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调节的盖板沟及调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172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调节的盖板沟及调节方法,涉及软土地基处理领域。该盖板沟包括:盖板沟侧墙、盖板沟底板、盖板、管下支承板、填充料灌注孔、填充料、反滤层以及灌注孔孔盖;所述盖板沟侧墙上沿竖向间隔地设置有填充料灌注孔;所述管下支承板上沿竖向间隔地设置有支承板预留孔;所述填充料上方依次布置有反滤层、管下支承板;所述填充料灌注孔由盖板沟侧墙上顶面延伸至盖板沟侧墙底部、填充料所在位置处盖板沟侧墙的内侧面处。所述调节方法应用所述盖板沟,通过对埋管下原填充料位置灌注填充料与水的混合物来实现对埋管不均匀沉降的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埋管发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发生破坏,使埋管运维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调节的盖板沟及调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土地基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调节的盖板沟及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当建筑建造在软土地基上时,地下水位线一般较高,地基承载力多数较低,故建筑物地基一般需进行软基处理,使得地基土的承载力可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力要求。经软基处理后建筑物的工后沉降量一般较小。随着现代建筑功能的日臻完善,建筑中的各种埋管越来越多,埋管按其功能可以分为: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热力、排水等各种类型的埋管,数量也日趋繁多。常规做法中,埋管基础的典型做法如附图1~2所示,当建筑物建在软土地基上时,为了满足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一般需对建筑物下方的软基进行地基处理,从而使处理后基础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当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入建筑物管线敷设阶段时,一般在建筑物外侧(如附图2中开挖线以上的埋管区域)埋管10的下方采用“换土垫层法”对埋管10下的软基进行加固。具体地,即先将埋管10下方原覆土挖除,然后换填为压缩率较低的换土垫层12,再在其上敷设埋管10,这种埋管基础施工简单、效率较高,但也存在明显弊端:因建筑主体结构下方处理后基础的沉降较小,故建筑主体结构内埋管10(见附图1)的沉降量相应地较小;而建筑主体结构外侧的“埋管区域”内埋管10因管道所在处地基的承载力较小,故沉降量一般较大,并且经常因该埋管段上层覆土发生固结、沉降等,而使埋管10发生不均匀沉降,当埋管10的沉降量较大时,埋管10经常发生断裂、渗漏等破坏。上述埋管10在发生了断裂、渗漏之后,对其进行维修一般较为困难,维修时一般需在埋管10破坏位置进行大开挖,维修周期长、费用高。同时因管道停工等给建筑物内使用人员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往往也较大。为克服软土地基上敷设地下埋管时,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建筑物外侧埋管处经常因上层覆土发生固结、沉降等,而使埋管发生不均匀沉降,当埋管为刚性管道时,因不均匀沉降,埋管经常发生断裂、渗漏等、且埋管的维修工期较长、维修成本较高这一技术难题,故急需通过技术改进等措施来解决所提出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所提出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调节的盖板沟,所述盖板沟包括:盖板沟侧墙、盖板沟底板、盖板、管下支承板、填充料灌注孔、填充料、反滤层以及灌注孔孔盖;所述盖板沟侧墙位于盖板沟底板上方左右两侧,其上沿竖向间隔地设置有填充料灌注孔;所述管下支承板位于盖板沟底板上方,两侧盖板沟侧墙之间,其上沿竖向间隔地设置有支承板预留孔;所述填充料位于盖板沟底板与管下支承板之间,其上方依次布置有反滤层、管下支承板;所述填充料灌注孔由盖板沟侧墙上顶面延伸至盖板沟侧墙底部、填充料所在位置处盖板沟侧墙的内侧面处。优选地,所述填充料灌注孔可采用PVC管材或波纹钢管进行预成型,然后将其预埋入盖板沟侧墙中,从而形成填充料灌注孔。优选地,所述管下支承板采用陶粒混凝土、发泡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预制而成,或者采用上部采用上述混凝土下部采用EPS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型材等。优选地,所述反滤层采用高分子PFF整体式复合反滤层。所述灌注孔孔盖由合页转轴和合页片组成,位于填充料灌注孔的出口、盖板沟侧墙的内侧面处。所述填充料由陶粒和/或粗砂和/或其他轻质且可与水拌合泵送的一类材料组成。优选地,所述填充料采用陶粒等轻质、颗粒状,且可与水均匀混合的一类填充物组成。所述合页片为片状,覆盖在填充料灌注孔的出口处,其上方通过合页转轴与盖板沟侧墙的内壁相连。优选地,所述合页片采用镀锌铁皮或塑料等轻质耐腐蚀的材料加工制作而成,同时应保证合页片具有一定刚度,可保证在灌注填充料时,合页片在填充料的压力作用下能顺利张合而不发生破坏。一种可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调节的盖板沟的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当埋管因盖板沟发生不均匀沉降而随之发生沉降之后,首先在埋管发生沉降的部位将其吊起至原设计高程;步骤二,将填充料与水拌合后,投入灌注机料斗中,将灌注机灌浆咀伸入盖板沟侧墙上的填充料灌注孔的底部,启动灌注机,对原填充料所在处因埋管起吊而形成的空腔进行填充,随着填充料的不断灌入,埋管随管下支承板的上升而上升;步骤三,当埋管高程上升至原设计高程时,停止灌注填充料。