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697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冷凝水回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包括水罐、排水组件、输送组件,水罐开设有进液口、排液口、排气口;排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排水件,每一排水件包括一个水泵,水泵的进液端与水罐的出水端相连通;输送组件包括引射器、负压管,引射器开设有进液口、排液口、负压口,引射器的进液口与水泵的出液端相连通,负压管的进气端与水罐的排气口相连通,负压管的出气端与引射器的负压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轻水蒸气水泵的气蚀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凝水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闭式冷凝水回收系统中是冷凝水和水蒸气两相共同的动态状态,含有大量水蒸气的冷凝水进入水泵内后,在水泵的叶轮的作用下从水泵的出液端喷出,水泵内,叶轮会压缩含有气泡的冷凝水,导致气泡缩小或者破裂,气泡破裂时会产生振动,对水泵会产生气蚀,使得水泵的寿命减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闭式冷凝水装置中水泵易出现气蚀导致水泵寿命减短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罐,所述水罐开设有进液口、排液口、排气口;排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排水件,每一所述排水件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液端与所述水罐的出水端相连通;输送组件,包括引射器、负压管,所述引射器开设有进液口、排液口、负压口,所述引射器的进液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负压管的进气端与所述水罐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负压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引射器的负压口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含有水蒸气的冷凝水经管道送入水罐,当水罐内的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启动水泵,水泵将水罐内的水抽出,抽出后的水中会混有水蒸气,含有水蒸汽的通过水泵进入引射器的进液口,其利用文丘里效应,水流在引射器的气体进口处形成局部真空负压,水罐里面的蒸汽由于负压作用,被源源不断吸入至引射器中,与水泵出口的水流混合,这样水罐里面的蒸汽就被带走了,减小了汽蚀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水罐1、排水组件2、输送组件3,水罐1开设有进液口、排液口、排气口。优选的,水罐1的排液口位于水罐1的底部,水罐1的排气口位于水罐1的顶部,水罐1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用于检测水罐1内的液位。排水组件2包括至少一个排水件21,每一排水件21包括一个水泵211,水泵211的进液端与水罐1的出水端相连通;排水件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输送组件3包括引射器31、负压管32、第一止回阀33,引射器31开设有进液口、排液口、气体进口,引射器31的进液口与水泵211的出液端相连通,负压管32的进气端与水罐1的排气口相连通,负压管32的出气端与引射器31的气体进口相连通。第一止回阀33设置于负压管32,沿水罐1的排气口到引射器31的气体进口的方向第一止回阀33导通且反向截止。优选的,排水组件2还包括一第一主管22,第一主管22的进液端与水罐1的出水端相连通;排水组件2包括两个排水件21,两个排水件21的水泵211的进液端与水罐1的出水端均相连通,两个排水件21的水泵211的出进液端与引射器31的进液口均相连通。进一步优选的,每一排水件21还包括一第一进水管212、第一排水管213、回流管214、调节阀215、一第二止回阀216、一闸阀217,两个排水件21的第一进水管212的一端与第一主管22的出液端均相连通,第一进水管212的另一端与水泵211的进水端相连通;第一排水管213的一端与水泵211的出水端相连通,两个排水件21的的第一排水管213的另一端与引射器31的进液口均相连通。回流管214的一端与水泵211的出水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水泵211的进水端相连通,调节阀215设置于回流管214,优选的,回流管214的一端与第一排水管213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进水管212相连通。通过在水泵211出口设置回流水管,使泵出口冷凝水能一部分回到水泵211入口,并且管路上设置调节阀215,调节回流水量的大小。以此减小水泵211在输送高温水时水泵211的轮发生汽蚀的现象。第二止回阀216设置于第一排水管213,沿水泵211的出液端到引射器31的进液口的方向第二止回阀216导通且反向截止。闸阀217设置于第一排水管213且设置于第二止回阀216与引射器31之间。本技术的具体工作流程:含有水蒸气的冷凝水经管道送入水罐1,当水罐1内的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启动水泵211,水泵211通过第一主管22将水罐1内的水抽出,抽出后的水中会混有水蒸气,含有水蒸汽的通过水泵211进入第一排水管213,并经第一排水管213进入引射器31的进液口,其利用文丘里效应,水流在引射器31的气体进口处形成局部真空负压,水罐1里面的水蒸汽由于负压作用,被源源不断吸入至引射器31中,与水泵211出口的水流混合,这样水罐1里面的水蒸汽就被带走了,减小了汽蚀现象。同时,在水罐1的蒸汽负压管32上安装有第一止回阀33,防止水泵211出口端的水通过负压管32进入水罐1中;冷凝水和水蒸汽的混合物从引射器31的排液口进入冷凝水回收点。由于设置了引射器31、负压管32、回流管214,会对水泵211的出口净流量和输出扬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设置第一主管22、两个第一进水管212、两个水泵211、两个第一排水管213,且两个第一进水管212的进水端与第一主管22的出水端相连通,第一排水管213的出水端与引射器31的进液口相连通,在两个水泵211的共同作用下将能弥补引射器31、负压管32、回流管214对水泵211输出流量和扬程的影响。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不在阐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还包括一过滤组件5,过滤组件5包括第一管体51、第二管体52、滤网53、卸料阀54,第一管体51的一端与引射器31的排液口相连通,第一管体51的底部开设有一出渣口,第二管体52的一端与第一管体51的出渣口相连通,滤网53内置于第一管体51且设置于所述出渣口远离引射器31的一侧,滤网53呈四分之三圆形,滤网53的上端与第一管体51的内壁之间存在流动间隙,卸料阀54设置于第二管体52的另一端。优选的,滤网53沿远离第一管体51的底部内壁的方向靠近引射器31设置。通过设置过滤组件5,在滤网53的拦截下,能将冷凝水中含有的杂质去除,例如水体中含有的水垢的悬浮物等,当水蒸气、冷凝水的混合物通过第一管体51时,滤网53对杂质进行拦截,由于杂质一般比水重,会相对靠近第一管体51的下端,杂质在被滤网53拦截后沿滤网53的导向流入第二管体52内,二水蒸气为气态较轻,一般位于第一管体51的上端,直接从滤网53与第一管体51支架内的流动间隙通过,减小滤网53对水蒸气和冷凝水通过的影响;当过滤组件5使用一段时间后,打开卸料阀54,将第二管体52内的杂质排出;水和水蒸气经滤网53过滤后,从第二管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罐,所述水罐开设有进液口、排液口、排气口;/n排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排水件,每一所述排水件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液端与所述水罐的出水端相连通;/n输送组件,包括引射器、负压管,所述引射器开设有进液口、排液口、负压口,所述引射器的进液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负压管的进气端与所述水罐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负压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引射器的负压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罐,所述水罐开设有进液口、排液口、排气口;
排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排水件,每一所述排水件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液端与所述水罐的出水端相连通;
输送组件,包括引射器、负压管,所述引射器开设有进液口、排液口、负压口,所述引射器的进液口与所述水泵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负压管的进气端与所述水罐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负压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引射器的负压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设置于所述负压管,沿所述水罐的排气口到所述引射器的负压口的方向所述第一止回阀导通且反向截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包括两个排水件,两个所述排水件的所述水泵的进液端与所述水罐的出水端均相连通,两个所述排水件的所述水泵的出进液端与所述引射器的进液口均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同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广弘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