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奇正专利>正文

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302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包括车架和踏板,车架和踏板活动连接,车架中部斜向上设置有一支撑杆,支撑杆前端固连一中连接柱,中连接柱的两侧并行间隔设有两调整轮,每个调整轮连接着一连接臂;中连接柱的上下两端各枢接一活动架,两活动架呈间隔并列布局,每个活动架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活动架两侧各设有一缺口槽,缺口槽中安装有一纵杆;两活动架同侧的纵杆之间连接着一侧竖杆,侧竖杆端部设置成球接头与纵杆中部活动铰接;所述侧竖杆的中部与所述连接臂上端固连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两调整轮,其在转向时可相对车架踏板发生侧倾,能有效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轮机动或电动车的车身系统,具体为一种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双前轮的三轮或三轮以上机动、电动车的设计中,出于行车稳定的考虑,其车身系统一般都采用全承载结构,该车身系统中,除转向外各个车轮相对车架的位置关系在行驶中不会发生改变,虽然行驶平稳,但在转弯时车体易受离心力作用而发生倾斜现象,这使得车身转弯时的稳定性比较差,特别是在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更明显,很容易发生侧滑翻倒,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其并行设置有两调整轮,在转向时两调整轮可相对车架踏板发生侧倾,以实现侧倾转弯,其能有效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踏板,所述车架和踏板活动连接,车架中部斜向上设置有一支撑杆,支撑杆前端固连一中连接柱,中连接柱的两侧并行间隔设有两调整轮,每个调整轮连接着一连接臂;所述中连接柱的上下两端各枢接一活动架,两活动架呈间隔并列布局,每个活动架中部设置有用于枢接的连接孔,活动架两侧各设有一缺口槽,缺口槽中安装有一纵杆;两活动架同侧的纵杆之间连接着一侧竖杆,侧竖杆端部设置成球接头与纵杆中部活动铰接;所述侧竖杆的中部与所述连接臂上端固连在一起。进一步的,上述中连接柱的上下端上分别设置有中连接轴,中连接轴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孔形成枢接结构。进一步的,上述侧竖杆通过定位板固定在连接臂上端内侧,所述定位板通过若干螺栓与连接臂连接。进一步的,上述活动架由结构对称的前半架和后半架组合构成;每根所述纵杆的两端通过螺栓与对应侧的前半架或后半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上述两调整轮为多轮车的两前轮;两所述连接臂的上端朝前均设置有转向凸起,两转向凸起通过球接头连接着一转向杆,转向杆的中部通过球接头连接一中连杆,中连杆的上端与一曲轴的下端枢接,曲轴的上端与操作杆固定连接,操作杆的下端活动插装在中连接柱内,操作杆的上端设置有操纵把手。进一步的,上述两调整轮为多轮车的两前轮,多轮车的后轮设置为两个,两后轮并行间隔设置在车架两侧,两后轮通过一联动调整机构与车架连接;所述联动调整机构包括一连接中轴,连接中轴前端与车架底部活动枢接,连接中轴底部与一活动板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各与一安装臂的前端下部铰接;每侧安装臂的前端与踏板铰接,安装臂的后端外侧与对应侧的后轮连接;两安装臂的中部上方共同铰接一横梁;所述连接中轴尾部向上设有一安装柱,安装柱通过一销轴与横梁的中部活动连接。进一步的,上述连接中轴在安装柱前侧设有一连接座,连接座通过一斜向上布局的减震器与车架上方铰接。本专利技术通过与踏板活动连接的车架、与车架支撑杆固连的中连接柱,与中连接柱枢接且上下并列间隔布局的两活动架、活动架两侧缺口槽中的纵杆、连接纵杆和连接臂的侧竖杆而构成一车架侧倾调整机构。在车辆转弯过程中,一旦车辆受离心力作用而发生倾斜,驾驶者就可手脚并用利用踏板和手把,靠人体重心来带动整个车架相对踏板发生侧倾,此时车架就会在车身惯性和轮胎受力的作用下,使整个车架相对踏板朝向转向侧倾斜,同时使连接两调整轮连接臂的活动架相对中连接柱发生转动,进而自适应的实现转向侧的调整轮相对中连接柱上抬而另一侧的调整轮相对中连接柱下降,以实现车身的整体重心下降并往转弯侧内移,以此来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同时保证人在车上随意倾斜不倒,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在此,当以上两调整轮为前轮时,考虑到实际操作中转向的需要,本专利技术连接臂的上端朝前均设置有转向凸起,两转向凸起通过球接头连接着一转向杆,转向杆的中部通过曲轴与操作杆连接。在需要转向时,只需要驾驶者通过把手转动操纵杆,即可带动曲轴同步转动,而曲轴的转动将使转向杆发生摆动,进而带动连接臂和两调整轮实现联动的转向操作。