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烛式油气悬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烛式油气悬挂,属于液压机械
技术介绍
油气悬挂主要由油气弹簧组成,集弹性和阻尼元件于一身,同时缸体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需车体布置空间较小,以其优越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和良好的减振性能,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工程车辆的平顺性要求。从其整体结构看,目前工程车辆上应用的油气悬挂系统主要有独立式和互连式两种类型;从油气弹簧的形式看,则分为单气室油气分离式、双气室油气分离式、多级压力式和油气混合式等。与其他悬挂系统相比,油气悬挂具有典型的非线性变刚度、渐增性的特点,当车辆在平坦路面行驶时,悬挂动行程较小,弹性介质承受瞬时压力所产生的刚度也就小,能够满足平顺性的要求;当车辆在起伏地行驶时,弹性力呈非线性变化且刚度增加,可以吸收较多的冲击能量,发挥出气体单位质量储能比大的特点,有效地起到了缓冲作用,避免了地面激励直接传递到车身以及“悬挂击穿”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车辆的越野速度,改善机动性。车辆悬挂系统按照结构分类主要有非独立悬挂和独立悬挂两种,对于非独立悬挂而言,大的非悬挂质量会导致轮胎接触应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烛式油气悬挂,包括缸筒(1)、活塞杆(2)、导向压盖(3)、主活塞(5)、导向套(8)、上端盖(14)、导向套螺栓(17),其特征在于:缸筒(1)的上端与上端盖(14)通过螺栓、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连到一起,活塞杆(2)为中空式结构,加工有活塞杆内孔(10);在缸筒(1)的下端顺序装入导向套(8)和导向压盖(3),导向套(8)和导向压盖(3)均为中空的环形结构,活塞杆(2)与导向套(8)和导向压盖(3)的内孔配合安装,导向压盖(3)与导向套(8)的外侧端面紧密接触,导向压盖(3)与缸筒(1)的下端面通过周向布置的导向套螺栓(17)固连到一起;活塞杆(2)与主活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烛式油气悬挂,包括缸筒(1)、活塞杆(2)、导向压盖(3)、主活塞(5)、导向套(8)、上端盖(14)、导向套螺栓(17),其特征在于:缸筒(1)的上端与上端盖(14)通过螺栓、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连到一起,活塞杆(2)为中空式结构,加工有活塞杆内孔(10);在缸筒(1)的下端顺序装入导向套(8)和导向压盖(3),导向套(8)和导向压盖(3)均为中空的环形结构,活塞杆(2)与导向套(8)和导向压盖(3)的内孔配合安装,导向压盖(3)与导向套(8)的外侧端面紧密接触,导向压盖(3)与缸筒(1)的下端面通过周向布置的导向套螺栓(17)固连到一起;活塞杆(2)与主活塞(5)连接到一起;在活塞杆(2)的外圆上加工有径向的阻尼阀,由单向阀和常通孔组成;油气悬挂无杆腔与活塞杆内孔(10)连通,阻尼阀的单向阀和常通孔用于连通油气悬挂有杆腔和活塞杆内孔(10);活塞杆(2)下部的外圆加工成锥面(6)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烛式油气悬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套(8)的外侧端面处加工有导向凸台(42),与缸筒(1)内孔中的台阶配合实现导向套(8)的轴向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烛式油气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的内孔为光孔,导向套(8)的外圆为圆柱面,可直接装配到缸筒(1)的内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烛式油气悬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套(8)靠近油气悬挂有杆腔的一端加工有环形的导向凸台(39),其内径大于活塞杆(2)的直径,与活塞杆(2)的内孔之间形成导向环形腔(40),与之对应的主活塞(5)朝向油气弹簧有杆腔的端面加工有活塞环形凸台(54),当活塞杆(2)拉到最长位置时,活塞环形凸台(54)进入导向环形腔(4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烛式油气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8)的内孔中从油气悬挂有杆腔一侧顺序安装有第一导向带(32)、第一油封(36)、第二油封(37),第一导向带(32)布置在串联的第一油封(36)和第二油封(37)的前面,靠近油气悬挂有杆腔;导向套(8)的外圆处从油气悬挂有杆腔一侧顺序安装有第一静密封(33)和第二静密封(41),在第一静密封(33)密封槽的低压一侧安装有保护圈(34);导向套(8)的外圆与缸筒(1)的内孔配合,使第一静密封(33)和第二静密封(41)挤压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烛式油气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压盖(3)的内孔中从导向套(8)一侧顺序布置有润滑沟槽(30)、第二导向带(38)和防尘圈(35),导向压盖(3)的外圆处从导向套(8)一侧布置有导向注油孔(46)、导向放气孔(45)、第三静密封(44)、以及外导向带(43),其中导向注油孔(46)和导向放气孔(45)均位于第三静密封(44)的里侧,外导向带(43)位于第三静密封(44)的外侧,并都与润滑沟槽(30)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轶杰,韩小玲,张亚峰,张旭,高晓东,赵宁,徐梦岩,李宝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