;241、条形板;25、抵紧组件;251、滑板;252、容纳腔;253、插条;254、插孔;255、圆盘;256、弹簧;26、密封圈;27、固定环;3、斜面;4、推动装置;41、推板;42、丝杆;43、电机;44、滑槽;45、延长板;46、压缩弹簧;5、加热装置;51、水管;52、阀门;6、保温棉;7、盖体;71、观察窗;8、固定框;81、螺钉;82、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牛油火锅底料的人工给料箱,包括顶部开口的矩形箱体1,箱体1内的中部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铁丝网2,铁丝网2将箱体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均开设有出料口13,两个出料口13处固接有出料管14,出料管14通过出料口13与箱体1内连通。参照图4和图5,铁丝网2的两侧均设置有夹紧框21,两个夹紧框21均与箱体1(参考图3)的底壁和两侧壁紧贴,其中,一个夹紧框21朝向铁丝网2的一面垂直固接有若干个插柱22,铁丝网2上与插柱22对应位置上开设有通孔23,插柱22通过通孔23并插入到另一个夹紧框21上,插柱22的长度小于夹紧框21的厚度。参照图3和图4,箱体1内设置有两组固定件24,两组固定件24分别固接在箱体1内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每组固定件24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条形板241,两个条形板241分设在两个夹紧框21背离铁丝网2的两侧并分别贴靠在两个夹紧框21上。当铁丝网2上出现破损时,工作人员可以握住两个夹紧框21,然后向上驱使两个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牛油火锅底料的人工给料箱,包括顶部为开口的矩形箱体(1),箱体(1)内的中部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铁丝网(2),铁丝网(2)将箱体(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均开设有出料口(1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料口(13)均靠近箱体(1)的短侧壁,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的底壁均设置成朝向出料口(13)倾斜的斜面(3),箱体(1)上设置有推动第一腔室(11)内的物料朝出料口(13)移动的推动装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牛油火锅底料的人工给料箱,包括顶部为开口的矩形箱体(1),箱体(1)内的中部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铁丝网(2),铁丝网(2)将箱体(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均开设有出料口(1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料口(13)均靠近箱体(1)的短侧壁,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的底壁均设置成朝向出料口(13)倾斜的斜面(3),箱体(1)上设置有推动第一腔室(11)内的物料朝出料口(13)移动的推动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牛油火锅底料的人工给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4)包括沿第一腔室(1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一腔室(11)内的推板(41),推板(41)上贯穿设置有丝杆(42)并与丝杆(42)螺纹连接,丝杆(42)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布设并架设在箱体(1)内并与箱体(1)内壁转动连接,箱体(1)上固接有驱使丝杆(42)转动从而带动推板(41)沿丝杆(42)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电机(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牛油火锅底料的人工给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41)朝向箱体(1)底壁的侧面上开设有滑槽(44),滑槽(44)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建龙穆占营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穆堂香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