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62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包括底座、滑套和收料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结构上设计合理,工作时,加料口将原料加入到反应釜中,第一电机通过旋转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混合充分,加快反应速度,待液面分离后,通过把手带动转盘转动动,使抽液管对准抽液口伸入反应釜中,通过外部抽液泵抽取分层液体,滑套在立柱上的上下滑动方便各个深度的液体的抽取,使用灵活方便,观察窗便于实时进行监测,通过第二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在同步带的作用下带动从动轮和收料盘转动,从而通过钢丝绳拉动壳盖上升,由此可对反应釜内壁进行彻底高效的清洗,避免传统经常性出现的反应釜内壁积垢导致的一系列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是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目前,现有的反应釜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问题便是内壁的积垢问题,这会导致反应不充分,加热不充分,杂质较多产品不合格,设备耗电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用水管冲洗等一般难以清除,需要定期开盖清理,由于材质原因,盖体重量大,开盖较为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反应釜装置分层抽液操作繁琐,调控高度麻烦不够精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包括底座、滑套和收料盘,所述底座上端中部设置有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壳盖,所述反应釜前端上侧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壳盖前端中部设置有加料口,所述底座上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若干立柱,所述立柱上端共同支撑有顶板,所述顶板下端左侧和右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收料盘,所述转轴前端均设置有从动轮,所述收料盘中部均绕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另一端均通过挂环连接壳盖。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下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柱。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釜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下部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反应釜上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下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旋转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左前侧立柱上部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下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滑套上端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左端设置有把手,所述转盘下端右侧设置有抽液管,所述壳盖上端左侧设置有抽液口,所述抽液口与抽液管的大小相匹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板上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电机轴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从动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前端设置有若干刻度尺,所述底座左端设置有开关组,所述开关组导线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选用伺服减速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结构上设计合理,工作时,加料口将原料加入到反应釜中,第一电机通过旋转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混合充分,加快反应速度,待液面分离后,通过把手带动转盘转动动,使抽液管对准抽液口伸入反应釜中,通过外部抽液泵抽取分层液体,滑套在立柱上的上下滑动方便各个深度的液体的抽取,使用灵活方便,观察窗便于实时进行监测,通过第二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在同步带的作用下带动从动轮和收料盘转动,从而通过钢丝绳拉动壳盖上升,由此可对反应釜内壁进行彻底高效的清洗,避免传统经常性出现的反应釜内壁积垢导致的一系列故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支撑柱2、反应釜3、壳盖4、加料口5、旋转轴6、搅拌叶片7、下料管8、第一电机9、立柱10、顶板11、滑套12、转盘13、把手14、抽液管15、收料盘16、钢丝绳17、从动轮18、第二电机19、主动轮20、同步带21、观察窗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包括底座1、滑套12和收料盘16,所述底座1上端中部设置有反应釜3,所述反应釜3上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壳盖4,所述反应釜3前端上侧设置有观察窗22,所述壳盖4前端中部设置有加料口5,所述底座1上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若干立柱10,所述立柱10上端共同支撑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下端左侧和右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收料盘16,所述转轴前端均设置有从动轮18,所述收料盘16中部均绕设有钢丝绳17,所述钢丝绳17另一端均通过挂环连接壳盖4。所述底座1下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反应釜3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下部设置有搅拌叶片7,所述反应釜3上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9下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旋转轴6。所述底座1左前侧立柱10上部滑动连接有滑套12,所述滑套12下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滑套12上端转动连接有转盘13,所述转盘13左端设置有把手14,所述转盘13下端右侧设置有抽液管15,所述壳盖4上端左侧设置有抽液口,所述抽液口与抽液管15的大小相匹配。所述顶板11上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9通过电机轴连接有主动轮20,所述主动轮20通过同步带21连接从动轮18。所述立柱10前端设置有若干刻度尺,所述底座1左端设置有开关组,所述开关组导线连接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9,所述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9均选用伺服减速电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工作时,通过加料口5将原料加入到反应釜3中,第一电机9通过旋转轴6带动搅拌叶片7转动,混合充分,加快反应速度,待反应完成液面分离后,通过把手14带动转盘13转动动,从而使得抽液管15对准抽液口伸入反应釜3中,通过外部抽液泵抽取分层液体,通过滑套12在立柱10上的上下滑动方便各个深度的液体的抽取,使用灵活方便,观察窗22便于实时进行监测,最下端的原料或废料通过下料管8排走,通过第二电机19带动主动轮20转动,在同步带21的作用下带动从动轮18和收料盘16转动,从而通过钢丝绳17拉动壳盖4上升,由此可对反应釜3内壁进行彻底高效的清洗,避免传统经常性出现的反应釜3内壁积垢导致的一系列故障,节省体力,提高了清理的安全性。本技术在结构上设计合理,工作时,加料口将原料加入到反应釜中,第一电机通过旋转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混合充分,加快反应速度,待液面分离后,通过把手带动转盘转动动,使抽液管对准抽液口伸入反应釜中,通过外部抽液泵抽取分层液体,滑套在立柱上的上下滑动方便各个深度的液体的抽取,使用灵活方便,观察窗便于实时进行监测,通过第二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在同步带的作用下带动从动轮和收料盘转动,从而通过钢丝绳拉动壳盖上升,由此可对反应釜内壁进行彻底高效的清洗,避免传统经常性出现的反应釜内壁积垢导致的一系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包括底座(1)、滑套(12)和收料盘(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中部设置有反应釜(3),所述反应釜(3)上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壳盖(4),所述反应釜(3)前端上侧设置有观察窗(22),所述壳盖(4)前端中部设置有加料口(5),所述底座(1)上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若干立柱(10),所述立柱(10)上端共同支撑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下端左侧和右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收料盘(16),所述转轴前端均设置有从动轮(18),所述收料盘(16)中部均绕设有钢丝绳(17),所述钢丝绳(17)另一端均通过挂环连接壳盖(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包括底座(1)、滑套(12)和收料盘(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中部设置有反应釜(3),所述反应釜(3)上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壳盖(4),所述反应釜(3)前端上侧设置有观察窗(22),所述壳盖(4)前端中部设置有加料口(5),所述底座(1)上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若干立柱(10),所述立柱(10)上端共同支撑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下端左侧和右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收料盘(16),所述转轴前端均设置有从动轮(18),所述收料盘(16)中部均绕设有钢丝绳(17),所述钢丝绳(17)另一端均通过挂环连接壳盖(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柱(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除杂分离分液装置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3)内部转动连接有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下部设置有搅拌叶片(7),所述反应釜(3)上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安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十才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