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应超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上料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78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反应釜,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一种自动上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安装于反应釜本体内的搅拌器,反应釜本体靠近上端的两侧侧壁上均安装有辅料自动上料装置,辅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反应釜本体上下侧壁上的功能性辅料存储箱和乳化剂存储箱,通过利用纤维吸附导流的方式将功能性辅料与乳化剂源源不断地导入至乳化机构内,利用渗透持续不间断地添加方式,无需人工操作,且有效避免一次性多量添加式造成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通过乳化机构与搅动机构的配合,将功能性辅料进行乳化操作形成乳状液,通过形成极微小液滴来均匀地分散在一些不易相溶的混合原料中,进一步增强混合配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料反应釜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上料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在镍合金材料制备过程中,往往会在混合原料中加入粘结剂、抗氧化剂等有效提高材料性能的辅料溶剂。结合多种化合物混合,并对反应釜中国的复合金属材料进行活化,应用高温煅烧、螺杆挤压、处理改性、高温高压反应、浸泡脱模、化学沉降富集、静置钝化、车床加工等一系列操作后得到复合金属材料。现有技术中,所添加功能性辅料的方式多采用人工添加,且在原料混合时采用一次性添加,这样的弊端往往会造成所添加的辅料难以快速的溶于混合原料内,其搅拌混合分散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上料反应釜,通过持续不断的自动添加功能性辅料,以有效提高功能性辅料与混合原料间的混合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上料反应釜,通过利用纤维吸附导流的方式将功能性辅料与乳化剂源源不断地导入至乳化机构内,利用渗透持续不间断地添加方式,无需人工操作,且有效避免一次性多量添加式造成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将功能性辅料进行乳化操作形成乳状液,通过形成极微小液滴来均匀地分散在一些不易相溶的混合原料中,进一步增强混合配比效果。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上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安装于反应釜本体内的搅拌器,所述反应釜本体靠近上端的两侧侧壁上均安装有辅料自动上料装置,所述辅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反应釜本体上下侧壁上的功能性辅料存储箱和乳化剂存储箱,所述功能性辅料存储箱的顶端部固定插设有与其内部相连接的第一竖向导流管,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导料腔,所述导料腔的内部向外贯穿插设有与第一竖向导流管顶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倾斜导流管,所述第一倾斜导流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上落液珠,所述第一竖向导流管和第一倾斜导流管的内部分别填充有导液纤维棒和外包导液纤维层,第一倾斜导流管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滤孔层,所述乳化剂存储箱的顶端部固定插设有与其内部相连接的第二竖向导流管,所述上落液珠的内端侧壁上向外贯穿插设有与第二竖向导流管顶端相连接的第二倾斜导流管,所述第二竖向导流管与第二倾斜导流管的内部分别填充有导乳纤维棒和外包导乳纤维层,所述上落液珠的内部填充有与外包导乳纤维层相衔接的第三高吸附性树脂,所述上落液珠的底端部设有乳化机构,所述乳化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活动套设有顶端延伸至乳化机构内部的搅动机构,所述搅拌器靠近顶端的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与搅动机构底端相接触的椭形触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向导流管与第一倾斜导流管相衔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吸附球体,所述第二竖向导流管与第二倾斜导流管的相衔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吸附球体,所述第二吸附球体与第一吸附球体内部均填充有第二高吸附性树脂和第一高吸附性树脂,通过设置球状的第一吸附球体和第二吸附球体,更易于分别将功能性辅料存储箱和乳化剂存储箱内的功能性辅料、乳化剂相向上带动导流,第二高吸附性树脂和第一高吸附性树脂均有超强引导吸附性。进一步的,所述外包导液纤维层和外包导乳纤维层内部分别插设有主茎导液纤维柱和主茎导乳纤维柱,所述主茎导液纤维柱和主茎导乳纤维柱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多组导液纤维绒毛和导乳纤维绒毛,通过主茎导液纤维柱和导液纤维绒毛的配合,易于将第一吸附球体内处的功能性辅料快速向下导通至上落液珠的外端面处,同理,通过主茎导乳纤维柱与导乳纤维绒毛的配合,易于将第二吸附球体内处的乳化剂快速导入至上落液珠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乳化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上落液珠底端部的乳化管,所述乳化管的内部填充有与第三高吸附性树脂相衔接的内导流层,内导流层选用多孔导流吸附材料,将从第三高吸附性树脂处导出的乳化剂向下导出,所述乳化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落液珠,所述下落液珠的外侧设有安装于导料腔内部的乳化筒。进一步的,所述乳化管的外侧壁为镂空网状结构,所述乳化管的内壁上包覆有一层外吸附层,同理,外吸附层同样选用多孔导流吸附材料,用于将从上落液珠外端面上导流下落的液珠吸附在乳化管上,所述外吸附层与内导流层之间填充有接触纤维,接触纤维的设置易于乳化管内侧的乳化剂与其外侧部的液珠进行相互融合,而进行乳化,所述乳化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短捕捉纤维绒毛,短捕捉纤维绒毛更易于捕捉到导流下来的液珠,当乳化后的液珠向下导流并通过下落液珠落在乳化筒内底部,并由乳化筒导入至反应釜本体内,乳化后的功能性辅料更易于与反应釜本体内的混合原料进行充分混合,不易产生液水分离。