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748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基加固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针对现有的在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时,不能够桩孔深度、间距及混凝土厚度、用量进行预先规划,导致加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以下步骤:S1:对加固路段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加固路段长度、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数据;S2:根据测量、考察数据建模,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同时确定铺设混凝土厚度;S3:对地基进行夯实,然后根据S2中确定的桩孔深度、间距打孔,得到桩孔,S4:向桩孔内注入土壤粘合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及混凝土厚度,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确保施工的精确性,同时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基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这种地基天然含水量过大,承载力低,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因此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现有技术中,在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时,不能够桩孔深度、间距及混凝土厚度、用量进行预先规划,导致加固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在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时,不能够桩孔深度、间距及混凝土厚度、用量进行预先规划,导致加固效果不理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加固路段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加固路段长度、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数据;S2:根据测量、考察数据建模,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对加固路段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加固路段长度、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数据;/nS2:根据测量、考察数据建模,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同时确定铺设混凝土厚度;/nS3:对地基进行夯实,然后根据S2中确定的桩孔深度、间距打孔,得到桩孔;/nS4:向桩孔内注入土壤粘合剂,然后再向桩孔内填入碎石,夯实、整平;/nS5:最后根据S2中确定的混泥土厚度浇筑混泥土,整平,凝固,即可完成对软弱地基加固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加固路段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加固路段长度、宽度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S2:根据测量、考察数据建模,确定桩孔深度、间距,同时确定铺设混凝土厚度;
S3:对地基进行夯实,然后根据S2中确定的桩孔深度、间距打孔,得到桩孔;
S4:向桩孔内注入土壤粘合剂,然后再向桩孔内填入碎石,夯实、整平;
S5:最后根据S2中确定的混泥土厚度浇筑混泥土,整平,凝固,即可完成对软弱地基加固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使用取土设备在地基处取土,取土深度为1-1.5m,对不同深度的土壤的性质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桩孔深度为1-1.2m,间距为30-60cm,混凝土厚度为10-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建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加固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