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省去后轮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车身调整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活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侧倾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侧倾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7、本专利技术后轮联动调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包括车架1和踏板2,所述车架1和踏板2活动连接。车架1前侧中部朝前斜向上设置有一支撑杆11,支撑杆11前端固连一中连接柱12,中连接柱12朝前斜向下布局,中连接柱12的两侧并行间隔设有两调整轮3,本图示中的两调整轮3作为多轮车的前轮而设置,每个调整轮3连接着一连接臂31。所述车架1后端从踏板2后侧伸出,车架1在伸出部分朝后设置有至少一个后轮4,该伸出部分朝上设置一车座5。在本图示中,设置的后轮4为两个,在实际中可根据需要设定为一个或更多个。所述中连接柱12的上下两端各枢接一活动架6,两活动架6呈上下间隔并列布局。每个活动架6中部设置有用于枢接的连接孔61。所述中连接柱12的上下端上分别设置有中连接轴121,中连接轴121两端通过轴承611与所述连接孔61的前后形成枢接结构。所述活动架6两侧各设有一缺口槽62,缺口槽62中安装有一纵杆7。两活动架6同侧的纵杆7之间共同连接着一侧竖杆8,侧竖杆8两端部设置成球接头与纵杆7中部活动铰接。所述侧竖杆8的中部与所述连接臂31上端固连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侧竖杆8通过定位板81将其固定在连接臂31上端内侧,所述定位板81通过四个螺栓811与连接臂31连接。在此,考虑到加工和装配方便的考虑,所述活动架6由结构对称的前半架6a和后半架6b组合构成。每根所述纵杆7的两端通过螺栓71与对应侧的前半架6a或后半架6b固定连接而使前后半架形成一整体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与踏板2活动连接的车架1、与车架支撑杆11固连的中连接柱12,与中连接柱12枢接且上下并列间隔布局的两活动架6、活动架6两侧缺口槽62中的纵杆7、连接纵杆7和连接臂31的侧竖杆8而构成一车架侧倾调整机构。在此,考虑到实际操作中转向的需要,两上述连接臂31的上端朝前均设置有转向凸起311,两转向凸起311通过球接头连接着一转向杆91,转向杆91的中部通过球接头连接一中连杆92,中连杆92的上端与一曲轴93的下端枢接,曲轴93的上端与操作杆94固定连接,操作杆94的下端活动插装在中连接柱12内,操作杆94的上端设置有操纵把手941。在需要转向时,只需要驾驶者通过把手941转动操纵杆94,即可带动曲轴93同步转动,而曲轴93的转动将使转向杆91发生摆动,转向杆91的摆动将带动连接臂31和两调整轮3实现联动的转向操作。而在车辆转弯过程中,车辆会受离心力作用而发生倾斜,驾驶者就可手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踏板,所述车架和踏板活动连接,车架中部斜向上设置有一支撑杆,支撑杆前端固连一中连接柱,中连接柱的两侧并行间隔设有两调整轮,每个调整轮连接着一连接臂;所述中连接柱的上下两端各枢接一活动架,两活动架呈间隔并列布局,每个活动架中部设置有用于枢接的连接孔,活动架两侧各设有一缺口槽,缺口槽中安装有一纵杆;两活动架同侧的纵杆之间连接着一侧竖杆,侧竖杆端部设置成球接头与纵杆中部活动铰接;所述侧竖杆的中部与所述连接臂上端固连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踏板,所述车架和踏板活动连接,车架中部斜向上设置有一支撑杆,支撑杆前端固连一中连接柱,中连接柱的两侧并行间隔设有两调整轮,每个调整轮连接着一连接臂;所述中连接柱的上下两端各枢接一活动架,两活动架呈间隔并列布局,每个活动架中部设置有用于枢接的连接孔,活动架两侧各设有一缺口槽,缺口槽中安装有一纵杆;两活动架同侧的纵杆之间连接着一侧竖杆,侧竖杆端部设置成球接头与纵杆中部活动铰接;所述侧竖杆的中部与所述连接臂上端固连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连接柱的上下端上分别设置有中连接轴,中连接轴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孔形成枢接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竖杆通过定位板固定在连接臂上端内侧,所述定位板通过若干螺栓与连接臂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由结构对称的前半架和后半架组合构成;每根所述纵杆的两端通过螺栓与对应侧的前半架或后半架固定连接。


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奇正
申请(专利权)人:叶奇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