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26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包括底盘、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套杆,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通过安装螺栓进行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内套设有套杆,所述套杆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内侧均开设有预留槽,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外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套杆两端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螺纹孔和沉头螺钉进行连接,所述套杆与预留槽之间均套设有加强防护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方便进行拆卸,对其中损坏老化部件进行更换,导柱与导套连接足够稳固,可承受的径向载荷大,不容易损坏,导向精准高,导柱组件表面的耐磨效果佳,使用寿命长,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
本技术涉及导柱组件
,特别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
技术介绍
在机械生产加工中,为了方便对模具进行导向,所以导柱组件是十分必要的。专利号CN201220506041.4公布了一种模具外导柱组件,通过安装定位销,能够防止定位不准对模具及产品造成伤害,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该导柱组件虽然能够防止定位不准对模具及产品造成伤害,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但存在以下缺点:1、不能方便进行拆卸,对其中损坏老化部件进行更换;2、导柱与导套连接不够稳固,可承受的径向载荷较小,容易损坏;3、导向不够精准;4、导柱组件表面的耐磨效果不佳,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可以有效解决技术背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包括底盘、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套杆,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通过安装螺栓进行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内套设有套杆,所述套杆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内侧均开设有预留槽,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外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套杆两端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螺纹孔和沉头螺钉进行连接,所述套杆与预留槽之间均套设有加强防护圈,所述第一套筒的壳体内开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内套设有滑杆,所述滑杆底端外围套设有柱塞且柱塞外壁与滑套内壁连接,所述滑杆顶端焊接于第二固定块底部两端。进一步地,所述底盘顶端两端贯穿设置有预留孔。进一步地,所述套杆端部与预留槽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垫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外表层均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高分子纳米陶瓷涂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筒底端和第一套筒顶端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固定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安装螺栓,利用第二套筒和第一套筒组合成为整体套筒,人员拧松安装螺栓,方便对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进行拆卸,从而对整体套筒进行拆分,再通过设置沉头螺钉和螺纹孔,方便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固定在套杆两端,人员拧松沉头螺钉,方便对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套杆进行拆卸,从而便于对本导柱组件中的老化部件进行更换。2.通过设置第二套筒和加强防护圈,利用第二套筒顶端对套杆外围进行限位稳固,再利用加强防护圈,方便提升套杆和预留槽之间的连接稳固效果,从而提升套杆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连接稳固效果,进而大大提升可承受的径向载荷,不容易损坏。3.通过设置柱塞、滑套,利用柱塞在滑套内的滑动导向作用,方便提升带动滑杆在滑套内的滑动导向精度,从而大大提升本导柱组件的导向精度。4.通过设置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外表面的耐磨层为高分子纳米陶瓷涂料制成,方便提升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耐磨效果,从而有效延长本导柱组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的第一固定块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的耐磨层示意图。图中:1、底盘;2、第一套筒;3、套杆;4、第一固定块;5、沉头螺钉;6、垫片;7、预留槽;8、加强防护圈;9、第二套筒;10、安装螺栓;11、第二固定块;12、滑杆;13、滑套;14、柱塞;15、预留孔;16、耐磨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包括底盘1、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9和套杆3,所述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9之间通过安装螺栓10进行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套筒9内套设有套杆3,所述套杆3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所述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11上内侧均开设有预留槽7,所述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11外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套杆3两端与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11之间通过螺纹孔和沉头螺钉5进行连接,所述套杆3与预留槽7之间均套设有加强防护圈8,所述第一套筒2的壳体内开设有滑套13,所述滑套13内套设有滑杆12,所述滑杆12底端外围套设有柱塞14且柱塞14外壁与滑套13内壁连接,所述滑杆12顶端焊接于第二固定块11底部两端。其中,所述底盘1顶端两端贯穿设置有预留孔15。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利用外部螺钉穿过预留孔15和待安装平面上预先开设的孔,从而方便将本导柱组件安装在待安装平面上。其中,所述套杆3端部与预留槽7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垫片6。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利用垫片6方便对套杆3端部与预留槽7内壁接触处进行保护。其中,所述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9外表层均设置有耐磨层16,所述耐磨层16为高分子纳米陶瓷涂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利用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9外表面的耐磨层16为高分子纳米陶瓷涂料制成,方便提升本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9的耐磨效果,从而有效延长本导柱组件的使用寿命。其中,所述第二套筒9底端和第一套筒2顶端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块11位于固定槽内。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利用固定槽方便将第二固定块11限位在第二套筒9和第一套筒2之间,从而方便对套杆3的上下位置进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工作时,利用第二套筒9和第一套筒2组合成为整体套筒,人员拧松安装螺栓10,方便对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9进行拆卸,从而对整体套筒进行拆分,再利用沉头螺钉5和螺纹孔,方便将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11固定在套杆3两端,人员拧松沉头螺钉5,方便对第一固定块4、第二固定块11和套杆3进行拆卸,从而便于对本导柱组件中的老化部件进行更换,利用第二套筒9顶端对套杆3外围进行限位稳固,再利用加强防护圈8,方便提升套杆3和预留槽7之间的连接稳固效果,从而提升套杆3与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11之间的连接稳固效果,进而大大提升可承受的径向载荷,不容易损坏,利用柱塞14在滑套13内的滑动导向作用,方便提升带动滑杆12在滑套13内的滑动导向精度,从而大大提升本导柱组件的导向精度,利用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9外表面的耐磨层16为高分子纳米陶瓷涂料(广州亦纳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型号GN-704BW)制成,方便提升本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9的耐磨效果,从而有效延长本导柱组件的使用寿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包括底盘(1)、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9)和套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9)之间通过安装螺栓(10)进行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套筒(9)内套设有套杆(3),所述套杆(3)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所述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11)上内侧均开设有预留槽(7),所述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11)外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套杆(3)两端与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11)之间通过螺纹孔和沉头螺钉(5)进行连接,所述套杆(3)与预留槽(7)之间均套设有加强防护圈(8),所述第一套筒(2)的壳体内开设有滑套(13),所述滑套(13)内套设有滑杆(12),所述滑杆(12)底端外围套设有柱塞(14)且柱塞(14)外壁与滑套(13)内壁连接,所述滑杆(12)顶端焊接于第二固定块(11)底部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模具的导柱组件,包括底盘(1)、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9)和套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9)之间通过安装螺栓(10)进行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套筒(9)内套设有套杆(3),所述套杆(3)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所述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11)上内侧均开设有预留槽(7),所述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11)外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套杆(3)两端与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11)之间通过螺纹孔和沉头螺钉(5)进行连接,所述套杆(3)与预留槽(7)之间均套设有加强防护圈(8),所述第一套筒(2)的壳体内开设有滑套(13),所述滑套(13)内套设有滑杆(12),所述滑杆(12)底端外围套设有柱塞(14)且柱塞(14)外壁与滑套(13)内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森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之耀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