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钢部件及轴承钢部件用棒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613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1
一种轴承钢部件及适于得到该轴承钢部件的轴承钢部件用棒钢,所述轴承钢部件具有规定的化学组成,在任意的部件截面中,当量圆直径为5μm以上、并且包含CaO、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轴承钢部件及轴承钢部件用棒钢
本公开涉及轴承钢部件及轴承钢部件用棒钢。
技术介绍
汽车等中使用的轴承钢部件因用于提高燃料效率的部件的小型化或润滑油的低粘度化而导致近年来使用环境的严酷性增加。特别是有时产生以通过磨粉等异物咬入而形成的压痕周缘的隆起部作为起点的剥离,作为轴承的功能受损。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期望提高了压痕存在时的滚动疲劳寿命(以下记为耐压痕寿命)的轴承钢部件。以往,为了提高耐压痕寿命,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通过提高滚动面的残留奥氏体量来抑制压痕周缘的隆起部的技术。另外专利文献1中叙述了将残留奥氏体量设定为20%~45%的范围。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使对轴承钢部件的喷丸硬化(也可称为喷丸强化)加工变软、即降低压缩残余应力来抑制喷丸硬化时产生的微小的裂纹的产生。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抑制微小的裂纹的产生而提高耐压痕寿命。除此以外,在专利文献3~6中也公开了关于轴承钢部件的技术。具体如下所述。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将预测的最大氧化物系夹杂物的面积的平方根规定为25μm~19.7α+1.2μm的滚动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钢部件,其以质量%计含有:/nC:0.76~1.20%、/nSi:0.70~3.00%、/nMn:0.10~2.00%、/nCr:0.10~3.00%、/nMo:0.001~0.100%、/nS:0.001~0.030%、/nN:0.004~0.020%、/nCa:0.0002~0.0100%、/nAl:0.001~0.010%、/nO:0~0.005%、/nP:0~0.030%、/nNi:0~3.00%、/nCu:0~1.00%、/nCo:0~3.00%、/nW:0~1.00%、/nV:0~0.30%、/nTi:0~0.300%、/nNb:0~0.300%、/nB:0~0.00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22 JP 2018-0081801.一种轴承钢部件,其以质量%计含有:
C:0.76~1.20%、
Si:0.70~3.00%、
Mn:0.10~2.00%、
Cr:0.10~3.00%、
Mo:0.001~0.100%、
S:0.001~0.030%、
N:0.004~0.020%、
Ca:0.0002~0.0100%、
Al:0.001~0.010%、
O:0~0.005%、
P:0~0.030%、
Ni:0~3.00%、
Cu:0~1.00%、
Co:0~3.00%、
W:0~1.00%、
V:0~0.30%、
Ti:0~0.300%、
Nb:0~0.300%、
B:0~0.0050%、
Pb:0~0.50%、
Bi:0~0.50%、
Mg:0~0.0100%、
Zr:0~0.0500%、
Te:0~0.1000%、
稀土类元素:0~0.0050%、
Sn:0~2.0%、
In:0~0.50%、以及
剩余部分:由Fe及杂质构成,
在任意的部件截面中,当量圆直径为5μm以上、并且包含CaO、Al2O3及SiO2且所述Al2O3相对于所述CaO、所述Al2O3及所述SiO2的合计质量的含有率为50质量%以上的氧化物的个数密度为3.0个/cm2以下,
距离滚动面为50μm深度的维氏硬度为750以上,
滚动面的压缩残余应力为900MPa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钢部件,其以质量%计含有:
Ni:0.01~3.00%、
Cu:0.01~1.00%、
Co:0.01~3.00%、
W:0.01~1.00%、
V:0.01~0.30%、
Ti:0.001~0.300%、
Nb:0.001~0.300%及
B:0.0001~0.0050%中的1种或2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钢部件,其以质量%计含有:
Pb:0.01~0.50%、
Bi:0.01~0.50%、
Mg:0.0001~0.0100%、
Zr:0.0001~0.0500%、
Te:0.000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山达也宫西庆根石豊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