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一驱动源多维度产品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765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6
一种单一驱动源多维度产品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座,其上设定位槽、驱动槽,定位槽与驱动槽间有第一侧壁、在定位槽的与第一侧壁相对的另一侧有第二侧壁、定位槽和驱动槽的上下两侧有顶壁和底面、在驱动槽的与第一侧壁相对的另一侧有第三侧壁,顶壁在位于定位槽上方的位置开设一组定位口,第一侧壁在每一定位口的位置处设让位口,第三侧壁在每一让位口的位置设驱动口;一组中部旋配在定位座的驱动槽内并位于驱动口位置处的驱动臂和一组设在让位口处且与驱动臂的一端铰接的定位件,驱动臂的一端与定位件铰接、而另一端向驱动口的外侧延伸并在延伸端与第一侧壁之间设弹簧。提高定位精度和驱动源的使用效率,缩小体积和实现单一驱动源多维度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一驱动源多维度产品定位装置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的定位机构
,具体涉及一种单一驱动源多维度产品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制造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自动化设备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硬件基础,而机械手和定位装置更是硬件基础中的核心,实现将产品取出或拆卸后依然能按原位置准确、快速的装回是一台自动化设备能否成功运行的前提,不良的定位装置,使得生产的产品极易出现不合格。塑料壳体是大多数产品都需要用到的部件,目前对于壳体的定位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一、仿形定位装置,即按照目标产品的外部轮廓进行设计并预留一定的间隙进行定位,这种定位装置对产品的尺寸要求较高,有较大公差的产品使用这种定位装置往往会造成尺寸过小而定位精度不够或尺寸过大而无法放进定位装置的情况,而且这种定位装置的容错率较差、稳定性不足;二、柔性定位装置,即借助弹簧等可自调节零件或气缸等驱动机构实现柔性定位,这种定位装置对产品的尺寸要求较低且容错率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每个维度的定位都需要一个驱动源,从而导致定位装置的体积普遍较大且对驱动源的需求量较多,进而提高了定位装置及设备的生产成本,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对产品的精度要求低且重复定位精度高,采用柔性定位结构但能够通过单一驱动源驱动的多维度产品定位装置。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单一驱动源多维度产品定位装置,有助于改进定位结构来提高定位精度和驱动源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缩小定位装置的体积和实现单一驱动源的多维度定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一驱动源多维度产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一端中间开设有一贯穿其长度方向的定位槽,在所述定位槽一旁的定位座上还开设有一贯穿其长度方向的驱动槽,所述的定位座在定位槽与驱动槽之间形成有一第一侧壁、在定位槽的与第一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第二侧壁、在定位槽和驱动槽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一顶壁和一底面、在驱动槽的与第一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第三侧壁,所述的顶壁在位于定位槽上方的位置且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用于放入产品本体的定位口,所述的定位口贯穿整个顶壁的高度方向并与定位槽连通,所述的第一侧壁在对应于每个定位口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让位口,所述的让位口使定位槽与驱动槽相互连通,所述的第三侧壁在对应于每个让位口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与驱动槽连通的驱动口;一组中部旋转地固定在定位座的驱动槽内并分别位于驱动口位置处的驱动臂和一组设置在让位口处且分别与驱动臂的一端铰接的定位件,所述的定位件呈L形,其包括一第一定位脚和一与第一定位脚垂直设置的第二定位脚,所述的驱动臂的一端向对应的让位口内延伸并与定位件铰接、而另一端向驱动口的外侧延伸并在延伸端与第一侧壁之间各设置有一弹簧。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座在底面下方的两侧且沿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对滑轨固定脚。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臂的中部与一第一铰接轴铰接,该第一铰接轴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座的顶壁、底面固定,所述驱动臂的一端通过一第二铰接轴分别与定位件的第一定位脚和第二定位脚的连接处铰接;所述的驱动臂在与定位件铰接的一端上还突设有一限位脚,所述的限位脚分别与对应让位口一旁的第一侧壁相配合。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定位脚的端部旋转地安装有一第一定位轮、所述的第二定位脚的端部旋转地安装有一第二定位轮。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定位轮的直径大于第一定位脚的宽度,所述的第二定位轮的直径大于第二定位脚的宽度。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槽在位于各定位口一旁并与对应定位件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一对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分别通过一定位柱铰接轴旋转地设置在定位座的顶壁和底面之间。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槽在位于各定位件的第一定位脚外侧的位置上设置有一第一限位杆,该第一限位杆的两端固定在定位座的顶壁和底面之间。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槽在位于各定位件的第二定位脚外侧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二限位杆,该第二限位杆的两端固定在定位座的顶壁和底面之间。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面在对应于定位口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组滑轨固定孔。在本技术的更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口呈矩形状。