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巢湖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高楼逃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62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楼逃生结构,包括主体滑道,主体滑道为固定安装于楼梯下表面且呈螺旋向下的隔热通道;主体滑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通道、直行滑道和拐弯螺旋滑道;进口通道开设于楼梯休息平台的地面,且其上包覆有防尘罩;进口通道底端连通直行滑道,直行滑道的末端连通拐弯螺旋滑道;拐弯螺旋滑道于对应楼梯休息平台均设置进口通道和直行滑道;拐弯螺旋通道的内壁两侧还开设反向爬行机构,直行滑道的内壁设有信号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人员在主体滑道内安全滑行,快速且安全的逃离建筑物,且避免堵塞,可反向爬行,并能最大化减少伤亡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楼逃生结构
本技术涉及逃生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楼逃生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今城市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逐渐上升,于是建筑高楼大厦是城市争取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高楼大厦在城市中已然是屡见不鲜,但高楼内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加。就如高层楼房在发生火灾、地震或其他灾害时往往会伴随着停电的现象,此时电梯就会停止工作,高层住户在逃生时只能通过楼梯来进行疏散,但是高层居民通过楼梯进行疏散并不能够快速的离开建筑物,很有可能因为落石,火势等被困与建筑物内,又不能够得到快速的救援就会产生较大的伤亡率。因此,高层建筑如何应对突发性的火灾地震等其它灾害是现今高楼建设时需要面临并且重视的问题。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7605247U公开了一种高楼逃生滑梯,包括固定轨、活动轨、卷绳器、拉绳、折叠罩体和折叠滑梯,固定轨的后端与活动轨的下端之间通过90度折叠铰链进行连接,且固定轨限制有槽轮动轮,活动轨限制有槽轮定轮,槽轮动轮和槽轮定轮形成槽轮机构;折叠罩体两侧壁为波浪状折叠片,固定轨的前方处设有卷绳器,活动轨的上端固定有定向轮,拉绳穿过固定轨、活动轨内腔与折叠罩体连接;折叠滑梯由外管道和滑梯构成,滑梯由斜板、水平板和连接绳构成。使用时将活动轨转位,伸展开折叠罩体,折叠滑梯即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打开并形成多次往复滑道。该装置虽然能够达到快速下楼的方式,但是并不能够做到不同楼层人员同时进入滑道内,并且展开该滑道需要时间,不能够第一时间做到疏散人群的目的,相对不具有较高的减少伤亡的能力。技术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楼逃生结构,能解决的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楼逃生结构,包括主体滑道,所述主体滑道为固定安装于楼梯下表面且呈螺旋向下的隔热通道;所述主体滑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通道、直行滑道和拐弯螺旋滑道;所述进口通道开设于楼梯休息平台的地面,且其上包覆有防尘罩;所述进口通道底端连通直行滑道,所述直行滑道的末端连通拐弯螺旋滑道;所述拐弯螺旋滑道于对应楼梯休息平台均设置进口通道和直行滑道;所述拐弯螺旋通道的内壁两侧还开设反向爬行机构,所述直行滑道的内壁设有信号发生装置。优选的,所述主体滑道由高强度钢材材料制成,外表面包覆隔热材质,内表面光滑,便于使用者在滑道内快速通过。优选的,所述进口通道的内壁两侧设有助力把手,所述直行滑道和拐弯螺旋之间焊接打磨并包覆软塑胶减速带,进口通道处的助力把手便于使用者起始滑行。优选的,所述反向爬行机构为固定连接拐弯螺旋滑道内壁两侧的圆弧槽或手把或脚蹬,且沿其内壁两侧等距上下分布。优选的,所述防尘罩为钢化防尘板制成,且对应楼梯休息平台处开设进口,利用防尘罩防止内部因掉落物而堵塞。优选的,所述拐弯螺旋通道的出口位于最低楼层,且出口处连接延长滑道与地面连接。优选的,所述信号发生装置设置于直行滑道的内壁,其包括开关、电池盒、单片机、闪烁灯和蜂鸣器;所述开关信号连接电池盒,所述电池盒通过单片机电连接闪烁灯和蜂鸣器。