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系统的稀油站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961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系统的稀油站,包括油箱、第一油泵组件、第二油泵组件、回油组件、油冷组件、油滤组件以及若干止回阀、球阀和仪表接头,第一油泵组件和第二油泵组件并列设置在油箱外,第一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一出口管路和第二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二出口管路汇合为一个出油管路并与油冷组件的油冷进口连接,回油组件位于出油管路上并与油箱顶部连通形成独立的液压回路,回油组件包括两根并联的减压管路和溢流管路,减压管路上开设有减压阀,油冷组件的油冷出口与油滤组件连接,油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滤管路、过滤器、过滤后油管路和出油口,还包括位于过滤后油管路上的蓄能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润滑系统的稀油站能够有效的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系统的稀油站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冶金、矿山、水泥机械等行业的稀油站,特别是涉及一种润滑系统的稀油站。
技术介绍
在冶金、矿山、水泥机械等行业,由于减速器工作热功率比较大,如果减速机停止工作后,立即将润滑站停机,则机器里的热量会滞留在机器里,对减速机和齿轮油造成不利因素,所以,见色剂停止工作后,应让润滑站继续工作一段时间,让机器里面的热量循环排出。稀油站是稀油循环润滑系统的心脏,它将润滑油强制送到设备摩擦部位,在相对运动的机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减少零部件的摩擦和磨损,并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保证机器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用于企业电机轴承、选粉机轴承、大型风机和磨机轴承。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能够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用于润滑系统的稀油站。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用于润滑系统的稀油站。本技术的润滑系统的稀油站,包括油箱、第一油泵组件、第二油泵组件、回油组件、油冷组件、油滤组件以及若干止回阀、球阀和仪表接头,所述第一油泵组件和第二油泵组件并列设置在所述油箱外,所述第一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一进口管路和第二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二进口管路均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一出口管路和第二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二出口管路汇合为一个出油管路并与所述油冷组件的油冷进口连接,所述回油组件位于所述出油管路上并与所述油箱顶部连通形成独立的液压回路,所述回油组件包括两根并联的减压管路和溢流管路,所述减压管路上开设有减压阀,所述油冷组件的油冷出口与所述油滤组件连接,所述油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滤管路、过滤器、过滤后油管路和出油口,还包括位于所述过滤后油管路上的蓄能器。进一步的,所述油冷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油冷进口管路、冷却器和油冷出口管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泵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油泵第一进口管路、第一油泵、仪表接头、第一安全阀回流管路、止回阀、球阀以及油泵第一出口管路,所述第一安全阀回流管路和油箱顶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油泵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油泵第二进口管路、第二油泵、仪表接头、第二安全阀回流管路、止回阀、球阀以及油泵第二出口管路,所述第二安全阀回流管路和油箱顶部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油泵组件和油箱之间的第一Y型过滤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油泵组件和油箱之间的第二Y型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为双筒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后油管路上设有仪表接头。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两个流量相等、压力相同的油泵组件,一个为主油泵,一个为备用油泵,在正常工作时,系统只需发动一个油泵组件就能满足整个系统的需要,另外一个备用油泵的存在能够防止流量不够或者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从而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2、回油组件中的减压管路上的减压阀可以在系统压力过大的,进行减压,从而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3、油滤组件中的蓄能器能够在系统压力不够的时候,进行放能,稳定压力,补偿不够的能量,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压力过高的时候,吸收压力脉动,进行蓄能。