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式锅炉水冷渣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01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锅炉冷却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混合式锅炉水冷渣仓,包括用于降低锅炉排渣温度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水冷渣仓本体、水管、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水冷渣仓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固定箱,所述水冷渣仓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盘形管,所述水管贯穿所述盘形管,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水冷渣仓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平行设置,所述固定箱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螺旋管;通过设置所述散热组件,当需要对渣仓进行降温时,先向所述螺旋管进水,使得冷水经过所述固定箱,从而吸收所述固定箱的温度,同时在所述固定箱的作用下将渣仓斗形状拉长,加长换热时间和换热面积,使渣仓的整体换热时间和换热量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式锅炉水冷渣仓
本技术属于锅炉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式锅炉水冷渣仓。
技术介绍
如今,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国的发电锅炉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循环流化床的诸多问题也愈发凸显,其中就包括炉渣的处理问题。传统的流化床锅炉的给煤颗粒都在0-8mm到0-10mm之间,造成排放的炉渣颗粒较大,所携带走的热量比较多,造成锅炉排渣热损失增加。且传统的流化床锅炉的炉渣一般直接通过渣仓直接排放,剩余的高温对现场作业造成安全威胁,因此渣仓冷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渣仓冷却系统采用渣仓内部竖筒布置冷却管,虽然该方法能够将炉渣下降到100℃以下,但该渣仓的吸热面积不足,该温度下直接排放炉渣依然不是很安全,需要更加优化的渣仓水冷系统进行炉渣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式锅炉水冷渣仓,旨在解决现有的渣仓冷却系统吸热面积不足,直接排放炉渣不安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合式锅炉水冷渣仓,包括用于降低锅炉排渣温度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水冷渣仓本体、水管、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水冷渣仓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固定箱,所述水冷渣仓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盘形管,且所述盘形管和所述水冷渣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水管贯穿所述盘形管,且所述水管和所述盘形管固定连通,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水冷渣仓本体的上表面,并与所述水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出水管贯穿所述水冷渣仓本体的上表面,并与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固定箱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螺旋管,所述水冷渣仓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优选的,所述水冷渣仓本体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出口联箱;所述出口联箱的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二出水管,且所述第二出水管远离与所述出口联箱连接的一端螺接有出水盖;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螺旋管均与所述出口联箱固定连通。优选的,所述出口联箱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栓,且两个所述螺栓均与所述固定板螺接。优选的,所述盘形管由多个同心圆管道组成,所述螺旋管和所述水管均为铜管。优选的,所述盘形管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鳍片。优选的,所述盘形管的下表面上固定有支撑件,且所述盘形管通过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水冷渣仓本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盘形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均为铝合金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散热组件,当需要对渣仓进行降温时,先向所述螺旋管进水,使得冷水经过所述固定箱,从而吸收所述固定箱的温度,同时在所述固定箱的作用下将渣仓斗形状拉长,加长换热时间和换热面积,使渣仓的整体换热时间和换热量得到提升;通过设置所述鳍片,使得在所述鳍片的作用下,提升管道的耐磨性;通过设置所述出口联箱,使得在所述出口联箱的作用下可以将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螺旋管中换热后的水进行汇合,减少管道的热冲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散热组件中水冷渣仓本体内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散热组件中盘形管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水管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散热组件、11-水冷渣仓本体、111-进料口、12-固定箱、13-盘形管、131-支撑件、14-水管、15-进水管、16-第一出水管、17-螺旋管、18-固定板、181-出口联箱、182-第二出水管、183-出水盖、184-螺栓、19-鳍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4,一种混合式锅炉水冷渣仓,包括用于降低锅炉排渣温度的散热组件1,散热组件1包括水冷渣仓本体11、水管14、进水管15和第一出水管16,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固定箱12,水冷渣仓本体11的内部设置有盘形管13,且盘形管13和水冷渣仓本体11固定连接,水管14贯穿盘形管13,且水管14和盘形管13固定连通,进水管15贯穿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上表面,并与水管14的一端固定连通,第一出水管16和进水管15平行设置,且第一出水管16贯穿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上表面,并与水管14