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528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机和垫铁,所述压力机上设置有测试平台,所述垫铁包括上圆柱部和下圆柱部,所述上圆柱部和下圆柱部共中心轴线设置,所述下圆柱部的外径小于上圆柱部的外径,所述上圆柱部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整个上圆柱部;所述下圆柱部的高度为2‑4mm;所述垫铁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过整个垫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了试验用垫铁与钢塑复合管中塑料内衬管之间的定位,使得垫铁可方便准确的完全压在塑料内衬管上,而且不需要测试平台与试件之间进行对位找正,同时又有效避免了因垫铁压在钢塑复合管外钢管内壁的焊道上造成的试验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检测
,具体为一种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钢塑复合管是以钢管为基管的钢塑复合产品,在钢管内表面或外表面粘接上塑料防腐层。钢塑复合管有多种规格,常见的钢塑复合管的规格从DN15~DN150,其外部钢管一般为焊管制成,内部塑料多数为PVC材料,钢塑复合管按照GB/T28897-2012《钢塑复合管》第8.3条规定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试验的示意图。按照要求,将试件制成长度(或高度)为20mm的管段,进行结合强度试验,在实际操作中按标准中给定的图很难进行试验检测,原因如下:1、垫铁很难与试件对正试件的上端面与垫铁的下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无定位设施,进行试验时,很难将其对正,载荷很容易传递至垫铁垫铁将力传递至复合钢管的外壁上,这样造成试验的数据偏大。2、垫铁很难完全压在塑料管上DN15~DN150的钢塑复合管的内衬塑料的壁厚仅仅有1.5-2.0mm厚,垫铁仅仅可以比试件钢管内径稍微小一点,若垫铁比试件钢管内径小太多,那么内衬塑料将不再承受剪切力,会形成挤压力,造成试验数据偏差变大。3、测试平台很难与试件对正同样的原因,测试平台很难与试件对正。4、焊接钢管有凸起由于钢塑复合管的外壁采用焊接钢管制成,管壁上有焊接凸起,进行试验时,垫铁可能压在凸起位置上,使得试验数据变大,不能真实反映剪切力。
技术实现思路
r>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机和垫铁,所述压力机上设置有测试平台,所述垫铁包括上圆柱部和下圆柱部,所述上圆柱部和下圆柱部共中心轴线设置,所述下圆柱部的外径小于上圆柱部的外径,所述上圆柱部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整个上圆柱部。进一步的,所述下圆柱部的高度为2-4mm。进一步的,所述垫铁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过整个垫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方便了试验用垫铁与钢塑复合管中塑料内衬管之间的定位,使得垫铁可方便准确的完全压在塑料内衬管上,而且不需要测试平台与试件之间进行对位找正,同时又有效避免了因垫铁压在钢塑复合管外钢管内壁的焊道上造成的试验误差。2、垫铁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穿过整个垫铁,通孔用于减轻垫铁的重量,从而减轻夹具的出力,具有降低试验误差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试验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钢塑复合管内衬塑试验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垫铁的纵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垫铁;11、上圆柱部;12、下圆柱部;13、通孔;14、凹槽;15、环形缺口;2、测试平台;3、钢塑复合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一种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机和垫铁1,压力机上设置有测试平台2,垫铁1包括上圆柱部11和下圆柱部12,上圆柱部11和下圆柱部12共中心轴线设置,下圆柱部12的外径小于上圆柱部11的外径,下圆柱部12的高度为2mm,则在上圆柱部11和下圆柱部12相接的位置处形成环形缺口15,垫铁1通过环形缺口15位置处进行与钢塑复合管3之间的位置定位,上圆柱部11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凹槽14,凹槽14贯穿整个上圆柱部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本技术进行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的检测试验时,先进行检测样品的制取,取一长度为40mm的钢塑复合管3,从此样品的两端各去除一段各长为10mm的塑料内衬管,则此段钢塑复合管3样品中还剩余一段长度为20mm的塑料内衬管。将此段钢塑复合管3样品竖直放置于压力机的测试平台2上,垫铁1的下圆柱部12的直径应设置为略小于塑料内衬管的内径,上圆柱部11的直径应设置为大于塑料内衬管的内径,略小于钢塑复合管3的外钢管的内径,将垫铁1的下圆柱部12插入钢塑复合管3中的塑料内衬管中,这样即可实现垫铁1与钢塑复合管3中塑料内衬管的定位,同时使得凹槽14对准钢塑复合管3的外钢管内壁上的焊道,这样即可避免试验过程中垫铁1压在焊道上造成的数据误差。最后,使用夹具夹住垫铁1的上端,即可启动压力机进行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的检测试验。由于钢塑复合管3样品中的塑料内衬管的下端距离钢塑复合管3样品的下端(即是测试平台2的上端面)还有10mm的距离,不会使得塑料内衬管一经下落即碰触到测试平台2,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垫铁1中部设置有通孔13,通孔13穿过整个垫铁1,通孔13用于减轻垫铁1的重量,从而减轻夹具的出力,具有降低试验误差的作用。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一种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机和垫铁1,压力机上设置有测试平台2,垫铁1包括上圆柱部11和下圆柱部12,上圆柱部11和下圆柱部12共中心轴线设置,下圆柱部12的外径小于上圆柱部11的外径,下圆柱部12的高度为4mm,则在上圆柱部11和下圆柱部12相接的位置处形成环形缺口15,垫铁1通过环形缺口15位置处进行与钢塑复合管3之间的位置定位,上圆柱部11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凹槽14,凹槽14贯穿整个上圆柱部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本技术进行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的检测试验时,先进行检测样品的制取,取一长度为35mm的钢塑复合管3,从此样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机和垫铁(1),所述压力机上设置有测试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铁(1)包括上圆柱部(11)和下圆柱部(12),所述上圆柱部(11)和下圆柱部(12)共中心轴线设置,所述下圆柱部(12)的外径小于上圆柱部(11)的外径,所述上圆柱部(11)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贯穿整个上圆柱部(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塑复合管内衬塑结合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压力机和垫铁(1),所述压力机上设置有测试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铁(1)包括上圆柱部(11)和下圆柱部(12),所述上圆柱部(11)和下圆柱部(12)共中心轴线设置,所述下圆柱部(12)的外径小于上圆柱部(11)的外径,所述上圆柱部(11)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凹槽(14),所述凹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乐周振宇邸兴盛韩飞张炜莅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冶金建筑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