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鞍尺寸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7078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机架上水平设置两条平行的轨道,两轨道之间设有步进推进装置,轨道上依次设有第一工位测量装置和第二工位测量装置。其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对承载鞍的尺寸检测分两个工位进行测量,整机采用PLC集中控制,采用位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由专用微机控制,通过软件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自动保存测量结果,且有查询、打印功能,微机对三种检测结果给出相应的动作指令,由设计的专用机构自动完成承载鞍的分检作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预留HMIS接口,可实现资源共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测量准确等优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车辆上的零部件的检修装置,特别是承载鞍尺寸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承载鞍是铁路车辆上的重要零部件之一,直接关系到铁路车辆运行的安全,近几年来,铁路系统进行了几次列车提速运行,这对机车车辆零部件的检修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载鞍顶面磨耗5毫米就需更换,承载鞍导框档边内侧的两侧磨耗之和大于3毫米就需更换,一侧偏磨超过2毫米时更换,承载鞍导框底面的两侧磨耗之和大于3毫米就需更换,一侧偏磨超过2毫米时更换,承载鞍鞍面直径磨耗大于0.5毫米就需更换,承载鞍推力档肩两端磨耗后大于155.8毫米就需更换,承载鞍顶面磨耗在3~5毫米之间需加修,采用人工测量,则劳动强度大,其测量误差大,工艺手段落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对火车承载鞍自动进行尺寸检测的检测装置。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火车承载鞍尺寸检测装置,其特点是在机架上水平设置两条平行的轨道,两轨道之间设有步进推进装置,轨道上依次设有第一工位测量装置和第二工位测量装置。第一工位测量装置测量的尺寸为承载鞍鞍面磨耗、承载鞍顶面磨耗、顶部厚度、导框底面水平距离两侧磨耗之和、导框底面偏磨,其中除顶部厚度外,均为相应检测顶的最大磨耗,各测量数值超过规定的最大磨耗量时,则为报废;顶部厚度小于最小极限尺寸时为报废;顶面磨耗量在3~5毫米范围内时,则为加修。第二工位测量装置测量的尺寸为导框档边内侧水平距离两侧磨耗之和、导框内侧面偏磨、推力挡肩间距,其中除推力档肩距外,均为相应检测项的最大磨耗,各测量数值超过规定的最大磨耗量时,则为报废;推力档肩大于最大极限尺寸时为报废。所述的第一工位测量装置在轨道下方的机架上设有竖直托起承载鞍的第一顶升装置,第一顶升装置设有一个由升降气缸带动的弧形定位块,定位块的定位弧面与承载鞍鞍面圆弧面吻合,定位块上前后装有两个穿过定位弧面的测量承载鞍鞍面直径的位移传感器,在轨道上方的机架上设有第一定位靠板,第一定位靠板的板面向下左右设有两个测量承载鞍顶面磨耗的位移传感器,在第一定位靠板两侧的机架上设有两个承载鞍导框底面水平距离测量装置,所述的承载鞍导框底面水平距离测量装置设有设置在机架上的两根导向轴,两根导向轴竖向设置在所述轨道两侧的机架上,导向轴上装有由气缸带动的测量架,测量架下方水平向设有两个正对承载鞍导框底面的定位套,每个定位套中都装有测量副杆,每个测量副杆的尾端都通过一个转向块与一个竖向滑动设置在测量架上的测量主杆相接,每个测量主杆上端装有位移传感器,两个测量主杆之间通过一个连接杆活动铰接,连接杆的中部与一个测量气缸相接。所述的第二工位测量装置在轨道下方的机架上设有竖直托起承载鞍的第二顶升装置,第二顶升装置设有一个由升降气缸带动的定位块,定位块上设有与承载鞍鞍面圆弧面吻合的定位弧面,定位块中部向上设有测量承载鞍推力档肩间距离的测量装置,在测量承载鞍推力档肩间距离的测量装置左右两侧的定位块上分别设有定中装置,所述的定中装置撑在承载鞍的两推力档肩之间,在轨道上方的机架上还设有第二定位靠板,在第二定位靠板两侧的机架上设有两个承载鞍导框档边内侧面水平距离测量装置,所述承载鞍推力档肩间距离的测量装置设有一个测量头固定块,测量头固定块上方水平向并排设有两个垂直轨道的正对承载鞍推力档肩的导槽,每个导槽中都装有测量导杆,两个测量导杆的相对端分别通过一个转向块与一个竖向滑动设置在测量头固定块中的测量限位杆相接,每个测量限位杆下端都装有位移传感器,两个测量限位杆之间通过一个连杆活动铰接,连杆的中部与一个竖向设置的气缸相接,所述的承载鞍导框档边内侧面水平距离测量装置设有设置在机架上的两根导柱,两根导柱竖向设置在所述轨道两侧的机架上,导柱上装有由气缸带动的测量架体,测量架体下方水平向设有一个垂直于轨道的固定轴,固定轴上浮动装有两个测量块,两个测量块之间的固定轴上设有轴肩,测量块与轴肩之间装有弹簧,每个测量块上方都水平向设有位移传感器。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步进推进装置为轨道下部的机架上设有气缸驱动的与轨道平行的推进杆,推进杆上等间距设置若干个向上的拔杆,拔杆的端部设置在两条轨道之间,拔杆的端部设有拔块。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第二工位测量装置中的定中装置设有撑在承载鞍两推力档肩之间的两个定中块,两个定中块之间通过一个固定在所述定位块上的异形气缸相连,所述异形气缸的缸体具有两不同直径的内腔,大直径内腔中的活塞杆与其中一个定中块相接,小直径内腔中的活塞杆与另一个定中块相接,大直径活塞杆的行程与承载鞍两推力档肩之间理论距离的一半相等,小直径活塞杆的行程略大于承载鞍两推力档肩之间理论距离的一半。