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驱动臂与具有两个相互垂直定位脚的定位件相铰接并通过弹簧提供动力的结构,因而只需要一个驱动源对驱动臂进行驱动就能达到装夹的目的,而且两个定位脚能够对壳体的横向和纵向进行定位,有效地提高了定位精度和提高了驱动源的使用效率,并且有效地缩小定位装置的体积和实现了单一驱动源多维度定位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中:1.定位座、11.定位槽、12.驱动槽、13.滑轨固定脚、14.第一侧壁、141.让位口、15.第二侧壁、16.顶壁、161.定位口、17.底面、18.第三侧壁、181.驱动口、19.滑轨固定孔;2.驱动臂、21.第一铰接轴、22.第二铰接轴、23.弹簧、24.限位脚;3.定位件、31.第一定位脚、311.第一定位轮、32.第二定位脚、321.第二定位轮;4.定位柱、41.定位柱铰接轴;5.第一限位杆;6.第二限位杆;7.产品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为基准,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涉及一种单一驱动源多维度产品定位装置,包括一定位座1,所述定位座1的一端中间开设有一贯穿其长度方向的定位槽11,在所述定位槽11一旁的定位座1上还开设有一贯穿其长度方向的驱动槽12,所述的定位座1在定位槽11与驱动槽12之间形成有一第一侧壁14、在定位槽11的与第一侧壁14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第二侧壁15、在定位槽11和驱动槽12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一顶壁16和一底面17、在驱动槽12的与第一侧壁14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第三侧壁18,所述的顶壁16在位于定位槽11上方的位置且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用于放入产品本体7的定位口161,所述的定位口161贯穿整个顶壁16的高度方向并与定位槽11连通,所述的第一侧壁14在对应于每个定位口161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让位口141,所述的让位口141使定位槽11与驱动槽12相互连通,所述的第三侧壁18在对应于每个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一驱动源多维度产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位座(1),所述定位座(1)的一端中间开设有一贯穿其长度方向的定位槽(11),在所述定位槽(11)一旁的定位座(1)上还开设有一贯穿其长度方向的驱动槽(12),所述的定位座(1)在定位槽(11)与驱动槽(12)之间形成有一第一侧壁(14)、在定位槽(11)的与第一侧壁(14)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第二侧壁(15)、在定位槽(11)和驱动槽(12)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一顶壁(16)和一底面(17)、在驱动槽(12)的与第一侧壁(14)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第三侧壁(18),所述的顶壁(16)在位于定位槽(11)上方的位置且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用于放入产品本体(7)的定位口(161),所述的定位口(161)贯穿整个顶壁(16)的高度方向并与定位槽(11)连通,所述的第一侧壁(14)在对应于每个定位口(161)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让位口(141),所述的让位口(141)使定位槽(11)与驱动槽(12)相互连通,所述的第三侧壁(18)在对应于每个让位口(141)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与驱动槽(12)连通的驱动口(181);一组中部旋转地固定在定位座(1)的驱动槽(12)内并分别位于驱动口(181)位置处的驱动臂(2)和一组设置在让位口(141)处且分别与驱动臂(2)的一端铰接的定位件(3),所述的定位件(3)呈L形,其包括一第一定位脚(31)和一与第一定位脚(31)垂直设置的第二定位脚(32),所述的驱动臂(2)的一端向对应的让位口(141)内延伸并与定位件(3)铰接、而另一端向驱动口(181)的外侧延伸并在延伸端与第一侧壁(14)之间各设置有一弹簧(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一驱动源多维度产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位座(1),所述定位座(1)的一端中间开设有一贯穿其长度方向的定位槽(11),在所述定位槽(11)一旁的定位座(1)上还开设有一贯穿其长度方向的驱动槽(12),所述的定位座(1)在定位槽(11)与驱动槽(12)之间形成有一第一侧壁(14)、在定位槽(11)的与第一侧壁(14)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第二侧壁(15)、在定位槽(11)和驱动槽(12)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一顶壁(16)和一底面(17)、在驱动槽(12)的与第一侧壁(14)相对的另一侧形成有一第三侧壁(18),所述的顶壁(16)在位于定位槽(11)上方的位置且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用于放入产品本体(7)的定位口(161),所述的定位口(161)贯穿整个顶壁(16)的高度方向并与定位槽(11)连通,所述的第一侧壁(14)在对应于每个定位口(161)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让位口(141),所述的让位口(141)使定位槽(11)与驱动槽(12)相互连通,所述的第三侧壁(18)在对应于每个让位口(141)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与驱动槽(12)连通的驱动口(181);一组中部旋转地固定在定位座(1)的驱动槽(12)内并分别位于驱动口(181)位置处的驱动臂(2)和一组设置在让位口(141)处且分别与驱动臂(2)的一端铰接的定位件(3),所述的定位件(3)呈L形,其包括一第一定位脚(31)和一与第一定位脚(31)垂直设置的第二定位脚(32),所述的驱动臂(2)的一端向对应的让位口(141)内延伸并与定位件(3)铰接、而另一端向驱动口(181)的外侧延伸并在延伸端与第一侧壁(14)之间各设置有一弹簧(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一驱动源多维度产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座(1)在底面(17)下方的两侧且沿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对滑轨固定脚(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一驱动源多维度产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2)的中部与一第一铰接轴(21)铰接,该第一铰接轴(21)的两端分别与定位座(1)的顶壁(16)、底面(17)固定,所述驱动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成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大众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