进一步的,所述搅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乳化筒底端且倾斜向下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上端侧壁上通过定位套固定套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椭形触头位置对应的摆动触头,所述驱动杆的顶端贯穿乳化筒内底端并固定连接有位于下落液珠下方的搅乳触头,当反应釜本体内的搅拌器在进行搅动时,其上端的椭形触头在旋转的过程中触动摆动触头,由于都是椭形端面,从而在椭形触头旋转过程中摆动触头能够通过驱动杆带动其顶端的搅乳触头进行适当摆动,从而易于对乳化筒内底部的液体进行搅动,有效增强乳化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套的内部填充有包覆有套设在驱动杆外侧的缓冲海绵层,同时定位套内侧可安装一个使得驱动杆复位的扭力弹簧,在椭形触头脱离摆动触头时,摆动触头能够在驱动杆的弹性复位条件下进行复位,以实现因椭形触头的循环旋转而实现搅乳触头的左右摆动。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侧两侧侧壁上均固定插设有分别与乳化筒内壁相连通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外端与圆锥形结构,进风管可向乳化筒内部源源不断的导入空气,在有导入空气的情况下,乳化液中带有气泡,从而在溶于混合原料中,有效增强混合效果。进一步的,所述上落液珠和下落液珠的外表面均设有纳米疏液涂层,利用上落液珠和下落液珠的球面和疏液特性,迫使液珠以及乳化后的液珠聚集成滴然后落下。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利用纤维吸附导流的方式将功能性辅料与乳化剂源源不断地导入至乳化机构内,利用渗透持续不间断地添加方式,无需人工操作,且有效避免一次性多量添加式造成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将功能性辅料进行乳化操作形成乳状液,通过形成极微小液滴来均匀地分散在一些不易相溶的混合原料中,进一步增强混合配比效果。(2)第二吸附球体与第一吸附球体内部均填充有第二高吸附性树脂和第一高吸附性树脂,通过设置球状的第一吸附球体和第二吸附球体,更易于分别将功能性辅料存储箱和乳化剂存储箱内的功能性辅料、乳化剂相向上带动导流,第二高吸附性树脂和第一高吸附性树脂均有超强引导吸附性。(3)外包导液纤维层和外包导乳纤维层内部分别插设有主茎导液纤维柱和主茎导乳纤维柱,主茎导液纤维柱和主茎导乳纤维柱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多组导液纤维绒毛和导乳纤维绒毛,通过主茎导液纤维柱和导液纤维绒毛的配合,易于将第一吸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和安装于反应釜本体(1)内的搅拌器(2),所述反应釜本体(1)靠近上端的两侧侧壁上均安装有辅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反应釜本体(1)上下侧壁上的功能性辅料存储箱(3)和乳化剂存储箱(4),所述功能性辅料存储箱(3)的顶端部固定插设有与其内部相连接的第一竖向导流管(7),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导料腔,所述导料腔的内部向外贯穿插设有与第一竖向导流管(7)顶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倾斜导流管(5),所述第一倾斜导流管(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上落液珠(8),所述第一竖向导流管(7)和第一倾斜导流管(5)的内部分别填充有导液纤维棒(701)和外包导液纤维层(501),第一倾斜导流管(5)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滤孔层(504);/n所述乳化剂存储箱(4)的顶端部固定插设有与其内部相连接的第二竖向导流管(11),所述上落液珠(8)的内端侧壁上向外贯穿插设有与第二竖向导流管(11)顶端相连接的第二倾斜导流管(9),所述第二竖向导流管(11)与第二倾斜导流管(9)的内部分别填充有导乳纤维棒(111)和外包导乳纤维层(901),所述上落液珠(8)的内部填充有与外包导乳纤维层(901)相衔接的第三高吸附性树脂(801),所述上落液珠(8)的底端部设有乳化机构,所述乳化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8),所述导流板(18)上活动套设有顶端延伸至乳化机构内部的搅动机构,所述搅拌器(2)靠近顶端的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与搅动机构底端相接触的椭形触头(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料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和安装于反应釜本体(1)内的搅拌器(2),所述反应釜本体(1)靠近上端的两侧侧壁上均安装有辅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反应釜本体(1)上下侧壁上的功能性辅料存储箱(3)和乳化剂存储箱(4),所述功能性辅料存储箱(3)的顶端部固定插设有与其内部相连接的第一竖向导流管(7),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导料腔,所述导料腔的内部向外贯穿插设有与第一竖向导流管(7)顶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倾斜导流管(5),所述第一倾斜导流管(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上落液珠(8),所述第一竖向导流管(7)和第一倾斜导流管(5)的内部分别填充有导液纤维棒(701)和外包导液纤维层(501),第一倾斜导流管(5)靠近底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滤孔层(504);
所述乳化剂存储箱(4)的顶端部固定插设有与其内部相连接的第二竖向导流管(11),所述上落液珠(8)的内端侧壁上向外贯穿插设有与第二竖向导流管(11)顶端相连接的第二倾斜导流管(9),所述第二竖向导流管(11)与第二倾斜导流管(9)的内部分别填充有导乳纤维棒(111)和外包导乳纤维层(901),所述上落液珠(8)的内部填充有与外包导乳纤维层(901)相衔接的第三高吸附性树脂(801),所述上落液珠(8)的底端部设有乳化机构,所述乳化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8),所述导流板(18)上活动套设有顶端延伸至乳化机构内部的搅动机构,所述搅拌器(2)靠近顶端的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与搅动机构底端相接触的椭形触头(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导流管(7)与第一倾斜导流管(5)相衔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吸附球体(6),所述第二竖向导流管(11)与第二倾斜导流管(9)的相衔接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吸附球体(10),所述第二吸附球体(10)与第一吸附球体(6)内部均填充有第二高吸附性树脂(101)和第一高吸附性树脂(6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反应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应超
申请(专利权)人:张应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