信号发生装置分布于每一层的直行滑道上,以应对楼房坍塌等情况的发生,便于搜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人员在滑道内可以安全滑行,不会受到因地震带来的掉落物或是火势带来的伤害,快速且安全的逃离建筑物;2、进出口设置的防尘罩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滑道内部因掉落物进入而导致堵塞;3、内部设有的反向爬行机构,可以应对突发情况下人员需要的反向爬行;4、信号发生装置,可以帮助解决被困人员的搜救问题,及时的提供被控人员的大致位置,减小搜救压力,最大化的减少伤亡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主体滑道与楼梯休息平台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主体滑道与楼梯休息平台的俯视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主体滑道出口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信号发生装置的实施例结构图;其中:1、进口通道;2、拐弯螺旋滑道;3、直行滑道;4、防尘罩;5、助力把手;7、开关;8、蜂鸣器;9、闪烁灯;11、电池盒;13、延长滑道;14、出口;15、楼梯休息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请参照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楼逃生结构,包括主体滑道,主体滑道固定安装在楼梯的下表面且呈螺旋向下,其中,主体滑道由高强度钢材材料制成,外表面包覆隔热材质,内表面光滑,便于使用者在滑道内快速通过;主体滑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通道1、直行滑道3和拐弯螺旋滑道2;进口通道1开设于楼梯休息平台15的地面,且其上包覆有防尘罩4,具体的,防尘罩4为钢化防尘板制成,且对应楼梯休息平台15处开设进口,开口的朝向向着楼梯休息平台15处的楼道设计,每层居民可以通过防尘罩4的进口进入进口通道1,而上方的掉落物会被钢化防尘板阻挡,避免堵塞主体滑道;进口通道1底端连通直行滑道3,直行滑道3的末端连通拐弯螺旋滑道2;拐弯螺旋滑道2于对应楼梯休息平台15均设置进口通道1和直行滑道3,每层楼梯休息平台15均可以通过进口通道1和直行滑道3接入拐弯螺旋滑道2,从而每一层的居民均可以在危急情况下进行逃生,避免来回奔波于各逃生口之间;拐弯螺旋通道的内壁两侧还开设反向爬行机构,直行滑道3的内壁设有信号发生装置。具体的,进口通道1的内壁两侧设有助力把手5,直行滑道3和拐弯螺旋之间焊接打磨并包覆软塑胶减速带,进口通道1处的助力把手5便于使用者起始滑行。具体的,反向爬行机构为固定连接拐弯螺旋滑道2内壁两侧的圆弧槽或手把或脚蹬,且沿其内壁两侧等距上下分布,反向爬行机构在下方通道出现异常堵塞情况时提供了反向逃生的功能。具体的,拐弯螺旋通道的出口14位于最低楼层,且出口14处连接延长滑道13与地面连接。具体的,信号发生装置设置于直行滑道3的内壁,其包括开关7、电池盒11、单片机、闪烁灯9和蜂鸣器8;开关7信号连接电池盒11,电池盒11通过单片机电连接闪烁灯9和蜂鸣器8。信号发生装置分布于每一层的直行滑道3上,以应对楼房坍塌等情况的发生,便于搜救。具体原理:本技术基于高楼楼梯休息平台15的常规设计,将主体滑道设计在楼梯的下表面,通过拐弯螺旋滑道2接入每一层的楼梯休息平台15,使得每层居民通过楼梯休息平台15处的进口通道1和直行滑道3均可以进入拐弯螺旋滑道2,从而实现了达到快速疏散中高层人群或大规模人群的目的;通过进口通道1处的防尘罩4,使得掉落物不会进入到主体滑道内,避免了主体滑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楼逃生结构,包括主体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滑道为固定安装于楼梯下表面且呈螺旋向下的隔热通道;所述主体滑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通道(1)、直行滑道(3)和拐弯螺旋滑道(2);所述进口通道(1)开设于楼梯休息平台(15)的地面,且其上包覆有防尘罩(4);所述进口通道(1)底端连通直行滑道(3),所述直行滑道(3)的末端连通拐弯螺旋滑道(2);所述拐弯螺旋滑道(2)于对应楼梯休息平台(15)均设置进口通道(1)和直行滑道(3);所述拐弯螺旋通道的内壁两侧还开设反向爬行机构,所述直行滑道(3)的内壁设有信号发生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逃生结构,包括主体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滑道为固定安装于楼梯下表面且呈螺旋向下的隔热通道;所述主体滑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通道(1)、直行滑道(3)和拐弯螺旋滑道(2);所述进口通道(1)开设于楼梯休息平台(15)的地面,且其上包覆有防尘罩(4);所述进口通道(1)底端连通直行滑道(3),所述直行滑道(3)的末端连通拐弯螺旋滑道(2);所述拐弯螺旋滑道(2)于对应楼梯休息平台(15)均设置进口通道(1)和直行滑道(3);所述拐弯螺旋通道的内壁两侧还开设反向爬行机构,所述直行滑道(3)的内壁设有信号发生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滑道由高强度钢材材料制成,外表面包覆隔热材质,内表面光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通道(1)的内壁两侧设有助力把手(5),所述直行滑道(3)和拐弯螺旋之间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国宝邰泽钰
申请(专利权)人:巢湖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