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铝合金预应力桁架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50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构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铝合金预应力桁架桥,两组主桁架梁片组件、多个大横梁片、多个小横梁片和多个纵梁均为铝合金材质,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大横梁片、多个所述小横梁片以及多个所述纵梁均设在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之间;位于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两端的两个大横梁片相互远离的一面上均设置有预应力拉索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现场加工的一系列问题,施工便捷,模块化拼装成型;铝合金桁架和预应力拉索组件合作受力,一方面帮助抵抗桥梁的下弦杆受拉,更多的是拉紧桥梁,使桥梁刚度提高,解决铝合金桥梁刚度不足,桥体轻微晃动问题,提高行人桥梁通行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预应力桁架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构造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铝合金预应力桁架桥。
技术介绍
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桥梁建设是关键一环,其中人行天桥发展迅猛,是由于人行天桥以独特的优势在保障行人安全过街,改善城市交通发挥重要作用。但往往人行天桥在施工建设阶段,其本身就是拥堵的一大来源,所以发展人行天桥一大方向是装配式。以往的装配式人行桥多为混凝土或者钢桥。混凝土桥装配节段的重量大。装配式构件需要大型设备运输以及吊装;钢桥易发生锈蚀,耐久性差,后期的维护费高,这些都会造成工程造价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铝合金预应力桁架桥,添加预应力拉索组件可提高桥梁的受力性能,预应力拉索组件布置于桥梁受拉侧,可极大改善铝合金的应力分布,并提高桥体刚度,提高行人通过桥梁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铝合金预应力桁架桥,包括两组主桁架梁片组件、多个大横梁片、多个小横梁片、多个纵梁、多个节点连接机构以及预应力拉索组件,两组主桁架梁片组件、多个大横梁片、多个小横梁片和多个纵梁均为铝合金材质,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大横梁片、多个所述小横梁片以及多个所述纵梁均设在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之间;多个所述大横梁片均匀间隔设置且两侧边分别与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且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的两端之间均设有所述大横梁片;相邻的两个所述大横梁片之间均设有所述小横梁片,所述小横梁片的两侧边分别与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通过第一连接套芯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大横梁片与相邻的所述小横梁片通过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套芯组件与所述大横梁片以及所述小横梁片固定连接;位于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两端的两个所述大横梁片相互远离的一面上均设置有所述预应力拉索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主桁架梁片组件、大横梁片、小横梁片和纵梁均在工厂加工完成,减少了现场加工的一系列问题,施工便捷,模块化拼装成型;通过节点连接机构和第一连接套芯组件、第二连接套芯组件进行拼接,可保证桥梁整体稳定,提高节点刚度;铝合金桁架和预应力拉索组件合作受力,一方面帮助抵抗桥梁的下弦杆受拉,更多的是拉紧桥梁,使桥梁刚度提高,解决铝合金桥梁刚度不足,桥体轻微晃动问题,提高行人桥梁通行舒适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且位于同一平面的主桁架梁片,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两端的所述主桁架梁片之间均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有所述大横梁片,且同一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的相邻的两个所述主桁架梁片之间均设有一所述大横梁片,所述大横梁片的一侧边设在一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中的两个所述主桁架梁片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主桁架梁片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大横梁片的另一侧边位于另一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中的两个所述主桁架梁片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主桁架梁片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小横梁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套芯组件与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中的所述主桁架梁片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主桁架梁片组件通过多个主桁架梁片进行拼接,在拼接的同时与大横梁片进行拼接固定,一方面便于桁架桥的各个部件的运输,另一方面,能确保主桁架梁片与大横梁片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保证桁架桥整体的强度和刚度。进一步,所述主桁架梁片包括上弦杆、下弦杆、第一直腹杆和斜腹杆,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均水平设置,所述上弦杆设在所述下弦杆的竖直上方,所述第一直腹杆竖直设在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且所述第一直腹杆的顶端与所述上弦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腹杆的底端与所述下弦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腹杆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斜腹杆,两个所述斜腹杆的顶端均与所述上弦杆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斜腹杆的底端分别与所述下弦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弦杆的两端上设有用于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与所述大横梁片的侧边的底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孔,所述上弦杆的两端设有用于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与所述大横梁片的侧边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直腹杆的下端设有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套芯组件与所述小横梁片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直腹杆和斜腹杆将上弦杆和下弦杆进行固定连接,可以确保单个主桁架梁片的强度,也便于主桁架梁片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所述大横梁片包括两竖直间隔设置的第二直腹杆,两个所述第二直腹杆之间设有两个水平且呈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两个所述第一横梁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竖梁,所述第一竖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梁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斜横梁,两个所述第一斜横梁的顶端分别与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斜横梁的底端均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直腹杆的顶底两端均设有用于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连接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的第四固定孔,两个所述第二直腹杆的底端还设有用于连接所述预应力拉索组件的预应力穿索孔以及用于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连接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的第五固定孔,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设有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套芯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纵梁的第六固定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横梁、第一竖梁以及第一斜横梁将两个竖直设置的第二直腹杆进行固定连接,两个第二直腹杆分别与两组主桁架梁片组件进行固定连接,确保大横梁片与主桁架梁片组件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同时,大横梁片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实现对桥面进行支撑。