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55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接头,包括套管、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回转组件、压盖、注浆管、端盖、紧固组件和耐磨组件,所述套管的顶部端面插接安装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顶部端面插接安装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顶部端面设置有耐磨组件,所述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回转组件,所述套管的底部端面设置有压盖,所述套管的底部插接安装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顶部一端穿过压盖位于套管的内腔位置处,且注浆管与回转组件连接;该回转接头,密封严实,耐磨效果好;通过软硬密封垫圈结合,有效降低密封圈砂石磨损;同时,压盖固定牢固,能够有效提高压盖的安装紧固性,而且通过将压盖加高,使其漏浆堆积不影响回转接头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转接头
,具体为一种回转接头。
技术介绍
回转接头按照用途可分为:单回路回转接头、双回路旋转接头。回路旋转接头可依工作情形来选择连结方式;传输介质入口可依工作情况自由选择侧边或后端进入;广泛应用于模具、液压行业、印刷、包装及一般五金待业钻孔加工和钻孔行业;现有技术中的回转接头,在使用时,密封效果差,而且,长时间使用时,耐磨效果不佳,从而导致回转接头磨损严重,影响回转接头的使用寿命;同时,压盖连接效果不紧固,在使用时容易漏浆堆积,从而影响回转接头的正常使用,因此,设计回转接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接头,密封严实,耐磨效果好;通过软硬密封垫圈结合,有效降低密封圈砂石磨损;同时,压盖固定牢固,能够有效提高压盖的安装紧固性,而且通过将压盖加高,使其漏浆堆积不影响回转接头的正常运行。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回转接头,包括套管、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回转组件、压盖、注浆管、端盖、紧固组件和耐磨组件,所述套管的顶部端面插接安装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顶部端面插接安装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顶部端面设置有耐磨组件,所述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回转组件,所述套管的底部端面设置有压盖,所述套管的底部插接安装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顶部一端穿过压盖位于套管的内腔位置处,且注浆管与回转组件连接,所述注浆管的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端盖,所述套管的外壁两侧均连接安装有紧固组件;所述回转组件包括漏浆孔、O型圈、第一储油隔套、第二储油隔套、油封、第一轴承、密封隔套和第二轴承,所述套管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漏浆孔,且漏浆孔与套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头的底部一端插接安装在注浆管的内部,所述O型圈套接安装在第二接头的外壁,且O型圈的外壁与注浆管的内壁贴合连接,所述注浆管的外壁套接安装有第一储油隔套和第二储油隔套,所述第二储油隔套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油封,所述注浆管的外壁插接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且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壁与套管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设计:所述耐磨组件包括耐磨管、连接法兰和耐磨垫圈,所述耐磨管位于第一接头顶部外侧,所述耐磨管的两侧端面均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连接法兰,且连接法兰位于耐磨管的底部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接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法兰的端面均通过胶粘安装有耐磨垫圈。进一步设计: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连接有密封隔套,且密封隔套的内壁与注浆管的外壁贴合连接。进一步设计:所述压盖通过螺钉与套管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进一步设计:所述端盖的底部端面贴合安装有耐磨板。进一步设计: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紧固块、紧固螺杆、锁紧螺母和限位卡板,所述紧固块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套管的外壁一侧,所述紧固块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有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的一端穿过紧固块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的一端端面与压盖的底部顶紧连接,所述紧固螺杆的另一端穿过紧固块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有锁紧螺母,且锁紧螺母的端面与紧固块的端面贴合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回转接头,密封严实,耐磨效果好;通过使用双向密封能够增加密封圈使用寿命;而且利用漏浆孔提示内部情况,有效保护轴承使用寿命;在套管的内部,使用双向锁扣轴承方式使维修更加方便简洁;通过软硬密封垫圈结合,有效降低密封圈砂石磨损;同时,压盖固定牢固,能够有效提高压盖的安装紧固性,有效降低压盖脱落导致的泄压情况;而且通过将压盖加高,使其漏浆堆积不影响回转接头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管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管;2、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4、回转组件;5、压盖;6、注浆管;7、端盖;8、紧固组件;9、耐磨组件;41、漏浆孔;42、O型圈;43、第一储油隔套;44、第二储油隔套;45、油封;46、第一轴承;47、密封隔套;48、第二轴承;81、紧固块;82、紧固螺杆;83、锁紧螺母;84、限位卡板;91、耐磨管;92、连接法兰;93、耐磨垫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回转接头,包括套管1、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回转组件4、压盖5、注浆管6、端盖7、紧固组件8和耐磨组件9,套管1的顶部端面插接安装有第二接头3,第二接头3的顶部端面插接安装有第一接头2,第一接头2的顶部端面设置有耐磨组件9,耐磨组件9包括耐磨管91、连接法兰92和耐磨垫圈93,耐磨管91位于第一接头2顶部外侧,耐磨管91的两侧