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950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底部设置有置物台和导轨,导轨位于置物台上方;胶带粘贴装置,胶带粘贴装置包括第一气缸、胶带轴、辅助辊;第一气缸的顶部滑动连接于导轨;胶带轴转动连接于第一气缸的底部;辅助辊转动连接于第一气缸的底部,并且辅助辊位于胶带轴的下方;胶带剥离装置,胶带剥离装置包括第二气缸、拉力传感器和胶带夹;第二气缸的顶部滑动连接于导轨;胶带夹连接于第二气缸的底部;拉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气缸和胶带夹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胶带粘贴装置将胶带粘贴在待测件上,通过胶带剥离装置剥离胶带,并通过拉力传感器记录剥离负荷的变化,实现对涂层附着力的自动化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涂层转移膜生产的
,尤其涉及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的

技术介绍
对烟包转移膜、转移纸而言,涂层附着力对生产工艺及设备参数皆有重要影响。若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过小,转移膜和转移纸易出现擦伤或掉涂层等缺陷;若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过大,剥离时容易出现剥离不清或剥离垃圾。因此,有必要在生产过程中对涂层附着力进行检测,以便对工艺和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通常通过将胶带粘附在涂层表面,然后以一定拉力和角度来拉开胶带,检验涂层的破坏程度,来检测涂层的附着力。但目前需要手工粘贴胶带,保证胶带的平整无重叠,再依次通过辊压机压紧胶带,通过拉力试验机均匀剥离胶带,过程繁琐,无法实现自动化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对涂层附着力进行自动化检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置物台;所述支架还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置物台上方;胶带粘贴装置,所述胶带粘贴装置包括第一气缸、胶带轴、辅助辊;所述第一气缸的顶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胶带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所述辅助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并且所述辅助辊位于所述胶带轴的下方;胶带剥离装置,所述胶带剥离装置包括第二气缸、拉力传感器和胶带夹;所述第二气缸的顶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胶带夹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的底部;所述拉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胶带夹之间。上述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胶带粘贴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和所述辅助辊的转轴之间。上述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其中,还包括胶带压紧装置,所述胶带压紧装置包括第三气缸和压辊;所述第三气缸的顶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压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气缸的底部;所述胶带压紧装置设置于所述胶带粘贴装置和所述胶带剥离装置之间。上述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胶带粘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的底部和所述压辊的转轴之间。上述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条所述导轨,分别是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并且所述第二导轨一端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导轨一端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三气缸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气缸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上述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之间的夹角为45°。上述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胶带粘贴装置还包括切割刀,所述切割刀通过伸缩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并且所述辅切割刀位于所述胶带轴的侧方。上述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切割刀用于在所述胶带轴和所述辅助辊之间的位置切断胶带。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胶带粘贴装置将胶带粘贴在待测件的涂层表面,通过胶带剥离装置剥离胶带,并通过拉力传感器记录剥离负荷的变化,实现对涂层附着力的自动化检测。2、本技术通过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使胶带剥离装置沿45度角均匀拉开胶带,对涂层附着力的检测更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的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示意图仰视图;图4是使用本技术胶带被剥离时的俯视图。附图中:1、支架;11、置物台;12、导轨;121、第一导轨;122、第二导轨;2、胶带粘贴装置;21、第一气缸;22、胶带轴;23、辅助辊;24、切割刀;25、第一弹性件;3、胶带剥离装置;31、第二气缸;32、拉力传感器;33、胶带夹;4、胶带压紧装置;41.第三气缸;42、压辊;43、第二弹性件;5、待测件;6、胶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的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示意图仰视图;图4是使用本技术胶带被剥离时的俯视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架1底部设置有置物台11。支架1还设置有导轨12,导轨12位于置物台11的上方。胶带粘贴装置2,胶带粘贴装置2包括第一气缸21、胶带轴22和辅助辊23。第一气缸21的顶部滑动连接于导轨12。胶带轴22转动连接于第一气缸21的底部,胶带轴22上用于套装胶带卷,胶带卷可以选用常规的2.5cm宽的胶带卷。辅助辊23转动连接于第一气缸21的底部,并且辅助辊23位于胶带轴22的下方。胶带剥离装置3,胶带剥离装置3包括第二气缸31、拉力传感器32和胶带夹33。第二气缸31的顶部滑动连接于导轨12。胶带夹33连接于第二气缸31的底部。拉力传感器32设置在第二气缸31和胶带夹33之间。在每次检测涂层附着力时,只需将待测件5放在置物台11上,将待测件5的涂层朝上,并然后将胶带6从套在胶带轴22上的胶带卷中拉出,将胶带6的端部绕过辅助辊23后夹在胶带夹33上,最后启动本技术便可自动完成检测涂层附着力的全过程。涂层附着力检测完后,剪下使用过的胶带6并将胶带6取出,即可准备下一次涂层附着力的检测。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步骤一:将待测件5放在置物台11上,并使待测件5的涂层朝上;并将胶带6从套在胶带轴22上的胶带卷中拉出,将胶带6的一端经由辅助辊23后夹在胶带夹33上,做好检测前的准备。步骤二: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31伸长,将胶带轴22、辅助辊23和胶带夹33放下靠近待测件5,并最终使辅助辊23紧贴待测件5。步骤三:第一气缸21沿导轨12滑动,第二气缸31保持不动,使胶带粘贴装置2逐渐远离胶带剥离装置3,胶带6逐渐从套在胶带轴22上的胶带卷中拉出,并且胶带6在辅助辊23的压迫下粘贴在待测件5的涂层上。步骤四:第三气缸41伸长,放下压辊42,并使压辊42紧贴粘贴在待测件5上的胶带6。然后压辊6沿导轨12来回运动,逐渐使胶带6贴紧待测件5的涂层。步骤五:第三气缸41缩短,将压辊42抬起。步骤六:第二气缸31沿导轨12匀速移动,第一气缸21保持不动,将胶带6从待测件5的涂层表面逐渐均匀地剥离开。压力传感器32实时测量胶带剥离装置3均匀撕下胶带6时各时段的拉力,并且可以选择将压力传感器32连接电脑,用以记录剥离负荷,并且绘图输出。步骤七:剪下使用过的胶带6,将用过的胶带6和待测件5取出。若胶带卷即将用完,则还需更换胶带轴22上的胶带卷。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置物台;所述支架还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置物台上方;/n胶带粘贴装置,所述胶带粘贴装置包括第一气缸、胶带轴、辅助辊;所述第一气缸的顶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胶带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所述辅助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并且所述辅助辊位于所述胶带轴的下方;/n胶带剥离装置,所述胶带剥离装置包括第二气缸、拉力传感器和胶带夹;所述第二气缸的顶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胶带夹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的底部;所述拉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胶带夹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置物台;所述支架还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置物台上方;
胶带粘贴装置,所述胶带粘贴装置包括第一气缸、胶带轴、辅助辊;所述第一气缸的顶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胶带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所述辅助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并且所述辅助辊位于所述胶带轴的下方;
胶带剥离装置,所述胶带剥离装置包括第二气缸、拉力传感器和胶带夹;所述第二气缸的顶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胶带夹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的底部;所述拉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胶带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粘贴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的底部和所述辅助辊的转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附着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带压紧装置,所述胶带压紧装置包括第三气缸和压辊;所述第三气缸的顶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压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气缸的底部;
所述胶带压紧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于晓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