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890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5
一种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导热油管和外沥青管,所述内导热油管为一体管,所述外沥青管包括两个垂直部和连接两个所述垂直部的弯折部,所述垂直部为一体管,所述弯折部由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半圆管设置有带有凸台的第一安装边,所述第二半圆管设置有带有凹槽的第二安装边,所述内导热油管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导热油入口,顶部设置有导热油出口,所述外沥青管顶部设置有水平的沥青入口,底部设置有垂直的沥青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采用垂直设置的套管结构,且紧邻基质沥青高温罐设置,从而可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大大减少对空间的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沥青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在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用于对基质沥青进行快速升温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改性沥青的生产流程通常包括如下步骤:基质沥青通过卸油槽进入基质沥青罐,再通过基质沥青泵进入高温罐升温至160-170℃,之后需要通过换热器或快速升温罐快速升温至180-195℃,然后通过阀门控制进入溶胀罐,投入改性剂并保持搅拌,溶胀30分钟后通过高速剪切机或胶体磨剪切至反应罐。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快速升温对时间要求较高,因为升温时间太长则基质沥青容易老化。由于换热器中不同介质均处于流动状态,因此,利于时间控制,现有的改性沥青生产厂家通常选择换热器来进行快速升温,其中管壳式换热器得到大量的应用。在利用管壳式换热器对基质沥青进行快速升温的过程中,通常基质沥青走管程,加热油走壳程,加热效率和时间控制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管壳式换热器通常需要占用较大的独立部署空间,因此也容易使得改性沥青生产厂房的空间利用率不能达到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导热油管和外沥青管,所述内导热油管为一体管,所述外沥青管包括两个垂直部和连接两个所述垂直部的弯折部,所述垂直部为一体管,所述弯折部由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半圆管设置有带有凸台的第一安装边,所述第二半圆管设置有带有凹槽的第二安装边,所述内导热油管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导热油入口,顶部设置有导热油出口,所述外沥青管顶部设置有水平的沥青入口,底部设置有垂直的沥青出口。优选地,在所述外沥青管之外还包裹有保温层,在所述保温层外,还设置有钢架结构提供支撑。优选地,所述垂直部是一体成型的铸造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边和所述第二安装边设置有用于螺栓连接的连接孔。优选地,所述内导热油管由铜管焊接而成。优选地,所述第二半圆管内设置有多组支撑板。优选地,所述支撑板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所述内导热油管的金属固定环。优选地,所述弯折部由两个90角的弯管组合而成。优选地,所述外沥青管的内径是所述内导热油管的内径的2.5-3.5倍。优选地,所述内导热油管的内径为40mm-100mm。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总体技术方案采用套管结构垂直设置,且紧邻基质沥青高温罐设置,从而可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大大减少水平方向上对空间的占用,提升生产厂房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2的B处放大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2的B处放大结构原理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导热油管1和外沥青管2,所述内导热油管1为一体管,所述外沥青管2包括两个垂直部21和连接两个所述垂直部21的弯折部22,所述垂直部21为一体管,所述弯折部22由第一半圆管221和第二半圆管222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半圆管221设置有带有凸台的第一安装边2211,所述第二半圆管222设置有带有凹槽的第二安装边2221,所述内导热油管1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导热油入口11,顶部设置有导热油出口12,所述外沥青管2顶部设置有水平的沥青入口23,底部设置有垂直的沥青出口24。图1主要用于展现内导热油管1和外沥青管2的位置关系,在图1中,所述内导热油管1用虚线表示,箭头标识相应管道内介质的流动方向,在实际制造过程中,为了保障热能的有效利用,在所述外沥青管2之外还包裹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此外,为了能够有效支撑换热器整体的结构,在保温层(图中未示出)外,还设置有钢架结构(图中未示出)提供支撑。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套管结构,可紧邻基质沥青高温罐设置,且将内管设置为供导热油传送,导热油由下至上运行,经底部的水平的导热油入口11进入后,从所述导热油出口12可与基质沥青高温罐的导热油盘管入口(图中未示出)连接,而从基质沥青高温罐加热后的基质沥青则可由上至下,从水平的所述沥青入口23进入,然后经过换热加热后,从底部的所述沥青出口24出来通过管道连接至溶胀罐(图中未示出),所述外沥青管2包括两个垂直部21和连接两个所述垂直部21的弯折部22,通过设置所述弯折部22,可使得基质沥青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有个速度缓冲,从而增加换热时间。所述垂直部2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铸造管,这样可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当然,所述垂直部21也可以是由钢板焊接制成。参见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弯折部22由第一半圆管221和第二半圆管222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半圆管221设置有带有凸台的第一安装边2211,所述第二半圆管222设置有带有凹槽的第二安装边2221,这样便于对第一半圆管221和所述第二半圆管222进行装配,且可确保结合部分的密封性。所述第一安装边2211和所述第二安装边2221还可设置有用于螺栓连接的连接孔(图中未示出),这样可通过连接螺栓(图中未示出)进一步保障结合紧密性。所述内导热油管1可以由铜管焊接而成,也可以是一体铸造成型。在制造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下方的所述垂直部21与所述第二半圆管222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圆管222内设置有多组支撑板2222,所述支撑板2222可以是焊接在所述第二半圆管222上,也可以是与所述第二半圆管222一体铸造成型。将所述内导热油管1的底部与水平的导热油入口11焊接固定,此时,所述内导热油管1的对应弯折部分与所述支撑板2222形成支靠,然后可将所述内导热油管1与所述支撑板2222焊接连接,或者,也可以在所述内导热油管1上套上与所述支撑板2222焊接或螺栓连接的金属固定环2223,从而将所述内导热油管1与所述第二半圆管222固定连接。之后将上方的所述垂直部21套入所述内导热油管1,并通过法兰与所述第二半圆管222固定连接,通过焊接或者法兰盘连接使得所述内导热油管1与导热油出口12连接。最后,盖上所述第一半圆管221,并使所述第一半圆管221分别通过法兰与两个所述垂直部21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导热油管和外沥青管,所述内导热油管为一体管,所述外沥青管包括两个垂直部和连接两个所述垂直部的弯折部,所述垂直部为一体管,所述弯折部由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半圆管设置有带有凸台的第一安装边,所述第二半圆管设置有带有凹槽的第二安装边,所述内导热油管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导热油入口,顶部设置有导热油出口,所述外沥青管顶部设置有水平的沥青入口,底部设置有垂直的沥青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导热油管和外沥青管,所述内导热油管为一体管,所述外沥青管包括两个垂直部和连接两个所述垂直部的弯折部,所述垂直部为一体管,所述弯折部由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组合而成,所述第一半圆管设置有带有凸台的第一安装边,所述第二半圆管设置有带有凹槽的第二安装边,所述内导热油管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导热油入口,顶部设置有导热油出口,所述外沥青管顶部设置有水平的沥青入口,底部设置有垂直的沥青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沥青管之外还包裹有保温层,在所述保温层外,还设置有钢架结构提供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部是一体成型的铸造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性沥青生产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波周勇胡梦阳邵荣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黔和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