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61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釜,包括用于放置反应物料的釜体、用于混合物料的搅拌装置、用于检测釜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给釜体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用于给釜体冷却的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用于装载热油的油箱、与油箱连通的外盘油管以及用于冷却热油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用于装载冷水的水箱以及与水箱连通的外盘水管,外盘油管和外盘水管均围绕着釜体且设置于釜体的外壁,油箱将热油导入外盘油管以实现对釜体加热,冷却装置将冷却后的油导入外盘油管以及水箱将水导入外盘水管以实现对釜体双重冷却。本方案增设外盘水管并且将通过将盘管均设置于设于反应釜外部,能够实现更加快速的冷却,加快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后期的清洁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釜
本技术属于药品合成反应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为常压反应的主要设备,适用于在常压下进行加热、搅拌、溶解、混合、反应、蒸馏等,可根据工艺要求单独或自由搭配相关附件使用,是医药、建材、化工、颜料、树脂、食品、科研等单位广泛采用的实用型设备。传统的反应釜基本都包括搅拌系统,加热系统以及冷却系统多个系统,以实现工艺要求中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其中传统反应釜中的加热系统以及冷却系统通常为设置于反应釜内的盘管,通过导通热油或者冷油实现对釜体内温度的改变,该种方式虽能实现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和冷却,但是由于盘管设置于反应釜内,清洗时不太方便,容易会有残留,且在进行冷却时,由于油的比热容小,仅通过冷油来进行反应釜的吸热冷却效果不佳,会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反应釜,包括用于放置反应物料的釜体、用于混合物料的搅拌装置、用于检测釜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给釜体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用于给釜体冷却的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用于装载热油的油箱、与油箱连通的外盘油管以及用于冷却热油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用于装载冷水的水箱以及与水箱连通的外盘水管,外盘油管和外盘水管均围绕着釜体且设置于釜体的外壁,油箱将热油导入外盘油管以实现对釜体加热,冷却装置将冷却后的油导入外盘油管以及水箱将水导入外盘水管以实现对釜体双重冷却。本方案增设外盘水管并且将通过将盘管均设置于设于反应釜外部,能够实现更加快速的冷却,加快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后期的清洁处理。<br>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反应釜,包括用于放置反应物料的釜体、用于混合物料的搅拌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釜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给所述釜体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用于给所述釜体冷却的冷却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用于装载热油的油箱、与所述油箱连通的外盘油管以及用于冷却热油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用于装载冷水的水箱以及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外盘水管,所述外盘油管和外盘水管均围绕着所述釜体且设置于所述釜体的外壁。进一步地,所述釜体设有用于填充物料的进料口以及用于排出物料的出料口,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釜体的顶部,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釜体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进料口开闭的气动球阀,所述釜体还设有用于检测反应物料重量的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还设有用于过滤排出物料的袋式过滤器,所述袋式过滤器与出料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与外盘油管、所述油箱与外盘油管、所述水箱与外盘水管之间设有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釜体内部且用于搅拌反应物料的搅拌轴、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电机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电机转速的减速机。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轴底部为锚式浆,顶部为一字浆。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还包括用于冷凝高温挥发的物料的冷凝装置以及与所述冷凝装置连通的分水器,所述分水器通过回流管路将液体物料导入所述釜体。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还包括用于导入氮气的氮气存储装置以及用于抽出所述釜体内气体的真空发生装置。进一步地,所述釜体的外壁对称设置有四个支耳。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反应釜,包括用于放置反应物料的釜体、用于混合物料的搅拌装置、用于检测釜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给釜体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用于给釜体冷却的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用于装载热油的油箱、与油箱连通的外盘油管以及用于冷却热油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用于装载冷水的水箱以及与水箱连通的外盘水管,外盘油管和外盘水管均围绕着釜体且设置于釜体的外壁,油箱将热油导入外盘油管以实现对釜体加热,冷却装置将冷却后的油导入外盘油管以及水箱将水导入外盘水管以实现对釜体双重冷却。