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298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放电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和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一参考地连接;所述放电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之间,用于释放所述第一MOS管Q1和所述第二MOS管Q2存储的电能,能够实现MOS管的快速关断和导通,降低开关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保护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在保护板工作过程中,功率MOS管的开关损耗一直是比较重要的问题,由于MOS管的容性特性,在MOS管作为开关管运行时,在其关断的过程中,常伴随着动作滞后的问题,“关”的过程变慢,相应的功耗也随之增加,因此容易烧坏开关管,保护板无法正常使用。针对这一问题,解决的办法是使元器件的内阻阻值足够小,甚至是没有阻值,由此,激励信号就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MOS管的等效电容就能迅速的放电,从而达到保护MOS管的效果。但是,由于元器件本身的内阻不可能无限小,所以势必会发生开关滞后,充放电切换时,如果关断或者导通MOS管的延时较大,极有可能对MOS管造成损害甚至是烧毁,导致保护板控制失效。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简单高效地使大功率开关MOS管迅速完成关断的保护电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以加快开关MOS管的关断速度,缩短关断时间,进而降低开关损耗,避免开关MOS管损坏,保障保护板的有效控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放电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和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一参考地连接;所述放电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之间,用于释放所述第一MOS管Q1和所述第二MOS管Q2存储的电能。可选地,所述放电电路包括第二控制信号发生器、第三MOS管Q3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Q3的源极与第二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三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D1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2,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正向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反向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反向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正向连接端与第三参考地连接。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连接。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和源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连接。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R7,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可选地,所述放电电路还包括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和第二参考地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在保护板关断开关MOS管时,可以通过放电电路快速释放开关MOS管存储的电能,减少开关MOS管的关断时间,有效降低开关损耗,防止开关MOS管损坏。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包括开关电路10和放电电路20;所述开关电路20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11、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和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电压输入端VCC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1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一参考地连接;所述放电电路20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之间,用于释放所述第一MOS管Q1和所述第二MOS管Q2存储的电能。本实施例中的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分别采用P型MOS管和N型MOS管。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11输出高电平信号DIS_ON,第二MOS管Q2导通,第二MOS管Q2的漏极为低电平,此时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为低电平,第一MOS管Q1导通,电压输入端VCC经第一MOS管Q1、第一电阻R1分压控制所述第二MOS管Q2,保护板开始工作。相应的,当保护板停止工作时,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11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关断。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MOS管,因其容性特性所产生的电能不同,并且,为满足不同的过流能力的要求,有时需要将多个MOS管并联使用,相应的寄生电容随之增大,产生的电能也增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电路的实际情况,适应于电路中的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路和放电电路;/n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和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一参考地连接;/n所述放电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之间,用于释放所述第一MOS管Q1和所述第二MOS管Q2存储的电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开关MOS管关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路和放电电路;
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和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一参考地连接;
所述放电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之间,用于释放所述第一MOS管Q1和所述第二MOS管Q2存储的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路包括第二控制信号发生器、第三MOS管Q3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Q3的源极与第二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三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D1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2,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正向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有镇黄攀赵永松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