通过此定中装置可准确测出承载鞍两推力档肩两侧磨耗之和或一侧偏磨。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第一工位测量装置和第二工位测量装置之间相邻的承载鞍导框底面水平距离测量装置与承载鞍导框档边内侧面水平距离测量装置固定在同一定位板两侧,采用同一个气缸带动。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第二工位测量装置后方的轨道的一侧还依次设有报废品侧推装置和加修品侧推装置,报废品侧推装置和加修品侧推装置均为设置在轨道旁机架上的由侧推气缸推动的侧推架。微机对前所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由侧推装置完成分检作业,对合格品直接送入组装线,加修品送入加修线,报废品送入报废箱。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对承载鞍的尺寸检测分两个工位进行测量,整机采用PLC集中控制,采用位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由专用微机控制,通过软件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自动保存测量结果,且有查询、打印功能,微机对三种检测结果给出相应的动作指令,由设计的专用机构自动完成承载鞍的分检作业,本技术预留HMIS接口,可实现资源共享。本技术具有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测量准确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承载鞍主视剖视图。图4为第一顶升装置主视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第二顶升装置的定位块结构主视图。图7为图6的俯视剖视图。图8为图6的A-A向剖视图。图9为承载鞍导框底面水平距离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B-B向剖视图。图11为测量架主视图。图12为承载鞍导框档边内侧面水平距离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火车承载鞍尺寸检测装置,在机架9上水平设置两条平行的轨道8,两轨道8之间设有步进推进装置,所述的步进推进装置轨道8下部的机架9上设有气缸驱动的与轨道平行的推进杆,推进杆上等间距设置若干个向上的拔杆,拔杆的端部设置在两条轨道8之间,拔杆的端部设有拔块。轨道上依次设有第一工位测量装置3和第二工位测量装置5。所述的第一工位测量装置3在轨道8下方的机架9上设有竖直托起承载鞍的第一顶升装置12,第一顶升装置12设有一个由升降气缸带动的弧形定位块1,弧形定位块1的定位弧面与承载鞍鞍面圆弧面吻合,弧形定位块1上前后装有两个穿过定位弧面的测量承载鞍鞍面直径的位移传感器,在轨道8上方的机架9上设有第一定位靠板4,第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载鞍尺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架(9)上水平设置两条平行的轨道(8),两轨道(8)之间设有步进推进装置,轨道(8)上依次设有第一工位测量装置(3)和第二工位测量装置(5),    所述的第一工位测量装置(3)在轨道(8)下方的机架(9)上设有竖直托起承载鞍的第一顶升装置(12),第一顶升装置(12)设有一个由升降气缸带动的弧形定位块(1),弧形定位块(1)的定位弧面与承载鞍鞍面圆弧面吻合,弧形定位块(1)上前后装有两个穿过定位弧面的测量承载鞍鞍面直径的位移传感器,在轨道(8)上方的机架(9)上设有第一定位靠板(4),第一定位靠板(4)的板面向下左右设有两个测量承载鞍顶面磨耗的位移传感器,在第一定位靠板(4)两侧的机架(9)上设有两个承载鞍导框底面水平距离测量装置(2),    所述的承载鞍导框底面水平距离测量装置(2)设有设置在机架(9)上的两根导向轴(30),两根导向轴(30)竖向设置在所述轨道(8)两侧的机架(9)上,导向轴(30)上装有由气缸带动的测量架(29),测量架(29)下方水平向设有两个正对承载鞍导框底面的定位套(33),每个定位套(33)中都装有测量副杆(34),每个测量副杆(34)的尾端都通过一个转向块(35)与一个竖向滑动设置在测量架(29)上的测量主杆(32)相接,每个测量主杆(32)上端装有位移传感器,两个测量主杆(32)之间通过一个连接杆(37)活动铰接,连接杆(37)的中部与一个测量气缸(36)相接,    所述的第二工位测量装置(5)在轨道(8)下方的机架(9)上设有竖直托起承载鞍的第二顶升装置(11),在轨道(8)上方的机架(9)上还设有第二定位靠板(6),第二顶升装置(11)设有一个由升降气缸带动的定位块(10),定位块(10)上设有与承载鞍鞍面圆弧面吻合的定位弧面(18),定位块(10)中部向上设有测量承载鞍推力档肩间距离的测量装置(17),在测量承载鞍推力档肩间距离的测量装置左右两侧的定位块(10)上分别设有定中装置(16),所述的定中装置(16)撑在承载鞍的两推力档肩之间,在第二定位靠板(6)两侧的机架(9)上设有两个承载鞍导框档边内侧面水平距离测量装置(7),    所述承载鞍推力档肩间距离的测量装置(17)设有一个测量头固定块(23),测量头固定块(23)上方水平向并排设有两个垂直轨道(8)的正对承载鞍推力档肩的导槽(25),每个导槽(25)中都装有测量导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家亮王德进赵金利张明李骅王会杰赵国连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九洲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