同法进行埋管其余沉降段的高程调节。技术原理:本专利技术首先通过将地下埋管敷设在盖板沟中,而非采用公知的将埋管填埋至土体中、在管上覆土的常见做法,此时因埋管上侧无填埋覆土,埋管不承受来自上层覆土的压力,这样大大减小了埋管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概率。其次将埋管敷设在该新型盖板沟中,并通过在盖板沟侧墙上设置填充料灌注孔,在填充料灌注孔底部设置灌注孔孔盖,在埋管下方设置管下支承板,管下支承板下方设置反滤层、填充料,管下支承板上沿竖向间隔地设置有支承板预留孔等一系列措施而实现对埋管不均匀沉降可进行调节。具体地,当盖板沟发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埋管发生不均匀沉降后,先将填充料与水混合,再通过灌注机对埋管下原填充料位置灌注填充料与水的混合物,因灌注孔孔盖相当一“单向阀门”,填充料与水的混合物在灌注时,混合物在压力作用下挤开灌注孔孔盖而进入原填充料所在位置,同时混合物中的水在压力作用下,先通过反滤层,再由管下支承板上的支承板预留孔排出,而混合物中的颗粒状填充料由于反滤层的存在而滞留在了原填充料所在位置处,并不断累积。在混合物的压力作用下,埋管及管下支承板不断上浮,管下支承板下部空腔被上述颗粒状填充料不断填充,当埋管高程上升至原设计高程时,停止灌注混合物,完成该处埋管不均匀沉降的调节,继续下一沉降处的高程调节。当埋管的不均匀沉降段全部调节完成后,即实现了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快速调节。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调节的盖板沟。一方面,使得常见的埋管处易于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大大减少,有效减小了因埋管处经常发生不均匀沉降而使埋管发生渗漏、破裂等现象,进而使埋管在运行期的运维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当盖板沟发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埋管发生不均匀沉降后,通过对埋管下原填充料位置灌注填充料,从而可快速实现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高程调节,避免了埋管继续发生沉降进而发生破坏。该新型盖板沟及调节方法具有广阔的的工程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常规做法中埋管基础的处理方法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详图的正视图;图5为图3中A详图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盖板沟侧墙、2-盖板沟底板、3-盖板、4-管下支承板、5-填充料灌注孔、6-填充料、7-反滤层、8-支承板预留孔、9-灌注孔孔盖、10-埋管、91-合页转轴、92合页片、12-换土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3~5,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附图3所示,一种可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调节的盖板沟,包括:盖板沟侧墙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调节的盖板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沟包括:盖板沟侧墙(1)、盖板沟底板(2)、盖板(3)、管下支承板(4)、填充料灌注孔(5)、填充料(6)、反滤层(7)以及灌注孔孔盖(9);所述盖板沟侧墙(1)位于盖板沟底板(2)上方左右两侧,其上沿竖向间隔地设置有填充料灌注孔(5);所述管下支承板(4)位于盖板沟底板(2)上方,两侧盖板沟侧墙(1)之间,其上沿竖向间隔地设置有支承板预留孔(8);所述填充料(6)位于盖板沟底板(2)与管下支承板(4)之间,其上方依次布置有反滤层(7)、管下支承板(4);所述填充料灌注孔(5)由盖板沟侧墙(1)上顶面延伸至盖板沟侧墙(1)底部、填充料(6)所在位置处盖板沟侧墙(1)的内侧面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调节的盖板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沟包括:盖板沟侧墙(1)、盖板沟底板(2)、盖板(3)、管下支承板(4)、填充料灌注孔(5)、填充料(6)、反滤层(7)以及灌注孔孔盖(9);所述盖板沟侧墙(1)位于盖板沟底板(2)上方左右两侧,其上沿竖向间隔地设置有填充料灌注孔(5);所述管下支承板(4)位于盖板沟底板(2)上方,两侧盖板沟侧墙(1)之间,其上沿竖向间隔地设置有支承板预留孔(8);所述填充料(6)位于盖板沟底板(2)与管下支承板(4)之间,其上方依次布置有反滤层(7)、管下支承板(4);所述填充料灌注孔(5)由盖板沟侧墙(1)上顶面延伸至盖板沟侧墙(1)底部、填充料(6)所在位置处盖板沟侧墙(1)的内侧面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调节的盖板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孔孔盖(9)由合页转轴(91)和合页片(92)组成,位于填充料灌注孔(5)的出口、盖板沟侧墙(1)的内侧面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埋管不均匀沉降进行调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军卫吴方华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润业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