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水冷高压稀油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正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1油箱2止回阀3蝶阀4球阀5仪表接头18油冷进口管路9液压回路10减压管路11溢流管路12减压阀13进油滤管路14过滤器15过滤后油管路16出油口19冷却器21第一油泵22第一安全阀回流管路23第二油泵24第二安全阀回流管路25第一Y型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润滑系统的稀油站,包括油箱1、第一油泵组件、第二油泵组件、回油组件、油冷组件、油滤组件以及若干止回阀2、蝶阀3、球阀4和仪表接头5,第一油泵组件和第二油泵组件并列设置在油箱1外,第一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一进口管路和第二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二进口管路均与油箱1连通,第一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一出口管路和第二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二出口管路汇合为一个出油管路并与油冷组件的油冷进口连接,回油组件位于出油管路上并与油箱1顶部连通形成独立的液压回路9,回油组件包括两根并联的溢流管路10和减压管路11,减压管路11上开设有减压阀12,油冷组件的油冷出口与油滤组件连接,油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滤管路13、过滤器14、过滤后油管路15和出油口16,还包括位于过滤后油管路15上的蓄能器。本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的稀油站的原理如下: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润滑系统的稀油站时,油液可以经油箱1分别进入第一油泵组件和第二油泵组件,这两个油泵组件具有相等的流量和相同的压力,一个为主油泵,一个为备用油泵,在正常工作时,系统只需发动一个油泵组件就能满足整个系统的需要,另外一个备用油泵的存在能够防止流量不够或者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当系统内油压的压力过大时,可以打开回油组件中减压管路11上的减压阀12进行减压,油液通过出油管路进入油冷组件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油液进入油滤组件中进行过滤层,同时油滤组件中的油液蓄能器可以储存能量、稳定压力、减少功率消耗、补偿渗漏、吸收压力脉动及冲击力,主要由壳体、皮囊、充气阀等组成,这样,油滤组件中的蓄能器能够在系统压力不够的时候,进行放能,稳定压力,补偿不够的能量,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压力过高的时候,吸收压力脉动,进行蓄能,当备用油泵从空载状态加速到工作转速,防止油压瞬间下降到停机报警压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油冷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油冷进口管路18、冷却器19和油冷出口管路;这样,可以循环对油液进行冷却作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油泵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油泵第一进口管路、第一油泵21、仪表接头5、第一安全阀回流管路22、止回阀2、球阀4以及油泵第一出口管路,第一安全阀回流管路22和油箱1顶部连通,第二油泵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油泵第二进口管路、第二油泵23、仪表接头5、第二安全阀回流管路24、止回阀2、球阀4以及油泵第二出口管路,第二安全阀回流管路24和油箱1顶部连通;这样,可以防止油液倒流回第一油泵21或者第二油泵23。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第一油泵组件和油箱1之间的第一Y型过滤器25以及位于第二油泵组件和油箱1之间的第二Y型过滤器;这样可以对进入第一油泵组件或者/和第二油泵组件之前进行粗过滤,防止杂质损坏油泵。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器14为双筒过滤器;这样,由两个单个过滤器并列组合成的双筒过滤器其中一个使用,另一个备用,每一个过滤筒均能独立的过滤油系统中的全部油量,在设备正常运转时,若需要对其中一个过滤筒进行清洗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系统的稀油站,包括油箱、第一油泵组件、第二油泵组件、回油组件、油冷组件、油滤组件以及若干止回阀、球阀和仪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组件和第二油泵组件并列设置在所述油箱外,所述第一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一进口管路和第二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二进口管路均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一出口管路和第二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二出口管路汇合为一个出油管路并与所述油冷组件的油冷进口连接,所述回油组件位于所述出油管路上并与所述油箱顶部连通形成独立的液压回路,所述回油组件包括两根并联的减压管路和溢流管路,所述减压管路上开设有减压阀,所述油冷组件的油冷出口与所述油滤组件连接,所述油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滤管路、过滤器、过滤后油管路和出油口,还包括位于所述过滤后油管路上的蓄能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系统的稀油站,包括油箱、第一油泵组件、第二油泵组件、回油组件、油冷组件、油滤组件以及若干止回阀、球阀和仪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组件和第二油泵组件并列设置在所述油箱外,所述第一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一进口管路和第二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二进口管路均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一出口管路和第二油泵组件的油泵第二出口管路汇合为一个出油管路并与所述油冷组件的油冷进口连接,所述回油组件位于所述出油管路上并与所述油箱顶部连通形成独立的液压回路,所述回油组件包括两根并联的减压管路和溢流管路,所述减压管路上开设有减压阀,所述油冷组件的油冷出口与所述油滤组件连接,所述油滤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滤管路、过滤器、过滤后油管路和出油口,还包括位于所述过滤后油管路上的蓄能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的稀油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油冷进口管路、冷却器和油冷出口管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帕珂气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