本方案增设外盘水管并且将通过将盘管均设置于设于反应釜外部,能够实现更加快速的冷却,加快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后期的清洁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反应釜优选实施方式的截面视图。图中:1、反应釜;2、釜体;21、进料口;22、出料口;3、搅拌装置;31、搅拌轴;311、锚式浆;312、一字浆;32、电机;33、减速机;4、外盘油管;5、外盘水管;6、冷凝装置;7、支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技术如图1所示,反应釜1,包括用于放置反应物料的釜体2、用于混合物料的搅拌装置3、用于检测釜体2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给釜体2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用于给釜体2冷却的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用于装载热油的油箱、与油箱连通的外盘油管4以及用于冷却热油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用于装载冷水的水箱以及与水箱连通的外盘水管5,外盘油管4和外盘水管5均围绕着釜体2且设置于釜体2的外壁,油箱将热油导入外盘油管4以实现对釜体2加热,冷却装置将冷却后的油导入外盘油管4以及水箱将水导入外盘水管5以实现对釜体2双重冷却。本方案增设外盘水管5并且将通过将盘管均设置于设于反应釜1外部,能够实现更加快速的冷却,加快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后期的清洁处理。本实施例中的釜体2包括设于中部的中空圆柱筒体以及设于上下两端的半球形封头。其中上封头设有用于填充物料的进料口21,下封口用于排出物料的出料口22。其中位于所述进料口21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进料口21开闭的气动球阀以及在所述釜体2内还设有用于检测反应物料重量的压力传感器,物料通过上端的进料口21填充到釜体2内,当物料填充到达压力传感器设定的数值时,此时压力传感器给予信号给气动球阀,使气动球阀关闭,停止进料。优选地,所述反应釜1还设有用于过滤排出物料的袋式过滤器,所述袋式过滤器与出料口22连通,待物料混合反应结束后,打开下封口底部的出料口22,使反应物经过袋式过滤器过滤之后进行最后的罐装打包。为了更好的搬运移动的反应釜1,本方案中釜体2的外壁对称设置有四个支耳7,可通过绑住四个支耳7在搬运移动,更加方便且减少反应釜1受到损害。本实施例中的搅拌装置3包括设置于所述釜体2内部且用于搅拌反应物料的搅拌轴31、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31转动的电机32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电机32转速的减速机33。通过电机32的输出中与搅拌轴31连通,电机32转动时带动搅拌轴31在釜体2内转动使物料混合。同时减速机33的设置可使电机32有多级转速调节,实现高低速混配的功能。其中为了搅拌更加充分,本方案中的搅拌轴31底部采用锚式浆311,并在锚式浆311上方设置一字浆312,使物料混合更加均匀,反应更加充分。本实施例中的反应釜1还包括用于冷凝高温挥发的物料的冷凝装置6以及与所述冷凝装置6连通的分水器,所述釜体2的上封口设有开口与冷凝装置6连通,所述分水器通过回流管路将液体物料导入所述釜体2。由于反应釜1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需要加热到温度较高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釜体2内的水分和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反应物料的釜体、用于混合物料的搅拌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釜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给所述釜体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用于给所述釜体冷却的冷却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用于装载热油的油箱、与所述油箱连通的外盘油管以及用于冷却热油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用于装载冷水的水箱以及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外盘水管,所述外盘油管和外盘水管均围绕着所述釜体且设置于所述釜体的外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反应物料的釜体、用于混合物料的搅拌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釜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给所述釜体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用于给所述釜体冷却的冷却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用于装载热油的油箱、与所述油箱连通的外盘油管以及用于冷却热油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用于装载冷水的水箱以及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外盘水管,所述外盘油管和外盘水管均围绕着所述釜体且设置于所述釜体的外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设有用于填充物料的进料口以及用于排出物料的出料口,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釜体的顶部,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釜体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进料口开闭的气动球阀,所述釜体还设有用于检测反应物料重量的压力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还设有用于过滤排出物料的袋式过滤器,所述袋式过滤器与出料口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日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