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020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8
一种动力转向系统,其包括外壳、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数个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块与第二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焊接脚、焊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焊接脚及连接所述第一焊接脚与所述第二焊接脚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焊接脚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并且排列为一排,所述第二焊接脚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块并且排列为两排,所述连接部包括垂直连接的水平部与直立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直立部的连接处排列于同一水平线,水平部和直立部可以展开为水平状,可以实现一次性注塑成型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简化模具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转向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转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连接组件的动力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的动力转向系统300至少包含第一电路板301、第二电路板302及连接第一电路板301与第二电路板302的电连接组件303,第一电路板301位于第二电路板302上方,并且相互平行。电连接组件303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电路板301与第二电路板302上的两绝缘块3031及数个导电端子3032,两绝缘块3031相互隔开,每一导电端子3032包括垂直连接的水平部3033和直立部3034,导电端子3032的水平部3033排成一排,直立部3034排成两排。其中一绝缘块3031注塑成型于水平部3033,另一绝缘块3031注塑成型于直立部3034,两绝缘块3031需要进行两次成型即先后分别成型,导致注塑模具结构复杂,而且影响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模具结构及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转向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转向系统,其包括绝缘外壳、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电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电连接组件容纳于所述绝缘外壳,所述第一电路板平行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数个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数个所述导电端子上的第一绝缘块与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与所述第二绝缘块断开,所述第一绝缘块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绝缘块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焊接脚、焊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焊接脚及连接所述第一焊接脚与所述第二焊接脚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焊接脚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并且排列为一排,所述第二焊接脚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块并且排列为两排,所述连接部包括垂直连接的水平部与直立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直立部的连接处排列于同一水平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焊接脚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表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二焊接脚配合的两排焊接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块是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块是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表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相邻的两所述直立部设有向下并反向倾斜延伸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第二焊接脚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倾斜部交错的排成两排。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倾斜部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块的上方,所述第二焊接脚的上下端均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倾斜部完全的埋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块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焊接脚竖直设置,上端埋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块,下端向下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块后焊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块注塑成型于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第一焊接脚的连接部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支架及数个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下两侧,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并且位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外侧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有动力转向系统的电连接组件的连接部包括垂直连接的水平部与直立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直立部的连接处排列于同一水平线水平部和直立部可以展开为水平状,可以实现一次性注塑成型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之后,对水平部与直立部的连接处进行弯折即可实现电连接组件的结构,如此设计,简化模具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动力转向系统的电连接组件与电路板配合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动力转向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动力转向系统的立体示意图,未显示外壳。图4是本技术动力转向系统的立体示意图,未显示外壳和电连接组件。图5是本技术动力转向系统的电连接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动力转向系统的电连接组件的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动力转向系统的电连接组件的导电端子弯折之前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动力转向系统的电连接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动力转向系统的电连接组件的分解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动力转向系统的电连接组件的导电端子弯折之前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动力转向系统100,其包括绝缘外壳10、支架20、第一电路板31、第二电路板32、电连接组件40及数个电连接器50。支架20、第一电路板31、第二电路板32和电连接组件40容纳于绝缘外壳10内,电连接器50位于绝缘外壳10外侧面,用于插接于外部电插头或电插座上。支架20的相对两末端与绝缘外壳10固定连接。第一电路板31与第二电路板32相互平行,第一电路板31位于第二电路板32上方,第一电路板31边缘设有数个定位孔310及一排焊接片(未图示),焊接片排布在第一电路板31上表面。第二电路板32边缘超过第一电路板31,并且设有两排上下贯穿的焊接孔320。电连接组件40包括第一绝缘块41、第二绝缘块42及数个直角形的导电端子43,第一绝缘块41与第二绝缘块42断开,并且一次性(同时)注塑成型于导电端子43上。第一绝缘块41固定于第一电路板31上表面,并且位于焊接片的外侧位置,第一绝缘块41底面设有定位柱410,用于插入定位于第一电路板31定位孔310内;第二绝缘块42固定于第二电路板32上表面,并且遮盖焊接孔320。每一导电端子43包括第一焊接脚431、第二焊接脚432及连接第一焊接脚431与第二焊接脚432的连接部430,第一焊接脚431向内侧伸出第一绝缘块31,与第一电路板31上的焊接片一一焊接在一起;第二焊接脚432竖直向下伸出第二绝缘块32,同时排列为两排,一一焊接于第二电路板32上的焊接孔320中,实现了第一电路板31与第二电路板32电性连接。连接部430包括垂直连接的水平部4301与直立部4302,水平部4301与第一焊接脚431连接,两者的连接部位埋设于第一绝缘块31中;每相邻的两直立部4302设有向下、反向倾斜延伸的倾斜部4303,倾斜部4303与第二焊接脚42连接,倾斜部4303交错的排成两排,并且位于第二绝缘块32的上方,第二焊接脚432从倾斜部4303下端竖直向下延伸,第二焊接脚432的上下端均伸出第二绝缘块32。请结合图7所示,导电端子43的水平部4301与直立部4302的连接处44排列于同一水平线,水平部4301和直立部4302可以展开为水平状,可以实现一次性注塑成型第一绝缘块31和第二绝缘块32之后,对水平部4301与直立部4302的连接处44进行垂直弯折即可实现电连接组件30的结构,如此设计,简化模具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本技术另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转向系统,其包括绝缘外壳、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电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电连接组件容纳于所述绝缘外壳,所述第一电路板平行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数个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上的第一绝缘块与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与所述第二绝缘块断开,所述第一绝缘块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绝缘块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焊接脚、焊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焊接脚及连接所述第一焊接脚与所述第二焊接脚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焊接脚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并且排列为一排,所述第二焊接脚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块并且排列为两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垂直连接的水平部与直立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直立部的连接处排列于同一水平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转向系统,其包括绝缘外壳、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电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电连接组件容纳于所述绝缘外壳,所述第一电路板平行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数个导电端子及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上的第一绝缘块与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与所述第二绝缘块断开,所述第一绝缘块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绝缘块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路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焊接脚、焊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焊接脚及连接所述第一焊接脚与所述第二焊接脚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焊接脚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块并且排列为一排,所述第二焊接脚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块并且排列为两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垂直连接的水平部与直立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直立部的连接处排列于同一水平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脚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二焊接脚配合的两排焊接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是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曙光李书伟皮呈涛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