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膜式塔的多帘式换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82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膜式塔的多帘式换热结构,包括位于膜式塔内且上下设置的若干组换热机构,每组换热机构均包括中部低、周边高的倒锥形接料板以及中部高、周边低的锥形布料板,所述接料板位于布料板的上方,接料板的上端与膜式塔内壁固定,接料板中部设置漏料孔;布料板的下端通过若干连接件与膜式塔内壁固定,且布料板下端与膜式塔内壁之间形成供冷热介质通过的多个通道;所述布料板上设置以布料板中部为中心成圈设置的多圈过料通孔,每圈过料通孔均包括多个弧形条状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换热均匀,换热效率高且不易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膜式塔的多帘式换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膜式塔的多帘式换热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真空闪蒸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完善,膜式塔在真空闪蒸技术中作为主要设备被得到广泛利用,冷热介质在膜式塔内通过真空闪蒸使热量得到充分交换,提高了换热效果。但是目前膜式塔内换热结构普遍存在换热效果不均匀且容易堵塞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膜式塔的多帘式换热结构,换热均匀,换热效率高且不易堵塞。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用于膜式塔的多帘式换热结构,包括位于膜式塔内且上下设置的若干组换热机构,每组换热机构均包括中部低、周边高的倒锥形接料板以及中部高、周边低的锥形布料板,所述接料板位于布料板的上方,接料板的上端与膜式塔内壁固定,接料板中部设置漏料孔;布料板的下端通过若干连接件与膜式塔内壁固定,且布料板下端与膜式塔内壁之间形成供冷热介质通过的多个通道;所述布料板上设置以布料板中部为中心成圈设置的多圈过料通孔,每圈过料通孔均包括多个弧形条状孔。作为优选,沿漏料孔设置一圈导料板。冷物料由膜式塔顶部进入膜式塔,由最上方的一组换热机构的接料板接料,然后通过接料板上的漏料孔落至布料板中部,导料板的作用是使物料稳定的落至布料板上。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角钢,角钢的一端与膜式塔内壁固定,另一端与布料板固定。作为优选,多个角钢沿布料板的下端均匀分布。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条状孔长度为30-40mm,宽度为3mm。作为优选,所述过料通孔为3-4圈。物料落至布料板上后,物料经弧形条状孔和通道流下,在布料板下方形成水帘式多层物料,物料与底部不断上升的热蒸汽层层接触,充分换热,由于物料和热蒸汽层层接触,换热均匀、换热效果好,提高了换热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为多帘式换热结构,与传统的换热结构相比,传热过程中下落的冷介质物料在各换热结构布料板下方均形成水帘式多层物料,使汽液接触面积更加均匀;2、结构加工制造更加简单,投资较小,磨损小,节省了成本;有效减少了蒸汽与物料在接料板和布料板间的对冲,使之形成的换热“死穴”区域缩小,换热效率大幅度提高,因此提高了换热处理的能力,比传统的换热结构处理能力提高20%;3、布料板上加设过料通孔,使换热结构的抗堵塞能力变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布料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膜式塔,2、接料板,3、布料板,4、漏料孔,5、连接件,6、通道,7、弧形条状孔,8、导料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位于膜式塔1内且上下设置的若干组换热机构,每组换热机构均包括中部低、周边高的倒锥形接料板2以及中部高、周边低的锥形布料板3,所述接料板2位于布料板3的上方,接料板2的上端与膜式塔1内壁固定,接料板2中部设置漏料孔4,沿漏料孔4设置一圈导料板8,冷物料由膜式塔1顶部进入膜式塔1,由最上方的一组换热机构的接料板2接料,然后通过接料板2上的漏料孔4落至布料板3中部,导料板8的作用是使物料稳定的落至布料板3上。在图2中,虚线箭头代表蒸汽路线,实线箭头代表物料路线。如图3所示,布料板3的下端通过若干连接件5与膜式塔1内壁固定,且布料板3下端与膜式塔1内壁之间形成供冷热介质通过的多个通道6。所述连接件5为角钢,角钢的一端与膜式塔1内壁固定,另一端与布料板3固定,多个角钢沿布料板3的下端均匀分布。所述布料板3上设置以布料板3中部为中心成圈设置的多圈过料通孔,每圈过料通孔均包括多个弧形条状孔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条状孔7长度为30-40mm,宽度为3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料通孔为3-4圈。物料落至布料板3上后,物料经弧形条状孔7和通道6流下,在布料板3下方形成水帘式多层物料,物料与底部不断上升的热蒸汽层层接触,充分换热,由于物料和热蒸汽层层接触,换热均匀、换热效果好,提高了换热效率。本技术为多帘式换热结构,与传统的换热结构相比,传热过程中下落的冷介质物料在各换热结构布料板3下方均形成水帘式多层物料,使汽液接触面积更加均匀;结构加工制造更加简单,投资较小,磨损小,节省了成本;有效减少了蒸汽与物料在接料板2和布料板3间的对冲,使之形成的换热“死穴”区域缩小,换热效率大幅度提高,因此提高了换热处理的能力,比传统的换热结构处理能力提高20%;布料板3上加设过料通孔,使换热结构的抗堵塞能力变强。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也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膜式塔的多帘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膜式塔(1)内且上下设置的若干组换热机构,每组换热机构均包括中部低、周边高的倒锥形接料板(2)以及中部高、周边低的锥形布料板(3),所述接料板(2)位于布料板(3)的上方,接料板(2)的上端与膜式塔(1)内壁固定,接料板(2)中部设置漏料孔(4);布料板(3)的下端通过若干连接件(5)与膜式塔(1)内壁固定,且布料板(3)下端与膜式塔(1)内壁之间形成供冷热介质通过的多个通道(6);所述布料板(3)上设置以布料板(3)中部为中心成圈设置的多圈过料通孔,每圈过料通孔均包括多个弧形条状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膜式塔的多帘式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膜式塔(1)内且上下设置的若干组换热机构,每组换热机构均包括中部低、周边高的倒锥形接料板(2)以及中部高、周边低的锥形布料板(3),所述接料板(2)位于布料板(3)的上方,接料板(2)的上端与膜式塔(1)内壁固定,接料板(2)中部设置漏料孔(4);布料板(3)的下端通过若干连接件(5)与膜式塔(1)内壁固定,且布料板(3)下端与膜式塔(1)内壁之间形成供冷热介质通过的多个通道(6);所述布料板(3)上设置以布料板(3)中部为中心成圈设置的多圈过料通孔,每圈过料通孔均包括多个弧形条状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膜式塔的多帘式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华于长常刘立明赵峰范恒芳李效菊尹衍臣
申请(专利权)人:肥城金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