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828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至少包括进料装置和封尾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至少包括进料滑板和模具槽,所述进料滑板上设有进料通道,模具槽的左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挡板,模具槽的右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挡板,所述封尾装置至少包括传送机构、加热装置、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的内壁两侧均设有锻压头,该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不仅可以自动进料,效果高,也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进行二次封尾,并在第二封尾后,进行切尾操作,使软管封口整齐、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属于软管加工

技术介绍
封尾机装置是利用加热技术及原理将软管的封口表面在加热条件下,将软管口两边高压熔合在一起,要求封口整齐和美观,但是目前的大部分封尾机装置都需要人工进行进料,加大了人工成本,效率低,也容易出错,同时在封尾的过程中,一次封尾容易出现封口不牢固和不密封的情况,并且没有切尾操作的话,很容易出现封口不整齐的现象,很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封尾机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不仅可以自动进料,效果高,也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进行二次封尾,并在第二封尾后,进行切尾操作,使软管封口整齐、美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至少包括进料装置和封尾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至少包括进料滑板和模具槽,所述进料滑板左端比右端高,且模具槽位于进料滑板的右端,所述进料滑板上设有进料通道,且进料滑板右端与进料通道的右端平齐,所述模具槽为“U”型槽,且模具槽的左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挡板,模具槽的右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挡板,所述模具槽的下方设有底座,所述模具槽与底座之间设有支撑杆和伸缩杆,所述支撑杆与模具槽的底部铰接连接,所述封尾装置至少包括传送机构、加热装置、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所述传送机构依次穿过加热装置、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且传送机构上均匀设有若干模具位,所述加热装置、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均为拱门型,且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的内壁两侧均设有锻压头。进一步的,所述进料通道的右端设有电动压板。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且伸缩杆倾斜于模具槽和底座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内壁顶端均设有红外线反射感应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封尾机内设有切尾刀,所述切尾刀为水平切刀,且位于锻压头的上方,并且与第二封尾机通过电动滑槽结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锻压头为镍基高温合金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内壁两侧均设有红外线加热器。本技术提供的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通过软管从进料滑板滑落至模具槽后,伸缩杆伸长,将模具槽从水平位置旋转至竖直位置,并使软管滑落至模具位上,先经过加热,再通过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进行两次封尾操作,不仅可以自动进料,还可以保证软管封口的稳固性和密封性。(2)该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通过第二封尾机的水平切尾刀将软管尾部进行切尾,使软管保持尾部整齐,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进料装置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封尾装置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加热装置的右视图。图中:1.进料滑板,2.模具槽,3.进料通道,4.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传送机构,7.模具位,8.加热装置,9.第一封尾机,10.第二封尾机,11.压板,12.底座,13.支撑杆,14.伸缩杆,15.红外线发射传感器,16.锻压头,17.切尾刀,18.