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盘式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19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盘式电机,其包括壳体、支架、端盖、驱动板、定子和转子;支架设置在壳体内,并与壳体围成第一安装空间;端盖装配在壳体的开口处,并与支架围成第二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与第一安装空间相互独立;驱动板固定在支架上,并位于第二安装空间内;定子装配于第一安装空间;转子装配在第一安装空间内。该一体化盘式电机中,转子和驱动板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内,避免转子干涉驱动板,防止驱动板额外设计用于适配转子的结构,降低驱动板的设计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盘式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体化盘式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和驱动器设置为一体形成一体化电机。请参阅图1,现有一体化电机采用径向磁场,内含圆形驱动板101,转子102中转轴的后轴承安装在电机端盖上,转轴穿过驱动板101。但是,如上一体化电机中,驱动板101上需设置与电机转轴配合的透孔,导致驱动板的设计受电机转轴的影响,增大了驱动板的设计难度。综上,如何避免驱动板受电机转轴的安装位置影响,降低驱动板的设计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盘式电机,其转子和驱动板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内,避免转子干涉驱动板,防止驱动板额外设计用于适配转子的结构,降低驱动板的设计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盘式电机,包括:壳体;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围成第一安装空间;端盖,所述端盖装配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并与所述支架围成第二安装空间;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定子,所述定子装配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转子,所述转子装配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优选的,上述一体化盘式电机中,所述转子包括:转轴;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转子背铁;固定在所述转子背铁上的永磁体;其中,所述转轴的前端通过前轴承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转轴的后端通过后轴承装配在所述支架上。优选的,上述一体化盘式电机中,所述支架上朝向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的表面设有沉孔,所述后轴承装配在所述沉孔内。优选的,上述一体化盘式电机中,所述后轴承与所述沉孔间隙配合,且所述沉孔内安装有O型弹性圈。优选的,上述一体化盘式电机中,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设有台阶面,所述支架的两侧分别由所述台阶面和所述端盖抵紧。优选的,上述一体化盘式电机中,还包括导热硅胶片,所述导热硅胶片的一侧贴于所述端盖的内壁,另一侧贴于所述驱动板上元件的表面。优选的,上述一体化盘式电机中,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缠绕于所述定子铁芯的线圈绕组。优选的,上述一体化盘式电机中,所述定子铁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优选的,上述一体化盘式电机中,所述壳体和所述端盖上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安装耳,且两者的安装耳通过固定件相连。优选的,上述一体化盘式电机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有散热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盘式电机,其包括壳体、支架、端盖、驱动板、定子和转子;支架设置在壳体内,并与壳体围成第一安装空间;端盖装配在壳体的开口处,并与支架围成第二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与第一安装空间相互独立;驱动板固定在支架上,并位于第二安装空间内;定子装配于第一安装空间;转子装配在第一安装空间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盘式电机中,转子和驱动板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内,避免转子干涉驱动板,防止驱动板额外设计用于适配转子的结构,降低驱动板的设计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体化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盘式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中:壳体1;定子铁芯2;线圈绕组3;转轴4;前轴承5;永磁体6;转子背铁7;后轴承8;O型弹性圈9;支架10;驱动板11;导热硅胶片12;端盖13。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盘式电机,其转子和驱动板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内,避免转子干涉驱动板,防止驱动板额外设计用于适配转子的结构,降低驱动板的设计难度。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体化盘式电机,其包括壳体1、支架10、端盖13、驱动板11、定子和转子;支架10设置在壳体1内,并与壳体1围成第一安装空间;端盖13装配在壳体1的开口处,并与支架10围成第二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与第一安装空间相互独立;驱动板11固定在支架10上,并位于第二安装空间内;定子装配于第一安装空间;转子装配在第一安装空间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盘式电机中,转子和驱动板11分别安装在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内,避免转子干涉驱动板11,防止驱动板11额外设置用于适配转子的结构,降低驱动板11的设计难度。驱动板11的外形可以设计成矩形或者圆形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如上一体化盘式电机中,转子包括转轴4、固定在转轴4上的转子背铁7,以及固定在转子背铁7上的永磁体6;其中,转轴4的前端通过前轴承5装配于壳体1;转轴4的后端通过后轴承8装配在支架10上。具体的,转子背铁7位于转轴4的中部,永磁体6粘贴在转子背铁7上。壳体1呈桶状,包括环形侧壁和封在环形侧壁一端的底板,环形侧壁的另一端开口。前轴承5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于转轴4,且前轴承5安装在底板上;后轴承8亦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压在转轴4上。支架10上朝向第一安装空间的表面可设置用于装配后轴承8的安装座,但为了节省轴向空间,支架10上朝向第一安装空间的表面设置有沉孔,后轴承8装配在该沉孔内。进一步的,后轴承8与沉孔间隙配合,且沉孔内安装有O型弹性圈9。O型弹性圈9套装在后轴承8外,并填补后轴承8和沉孔内壁之间的间隙支架10需设置为沿轴向固定,以防通过后轴承8安装于支架10的转轴4发生轴向窜动。具体支架10可设置为通过固定件等固定在壳体1内,但为了方便装配,上述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台阶面,并且支架10的两侧分别由台阶面和端盖13抵紧,实现沿轴向固定。具体的,端盖13包括盖体和圈在盖体边沿的支口,支口伸入壳体1内并将支架10压紧在台阶面上,且支口贴近壳体1的内壁。为了便于驱动板11上的元件散热,上述一体化盘式电机中还包括导热硅胶片12,导热硅胶片12的一侧贴于端盖13的内壁,另一侧贴于驱动板11上元件的表面。导热硅胶片12的另一侧优选贴于驱动板11上如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等大功率元件的表面。进一步的,端盖13的外表面设有散热筋,利于驱动板11上元件的热量通过端盖13快速散失,提高散热效率,保证元件温升合理。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盘式电机中,定子包括定子铁芯2和缠绕于定子铁芯2的线圈绕组3。该一体化盘式电机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盘式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围成第一安装空间;/n端盖,所述端盖装配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并与所述支架围成第二安装空间;/n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n定子,所述定子装配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n转子,所述转子装配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盘式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围成第一安装空间;
端盖,所述端盖装配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并与所述支架围成第二安装空间;
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内;
定子,所述定子装配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转子,所述转子装配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盘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
转轴;
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转子背铁;
固定在所述转子背铁上的永磁体;
其中,所述转轴的前端通过前轴承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转轴的后端通过后轴承装配在所述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盘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朝向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的表面设有沉孔,所述后轴承装配在所述沉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盘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雄夏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盘毂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