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366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包括轻钢步道桁架、对称设置在所述轻钢步道桁架两侧的两轻钢扶手桁架,所述两轻钢扶手桁架底部的下弦杆之间连接设置有呈拉紧状态的钢索;所述的钢索在所述两扶手桁架的下弦杆间通过穿索孔洞13布置成“V”字型,形成桁架—钢索复合底部加固体系,或者,所述的钢索在所述两扶手桁架的下弦杆间通过穿索孔洞交叉布置成“X”字型,形成桁架—钢索复合底部加固体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钢结构人行天桥的桁架—索复合底部加固体系,提高了轻钢人行桥的整体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连接处的连接强度和人行舒适性,施工简单,易于安装,美观大方,符合建筑工业化的整体要求。

A light steel pedestrian truss bridge structure based on cable reinforce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一种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桥梁在我国人行桥领域应用甚广,而现代人行桥的发展趋势是朝着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成为塑造城市景观因素的方向发展,传统的钢结构桥梁,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钢箱梁人行天桥梁高较高,两侧梯道过长;2.铝合金材料价格高,且弹性模量仅为钢材的三分之一,其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现场浇筑施工带来的不确定性、施工时间的延长和建筑垃圾。目前国内外的轻钢结构主要应用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中,很少在人行桥建设中使用,现有的钢结构人行桥大多使用重型钢,轻钢在人行桥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白。而现今市面上同类型的轻钢桥,存在的问题有:1.现场施工复杂;2.连接处结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3.不考虑安装放置误差所带来的偏心受力等荷载因素影响。在该背景下,提出使用冷弯薄壁型钢作为人行桥施工使用的材料,建立一种可以在工厂进行预先组装的人行桁架桥,符合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轻钢步道桁架(2)、对称设置在所述轻钢步道桁架(2)两侧的两轻钢扶手桁架(1),所述两轻钢扶手桁架(1)底部的下弦杆之间连接设置有呈拉紧状态的钢索(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轻钢步道桁架(2)、对称设置在所述轻钢步道桁架(2)两侧的两轻钢扶手桁架(1),所述两轻钢扶手桁架(1)底部的下弦杆之间连接设置有呈拉紧状态的钢索(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索(3)在所述两扶手桁架的下弦杆间通过穿索孔洞(13)布置成“V”字型,形成桁架—钢索复合底部加固体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索(3)在所述两扶手桁架的下弦杆间通过穿索孔洞(13)交叉布置成“X”字型,形成桁架—钢索复合底部加固体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索(3)的两端通过钢套管(7)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索加固体系的轻钢人行桁架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钢扶手桁架(1)和轻钢步道桁架(2)的各弦杆和腹杆均通过高强螺栓依次拼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胡正涛谢沛君陈熹俊沈可夫许竞张钜健朱子寒马耀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