端面均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连接法兰92,且连接法兰92位于耐磨管91的底部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接头2固定连接,连接法兰92的端面均通过胶粘安装有耐磨垫圈93,能够便于注浆,同时,能够降低第一接头2的磨损;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回转组件4,套管1的底部端面设置有压盖5,压盖5通过螺钉与套管1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通过将压盖5加高,使其漏浆堆积不影响该回转接头的正常运行;套管1的底部插接安装有注浆管6,注浆管6的顶部一端穿过压盖5位于套管1的内腔位置处,且注浆管6与回转组件4连接,回转组件4包括漏浆孔41、O型圈42、第一储油隔套43、第二储油隔套44、油封45、第一轴承46、密封隔套47和第二轴承48,套管1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漏浆孔41,且漏浆孔41与套管1的内腔连通,第二接头3的底部一端插接安装在注浆管6的内部,O型圈42套接安装在第二接头3的外壁,且O型圈42的外壁与注浆管6的内壁贴合连接,注浆管6的外壁套接安装有第一储油隔套43和第二储油隔套44,第二储油隔套44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油封45,注浆管6的外壁插接安装有第一轴承46和第二轴承48,且第一轴承46和第二轴承48的外壁与套管1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轴承46和第二轴承48之间连接有密封隔套47,且密封隔套47的内壁与注浆管6的外壁贴合连接,提高密封效果;注浆管6的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端盖7,端盖7的底部端面贴合安装有耐磨板,降低端盖7的磨损;套管1的外壁两侧均连接安装有紧固组件8;紧固组件8包括紧固块81、紧固螺杆82、锁紧螺母83和限位卡板84,紧固块81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套管1的外壁一侧,紧固块81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有紧固螺杆82,紧固螺杆82的一端穿过紧固块81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限位卡板84,限位卡板84的一端端面与压盖5的底部顶紧连接,紧固螺杆82的另一端穿过紧固块81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有锁紧螺母83,且锁紧螺母83的端面与紧固块81的端面贴合连接,能够将压盖5进行固定,提高连接的紧固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安装时,将端盖7通过主轴法兰与主轴连接固定,并通过耐磨组件9将外界管道与第一接头2连接,通过连接法兰92一侧的耐磨垫圈93能够降低耐磨管91和第一接头2的磨损,当压盖5通过螺钉与套管1连接固定后,再通过紧固组件8将压盖5进行加固,转动紧固螺杆82,使得紧固螺杆82在紧固块81的内部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接头,包括套管(1)、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回转组件(4)、压盖(5)、注浆管(6)、端盖(7)、紧固组件(8)和耐磨组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顶部端面插接安装有第二接头(3),所述第二接头(3)的顶部端面插接安装有第一接头(2),所述第一接头(2)的顶部端面设置有耐磨组件(9),所述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回转组件(4),所述套管(1)的底部端面设置有压盖(5),所述套管(1)的底部插接安装有注浆管(6),所述注浆管(6)的顶部一端穿过压盖(5)位于套管(1)的内腔位置处,且注浆管(6)与回转组件(4)连接,所述注浆管(6)的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端盖(7),所述套管(1)的外壁两侧均连接安装有紧固组件(8);/n所述回转组件(4)包括漏浆孔(41)、O型圈(42)、第一储油隔套(43)、第二储油隔套(44)、油封(45)、第一轴承(46)、密封隔套(47)和第二轴承(48),所述套管(1)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漏浆孔(41),且漏浆孔(41)与套管(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头(3)的底部一端插接安装在注浆管(6)的内部,所述O型圈(42)套接安装在第二接头(3)的外壁,且O型圈(42)的外壁与注浆管(6)的内壁贴合连接,所述注浆管(6)的外壁套接安装有第一储油隔套(43)和第二储油隔套(44),所述第二储油隔套(44)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油封(45),所述注浆管(6)的外壁插接安装有第一轴承(46)和第二轴承(48),且第一轴承(46)和第二轴承(48)的外壁与套管(1)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接头,包括套管(1)、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回转组件(4)、压盖(5)、注浆管(6)、端盖(7)、紧固组件(8)和耐磨组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顶部端面插接安装有第二接头(3),所述第二接头(3)的顶部端面插接安装有第一接头(2),所述第一接头(2)的顶部端面设置有耐磨组件(9),所述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回转组件(4),所述套管(1)的底部端面设置有压盖(5),所述套管(1)的底部插接安装有注浆管(6),所述注浆管(6)的顶部一端穿过压盖(5)位于套管(1)的内腔位置处,且注浆管(6)与回转组件(4)连接,所述注浆管(6)的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端盖(7),所述套管(1)的外壁两侧均连接安装有紧固组件(8);
所述回转组件(4)包括漏浆孔(41)、O型圈(42)、第一储油隔套(43)、第二储油隔套(44)、油封(45)、第一轴承(46)、密封隔套(47)和第二轴承(48),所述套管(1)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漏浆孔(41),且漏浆孔(41)与套管(1)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头(3)的底部一端插接安装在注浆管(6)的内部,所述O型圈(42)套接安装在第二接头(3)的外壁,且O型圈(42)的外壁与注浆管(6)的内壁贴合连接,所述注浆管(6)的外壁套接安装有第一储油隔套(43)和第二储油隔套(44),所述第二储油隔套(44)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油封(45),所述注浆管(6)的外壁插接安装有第一轴承(46)和第二轴承(48),且第一轴承(46)和第二轴承(48)的外壁与套管(1)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雨富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东宇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