红外线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至少包括进料装置和封尾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至少包括进料滑板1和模具槽2,所述进料滑板1左端比右端高,且模具槽2位于进料滑板1的右端,所述进料滑板1上设有进料通道3,且进料滑板1右端与进料通道3的右端平齐,所示进料通道3的右端设有电动压板11,所述模具槽2为“U”型槽,且模具槽2的左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挡板4,模具槽2的右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挡板5,所述模具槽2的下方设有底座12,所述模具槽2与底座12之间设有支撑杆13和伸缩杆14,所述支撑杆13与模具槽2的底部铰接连接,所述伸缩杆14为电动伸缩杆,且伸缩杆14倾斜于模具槽2和底座12之间,所述封尾装置至少包括传送机构6、加热装置8、第一封尾9和第二封尾机10,所述传送机构6依次穿过加热装置8、第一封尾机9和第二封尾机10,且传送机构6上均匀设有若干模具位7,所述加热装置8、第一封尾机9和第二封尾机10均为拱门型,所述加热装置8内壁两侧均设有红外线加热器18,第一封尾机9和第二封尾机10的内壁两侧均设有锻压头16,所述的锻压头16为镍基高温合金制成,所述第一封尾机9和第二封尾机10内壁顶端均设有红外线反射感应器15,所述第二封尾机10内设有切尾刀17,所述切尾刀17为水平切刀,且位于锻压头16的上方,并且与第二封尾机10通过电动滑槽结构连接。所述进料滑板1上表面采用光滑金属制成,进料通道3的尺寸只能容纳一排软管,压板11为进料通道3的出口处,压板11启动后处于间歇式运动,其作用在于释放一个软管后,并压住其他软管防止其他软管掉落至模具槽2内,所述第一挡板4的作用在于当模具槽2翻转时,第一挡板4可以封住进料通道3的出口,同时也起到隔离软管的作用,确保每一次只有一根软管在模具槽2内,所述第二挡板5的作用在于当软管从进料通道3掉落至模具槽2内,防止软管滑落至模具槽2外,可以挡住软管,确保软管掉落至模具槽2内,所述传送机构6优选为首尾相连的循环传送装置,所述模具位7的尺寸略大于软管头部的尺寸,确保软管进入模具位7后,使软管保持竖直方向且软管尾部的高度保持一致,方便后续封尾和切尾操作,所述红外线反射传感器15位于模具位7的正上方,同时切尾刀17位于锻压头16与红外线反射传感器15中间,并水平面上做往返运动,同时切尾刀17的初始位置不在红外线反射传感器15的正下方。当软管经过上一道工序后,随着传送带传送到进料滑板1上时,软管滑落至进料通道3内,同时压板11向下压住软管,然后压板向上松开,第一个软管掉落至模具槽2内,同时压板11向下压住剩余软管,伸缩杆14伸长,支撑杆13与模具槽2以铰链的方式连接,促使模具槽2向上翻转至竖直方向,模具槽2内的软管掉落至模具位7内,并随着传送机构,软管进入加热装置8内,红外线加热器18对软管尾部的两侧进行加热,只对软管的尾部封口处进行加热,避免了软管其它部位加热后变形,或者避免对管内的物品造成损坏,加热完毕后,软管进入第一封尾机9内,第一封尾机9内的红外线发射感应器15通过红外线反射距离判断软管是否位于锻压头16中间,则启动锻压头16进行第一次封尾,随后软管进去第二封尾机10内,第二封尾机10内的红外线发射感应器15通过红外线反射距离判断软管是否位于锻压头16中间,则启动锻压头16进行第二次封尾,裸露在锻压头16上的尾部通过切尾刀17进行切尾,确保软管尾部的整齐、美观。所述加热装置8前设有灌装装置,软管在传送机构6上,先经过灌装装置进行灌装之后再进入加热装置8内部进行软管尾部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至少包括进料装置和封尾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至少包括进料滑板和模具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滑板左端比右端高,且模具槽位于进料滑板的右端,所述进料滑板上设有进料通道,且进料滑板右端与进料通道的右端平齐,所述模具槽为“U”型槽,且模具槽的左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挡板,模具槽的右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挡板,所述模具槽的下方设有底座,所述模具槽与底座之间设有支撑杆和伸缩杆,所述支撑杆与模具槽的底部铰接连接,所述封尾装置至少包括传送机构、加热装置、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所述传送机构依次穿过加热装置、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且传送机构上均匀设有若干模具位,所述加热装置、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均为拱门型,且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的内壁两侧均设有锻压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至少包括进料装置和封尾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至少包括进料滑板和模具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滑板左端比右端高,且模具槽位于进料滑板的右端,所述进料滑板上设有进料通道,且进料滑板右端与进料通道的右端平齐,所述模具槽为“U”型槽,且模具槽的左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挡板,模具槽的右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挡板,所述模具槽的下方设有底座,所述模具槽与底座之间设有支撑杆和伸缩杆,所述支撑杆与模具槽的底部铰接连接,所述封尾装置至少包括传送机构、加热装置、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所述传送机构依次穿过加热装置、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且传送机构上均匀设有若干模具位,所述加热装置、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均为拱门型,且第一封尾机和第二封尾机的内壁两侧均设有锻压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进料的封尾机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宏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修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