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20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端子及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沿轴向分别具有头端和尾端;所述端子本体围成一管腔,所述端子本体具有一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端子本体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贯穿所述端子本体,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尾端连接在所述端子本体上,所述弹性臂的头端悬空设置;所述弹性臂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头端和所述尾端之间;所述头端沿所述端子本体的周向封闭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端子本体上的通孔内设置弹性臂,端子本体可以保护弹性臂以避免弹性臂受压折断等危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连接端子无需额外的部件保护弹性臂,在保护弹性臂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端子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连接端子是连接器中起电连接作用的重要部件。连接端子的结构对于其使用性能、寿命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连接器中,连接端子通常需要设计成可插拔的结构。多次的插拔对连接端子的使用寿命提出较大的挑战。如何设置合适的结构以保证连接端子结构简单并确保强度,是本领域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确保强度的连接端子及连接器组件。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沿轴向分别具有头端和尾端;所述端子本体围成一管腔,所述端子本体具有一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端子本体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贯穿所述端子本体,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尾端连接在所述端子本体上,所述弹性臂的头端悬空设置;所述弹性臂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头端和所述尾端之间;所述头端沿所述端子本体的周向封闭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本体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两侧沿周向封闭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通孔数目为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每个通孔内设置有一个弹性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本体的尾端的轴向端面位于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上,所述轴向端面为所述连接端子的止退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本体的头端为喇叭口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本体上设置有内凸包,所述内凸包朝所述管腔内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内表面;所述内凸包位于所述头端与所述通孔之间,并与所述弹性臂轴向对齐。内凸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内凸包突出于端子本体的内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弹性臂的头端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内表面的高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突出于所述外表面;所述凸筋沿轴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凸筋沿端子本体轴向的长度为通孔沿端子本体轴向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二分之三。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沿端子本体的轴向,所述凸筋的长度大于所述通孔的长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弹性臂的头端延伸至所述管腔内并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内表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本体上设置有内凸包,所述内凸包朝所述管腔内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内表面;所述内凸包位于所述头端与所述通孔之间,并与所述弹性臂轴向对齐;内凸包所述内凸包突出于端子本体的内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弹性臂的头端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内表面的高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本体呈圆柱形;所述头端和所述尾端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本体的所述尾端具有圆柱形外表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尾端的外表面为电接触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环绕所述端子本体的外表面设置的外密封圈和设置在所述管腔的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将所述管腔分隔为轴向相互密封的两段分管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端子本体为嵌件注塑一体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端子为充电插座用充电端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本体为一体冲压件。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前述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本技术中的连接端子及连接器组件,在端子本体上的通孔内设置弹性臂,端子本体可以保护弹性臂以避免弹性臂受压折断等危险,本技术中的连接端子无需额外的部件保护弹性臂,在保护弹性臂的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在连接端子与对配端子插接过程中,本技术中的连接端子设置的内凸包可以减小对配端子的斜插角度,也可以保护弹性臂不受对配端子的抵顶,且对配端子与多个弹性臂可保持均匀的接触。连接端子的头端采用喇叭口形状,可更加利于对配端子的插入,减小由于位置度不佳等原因造成在插拔过程中插拔力过大、甚至插不进的风险。在端子本体的通孔周围设置突筋,可以加强连接端子的整体强度,防止在生产运输及使用的过程中端子本体变形。通孔与尾端之间采用封闭的圆形,可方便地与导电框架配合连接。端子尾端的端面设置为平面,该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压线结构有结构简单,节省材料,缩短端子长度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连接端子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连接端子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连接端子内表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端子100,其包括端子本体110,端子本体110呈圆柱形,所述端子本体110沿轴向分别具有头端111和尾端112。所述头端111与所述尾端112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所述端子本体110围成一管腔113,所述管腔113沿所述端子本体110的轴向贯穿所述端子本体110。所述端子本体110具有一外表面114和内表面115。所述端子本体110的头端111沿周向封闭设置,并沿轴向呈喇叭口状。轴向端面121位于尾端112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上,作为连接端子100的止退面使用。尾端112还具有一段圆柱形的外表面119,即端子本体110的一段侧表面;圆柱形的外表面119作为电接触面使用。根据本技术,端子本体110为一体冲压件。所述端子本体110上还设置有通孔116。所述通孔116自所述外表面114延伸至内表面115贯穿所述端子本体110。所述通孔116沿轴向延伸的长度小于端子本体110的轴向长度。沿所述端子本体110的轴向,在所述通孔116两侧的端子本体110沿圆周方向封闭设置,形成端子头部117和端子尾部118。所述通孔116数目为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通孔116具体数目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通孔116数目为四个。每个所述通孔116内设置有一个弹性臂120,所述弹性臂120的尾端1201连接在端子本体110上,弹性臂的头端1202悬空设置。弹性臂的头端1202延伸至管腔113内并突出于内表面115。弹性臂120沿所述端子本体110的轴向设置在所述头端111和所述尾端112之间。所述端子本体110上设置有内凸包122,所述内凸包122朝所述管腔113内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110的内表面115。所述内凸包122位于所述头端111与所述通孔116之间。所述内凸包122数目为两个以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内凸包122具体数目可视实际情况确定,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内凸包122数目为四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沿端子本体110的轴向,每个内凸包122位于端子本体的头端111与弹性臂120的头端1202之间,且每个内凸包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沿轴向分别具有头端和尾端;所述端子本体围成一管腔,所述端子本体具有一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端子本体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贯穿所述端子本体,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尾端连接在所述端子本体上,所述弹性臂的头端悬空设置;所述弹性臂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头端和所述尾端之间;所述头端沿所述端子本体的周向封闭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沿轴向分别具有头端和尾端;所述端子本体围成一管腔,所述端子本体具有一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端子本体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外表面延伸至内表面贯穿所述端子本体,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尾端连接在所述端子本体上,所述弹性臂的头端悬空设置;所述弹性臂沿所述端子本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头端和所述尾端之间;所述头端沿所述端子本体的周向封闭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两侧沿周向封闭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数目为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每个通孔内设置有一个弹性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尾端的轴向端面位于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上,所述轴向端面为所述连接端子的止退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头端为喇叭口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上设置有内凸包,所述内凸包朝所述管腔内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内表面;所述内凸包位于所述头端与所述通孔之间,并与所述弹性臂轴向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包突出于端子本体的内表面的高度小于所述弹性臂的头端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内表面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突出于所述外表面;所述凸筋沿轴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沿端子本体轴向的长度为通孔沿端子本体轴向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二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文张卫东尹豪迈王进顺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