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固定箱1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螺旋管17,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11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固定箱12,使得将水冷渣仓本体11拉长,从而加长换热时间,使水冷渣仓本体11的整体换热时间和换热量得到提升;通过设置盘形管13,其中盘形管13采用多个同心圆管道组成,并通过水管14进行连通,使得换热面积增大;通过设置水管14,如图4,其中水管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多个出水孔,且出水孔均位于水管14与盘形管13的连接处,当水管14进水时,水管14中的水流进多个同心圆管道中,从而增加换热面积,加快渣仓内的散热;通过设置进水管15,其中进水管15和螺旋管17都与外部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而水泵的进水口与水龙头进行连接,使得在水泵的作用下,对水源进行加压,并送到进水管15和螺旋管17中,从而吸收水冷渣仓本体11的高温,降低炉渣的温度;通过设置第一出水管16,使得盘形管13换热后的水,通过第一出水管16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进水管15远离与水管14连接的一端与外部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通,将螺旋管17远离与出口联箱181的一端也与外部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通,并将外部水龙头与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通,当水龙头放水时,冷水通过水泵进行加压,并送入到进水管15和螺旋管17中,使得进水管15中的水进入到盘形管13中,从而盘形管13中的水与水冷渣仓本体11内的高温进行交换,同时螺旋管17中的水与水冷渣仓本体11外侧壁的温度进行交换,最后在将换热后的水排入到出口联箱181中,从而不断循环,降低水冷渣仓本体11内的温度,保证排放炉渣的温度达标。进一步的,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18,固定板18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出口联箱181;出口联箱18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二出水管182,且第二出水管182远离与出口联箱181连接的一端螺接有出水盖183;第一出水管16和螺旋管17均与出口联箱181固定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固定板18,使得在固定板18的作用下,方便对出口联箱181的固定;通过设置出口联箱181,使得在出口联箱181的作用下,内外侧的换热管的水在此汇聚,随后通过第二出水管182排出,从而减小管道直接连接产生的热冲击;通过设置出水盖183,使得在出水盖183的作用下,防止出口联箱181中的水溢出。进一步的,出口联箱181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栓184,且两个螺栓184均与固定板18螺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螺栓184,使得固定板18通过螺栓184与外部装置进行固定,从而方便操作人员使用。进一步的,盘形管13由多个同心圆管道组成,螺旋管17和水管14均为铜管。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式锅炉水冷渣仓,包括用于降低锅炉排渣温度的散热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包括水冷渣仓本体(11)、水管(14)、进水管(15)和第一出水管(16),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固定箱(12),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的内部设置有盘形管(13),且所述盘形管(13)和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固定连接,所述水管(14)贯穿所述盘形管(13),且所述水管(14)和所述盘形管(13)固定连通,所述进水管(15)贯穿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上表面,并与所述水管(14)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16)和所述进水管(15)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出水管(16)贯穿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上表面,并与所述水管(14)的另一端固定连通;/n所述固定箱(1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螺旋管(17),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1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式锅炉水冷渣仓,包括用于降低锅炉排渣温度的散热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包括水冷渣仓本体(11)、水管(14)、进水管(15)和第一出水管(16),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固定箱(12),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的内部设置有盘形管(13),且所述盘形管(13)和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固定连接,所述水管(14)贯穿所述盘形管(13),且所述水管(14)和所述盘形管(13)固定连通,所述进水管(15)贯穿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上表面,并与所述水管(14)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16)和所述进水管(15)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出水管(16)贯穿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上表面,并与所述水管(14)的另一端固定连通;
所述固定箱(1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螺旋管(17),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1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式锅炉水冷渣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渣仓本体(1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出口联箱(181);
所述出口联箱(18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第二出水管(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程李丽锋王珂张海伟高春霖杨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河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