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凹槽刀头及其微织构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16513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凹槽刀头及其微织构的制造方法,该刀头具有前刀面,所述前刀面上设有至少一组微织构,所述微织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前刀面上的第一凹槽及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上的若干第二凹槽;刀头的微织构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第一电极以电火花的方式在刀头的前刀面上加工第一凹槽;利用第二电极以电火花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上加工若干第二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前刀面上的微织构设置成双内凹的形式,有利于加工应力的耗散和缓冲,具有较佳的散热及容屑性能,且结构稳固,加工性能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利用电火花加工微织构,可提高成型效率及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凹槽刀头及其微织构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凹槽刀头及其微织构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经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刀头的前刀面的切削温度比后刀面的切削温度高,通过在前刀面上加工微织构能够降低前刀面的磨损性能,且微织构的设置形式将直接影响刀头的切削性能及其稳定性能。另外,刀头一般由难以加工的超硬材料制成。目前,在刀头上加工微织构主要包括三种方法:1、采用金刚石砂轮机械磨削加工,砂轮的磨损非常快,很难保证微织构的形状尺寸要求,且精度较低;2、激光处理,此加工方式为非接触加工,效率高、加工变形小,但激光设备成本昂贵,而且还处于研发阶段,工艺性差;3、超声波加工,加工效率低,且加工过程中粉尘污染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凹槽刀头及其微织构的制造方法,能够有利于应力的耗散和缓冲,具有较佳的散热及容屑性能,结构稳固,加工微织构的效率高,且可提高成型精度及表面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凹槽刀头,其具有前刀面,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凹槽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具有前刀面,所述前刀面上设有至少一组微织构,所述微织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前刀面上的第一凹槽及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上的若干第二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凹槽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具有前刀面,所述前刀面上设有至少一组微织构,所述微织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前刀面上的第一凹槽及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上的若干第二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凹槽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刀面及所述第一凹槽均呈三角形状,所述第一凹槽的各侧边一一相对应平行于所述前刀面的各侧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凹槽刀头,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若干所述第二凹槽呈三角形阵列,且若干所述第二凹槽限定成的三角形的各侧边一一相对应平行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各侧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凹槽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刀面上设置有三组所述微织构,三组所述微织构呈三角形阵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凹槽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呈三棱椎状,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径从其底部至上逐渐增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凹槽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为0.5~4mm,所述第一凹槽的槽深为50~200μm,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宽为10~200μm,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为5~50μm。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凹槽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刀面上还开设有排屑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凹槽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口设于所述前刀面的中心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凹槽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的材质为聚晶金刚石。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所述微凹槽刀头的微织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第一电极以电火花的方式在刀头的前刀面上加工第一凹槽;
利用第二电极以电火花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上加工若干第二凹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凹槽刀头的微织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晓宇鲁艳军陈福民周超兰李伟秋罗旺颜炳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