进一步,所述小横梁片包括两个水平且呈上下间隔设置第二横梁,两个所述第二横梁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第二竖梁,所述第二竖梁的顶底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梁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斜横梁,两个所述第二斜横梁的顶端分别与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斜横梁的底端均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套芯组件与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固定连接的第七固定孔,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横梁的中部设有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套芯组件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的第八固定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小横梁片的设置能进一步提高两组主桁架梁片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强度,同时进一步提高桥面的支撑力。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二横梁均为方形管,所述第一连接套芯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钢板以及两个用于分别插入两个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部内的第一钢管,两个所述第一钢管平行设置,且均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钢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钢板设有多个用于通过螺杆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主桁架梁片组件的第九固定孔,两个所述第一钢管上设有第十固定孔,所述第十固定孔通过螺杆组件与所述第七固定孔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小横梁片的两个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第一钢管连接,同一个第一连接套芯组件与两个所述第二横梁连接形成T型节点,提高节点刚度,减少没必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铝合金预应力桁架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主桁架梁片(1)组件、多个大横梁片(2)、多个小横梁片(3)、多个纵梁(4)、多个节点连接机构(6)以及预应力拉索组件(5),两组主桁架梁片(1)组件、多个大横梁片(2)、多个小横梁片(3)和多个纵梁(4)均为铝合金材质,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大横梁片(2)、多个所述小横梁片(3)以及多个所述纵梁(4)均设在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之间;/n多个所述大横梁片(2)均匀间隔设置且两侧边分别与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6)固定连接,且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的两端之间均设有所述大横梁片(2);/n相邻的两个所述大横梁片(2)之间均设有所述小横梁片(3),所述小横梁片(3)的两侧边分别与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通过第一连接套芯组件(7)固定连接;所述大横梁片(2)与相邻的所述小横梁片(3)通过所述纵梁(4)固定连接,所述纵梁(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套芯组件(8)与所述大横梁片(2)以及所述小横梁片(3)固定连接;/n位于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两端的两个所述大横梁片(2)相互远离的一面上均设置有所述预应力拉索组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铝合金预应力桁架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主桁架梁片(1)组件、多个大横梁片(2)、多个小横梁片(3)、多个纵梁(4)、多个节点连接机构(6)以及预应力拉索组件(5),两组主桁架梁片(1)组件、多个大横梁片(2)、多个小横梁片(3)和多个纵梁(4)均为铝合金材质,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大横梁片(2)、多个所述小横梁片(3)以及多个所述纵梁(4)均设在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之间;
多个所述大横梁片(2)均匀间隔设置且两侧边分别与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6)固定连接,且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的两端之间均设有所述大横梁片(2);
相邻的两个所述大横梁片(2)之间均设有所述小横梁片(3),所述小横梁片(3)的两侧边分别与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通过第一连接套芯组件(7)固定连接;所述大横梁片(2)与相邻的所述小横梁片(3)通过所述纵梁(4)固定连接,所述纵梁(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套芯组件(8)与所述大横梁片(2)以及所述小横梁片(3)固定连接;
位于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两端的两个所述大横梁片(2)相互远离的一面上均设置有所述预应力拉索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铝合金预应力桁架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且位于同一平面的主桁架梁片(1),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两端的所述主桁架梁片(1)之间均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6)固定连接有所述大横梁片(2),且同一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的相邻的两个所述主桁架梁片(1)之间均设有一所述大横梁片(2),所述大横梁片(2)的一侧边设在一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中的两个所述主桁架梁片(1)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主桁架梁片(1)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6)固定连接,所述大横梁片(2)的另一侧边位于另一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中的两个所述主桁架梁片(1)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主桁架梁片(1)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6)固定连接,所述小横梁片(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套芯组件(7)与两组所述主桁架梁片(1)组件中的所述主桁架梁片(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铝合金预应力桁架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架梁片(1)包括上弦杆(11)、下弦杆(12)、第一直腹杆(13)和斜腹杆(14),所述上弦杆(11)和下弦杆(12)均水平设置,所述上弦杆(11)设在所述下弦杆(12)的竖直上方,所述第一直腹杆(13)竖直设在所述上弦杆(11)和下弦杆(12)之间,且所述第一直腹杆(13)的顶端与所述上弦杆(11)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腹杆(13)的底端与所述下弦杆(12)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腹杆(13)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斜腹杆(14),两个所述斜腹杆(14)的顶端均与所述上弦杆(11)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斜腹杆(14)的底端分别与所述下弦杆(12)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弦杆(12)的两端上设有用于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6)与所述大横梁片(2)的侧边的底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孔(15),所述上弦杆(11)的两端设有用于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机构(6)与所述大横梁片(2)的侧边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孔(16),所述第一直腹杆(13)的下端设有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套芯组件(7)与所述小横梁片(3)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孔(17)。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铝合金预应力桁架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横梁片(2)包括两竖直间隔设置的第二直腹杆(21),两个所述第二直腹杆(21)之间设有两个水平且呈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22),两个所述第一横梁(22)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竖梁(24),所述第一竖梁(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横梁(22)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春玲肖逸鹏朱万旭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