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副齿轮结构及可自复位的无间隙啮合齿轮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854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齿轮传动领域,公开了一种主副齿轮结构及可自复位的无间隙啮合齿轮组件。该主副齿轮结构包括主齿轮和副齿轮,主齿轮和副齿轮同轴连接,主齿轮和副齿轮中其中一齿轮安装有弹簧压紧装置,另一齿轮对应设置有容纳孔,弹簧压紧装置位于容纳孔内,弹簧压紧装置设置有弹性伸缩的顶销,顶销的弹性伸缩方向与主副齿轮的径向相垂直,容纳孔的内壁具有顶压工作面,弹性顶销的头部与顶压工作面接触压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副齿轮结构及采用了该主副齿轮结构的齿轮组件,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便于调节的特点,可保证在同一齿轮副上实现齿轮的正、反向啮合,消除齿轮副的运动间隙;该结构既可应用于斜齿轮传动,也可应用于直齿轮传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副齿轮结构及可自复位的无间隙啮合齿轮组件
本技术涉及齿轮传动领域,尤其是一种主副齿轮结构及可自复位的无间隙啮合齿轮组件。
技术介绍
主副齿轮啮合结构可用于高精度齿轮传动中。现有的主副齿轮啮合结构,应用于斜齿轮传动中,主副齿轮之间安装有垫片,当主齿轮与配对齿轮正向啮合后,再使副齿轮与配对齿轮反向啮合,通过测量主、副齿轮之间的间隙量,根据间隙量在齿轮之间安装厚度等同垫片,使主、副齿轮分别与配对齿轮正、反向啮合。主齿轮传递扭矩,副齿轮消除反向运动间隙,在同一齿轮副中实现主副齿轮啮合结构,这种方式调整比较复杂,齿轮使用一段时间后,需重新调整垫片厚度才能保证齿轮正反向啮合可靠;此外,这种结构只能用于斜齿轮啮合情况,直齿轮无法再同一齿轮副中实现正反向啮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副齿轮结构及可自复位的无间隙啮合齿轮组件,保证齿轮正、反向啮合的可靠性。本技术公开的主副齿轮结构,包括主齿轮和副齿轮,所述主齿轮和副齿轮同轴连接,所述主齿轮和副齿轮中其中一齿轮安装有弹簧压紧装置,另一齿轮对应设置有容纳孔,所述弹簧压紧装置位于容纳孔内,所述弹簧压紧装置设置有弹性伸缩的顶销,所述顶销的弹性伸缩方向与主副齿轮的径向相垂直,所述容纳孔的内壁具有顶压工作面,所述弹性顶销的头部与顶压工作面接触压紧。优选地,所述弹簧压紧装置安装于主齿轮上,所述容纳孔开设于副齿轮上。优选地,所述弹簧压紧装置还包括弹簧、支座和螺母,所述支座安装于主齿轮或者副齿轮上,支座上开设有与顶销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顶销穿过通孔并且头部和尾部延伸出通孔,所述螺母连接于顶销的尾部,所述弹簧套装于顶销上并且压缩于顶销的头部与支座之间,所述顶销尾部螺纹旋合长度大于螺母长度。优选地,所述弹簧为碟型弹簧。优选地,所述弹簧与支座之间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套装于顶销上。优选地,所述支座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支座所安装的齿轮上设置有与凸台相配合的止口。优选地,所述顶销的头部外端面为球面。优选地,所述容纳孔为方孔。优选地,所述主齿轮和副齿轮通过把合螺钉或压板轴向把合在一起。优选地,包括配对齿轮以及所述的主副齿轮结构,所述主齿轮与配对齿轮正向啮合,所述副齿轮与配对齿轮反向啮合。优选地,所述配对齿轮、主齿轮以及副齿轮均为斜齿轮或直齿轮。本技术的主副齿轮结构及采用了该主副齿轮结构的齿轮组件,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便于调节的特点,可保证在同一齿轮副上实现齿轮的正、反向啮合,消除齿轮副的运动间隙;该结构既可应用于斜齿轮传动,也可应用于直齿轮传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自复位的无间隙啮合齿轮组件的主视图;图2是本新型实施例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新型实施例中可自复位的无间隙啮合齿轮组件的立体图;图4是本新型实施例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本新型实例中直齿轮形式的主副齿轮结构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配对齿轮,2-主齿轮,3-副齿轮,4-把合螺钉,5-弹簧压紧装置;51-顶销,52-碟型弹簧,53-垫圈,54-螺栓,55-支座,56-螺母,容纳孔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主副齿轮结构,包括主齿轮2和副齿轮3,所述主齿轮2和副齿轮3同轴连接,所述主齿轮2和副齿轮3中其中一齿轮安装有弹簧压紧装置5,另一齿轮对应设置有容纳孔6,所述弹簧压紧装置5位于容纳孔6内,所述弹簧压紧装置5设置有弹性伸缩的顶销51,所述顶销51的弹性伸缩方向与主副齿轮的径向相垂直,所述容纳孔6的内壁具有顶压工作面,所述弹性顶销51的头部与顶压工作面接触压紧。主齿轮2和副齿轮3通过把合螺钉4或压板等轴向方式把合在一起。主副齿轮结构与配对齿轮1配合使用,所述主齿轮2与配对齿轮1正向啮合,用于传递正向运动扭矩,所述副齿轮3与配对齿轮1反向啮合,用于消除反向运动间隙。主齿轮2和副齿轮3中一个安装有弹簧压紧装置5,另一个设置有容纳孔6,弹簧压紧装置5的顶销51与容纳孔6的顶压工作面接触压紧,使主齿轮2、副齿轮3与配对齿轮1实现了无间隙啮合,传动精度高,运动冲击小。弹簧压紧装置5具有复位作用,当齿轮副使用一段时间后,仍能保持正、反向可靠啮合。该结构既可应用于斜齿轮传动,也可应用于直齿轮传动。图1-4即展现了本技术运用于斜齿轮的实施例,图5即展现了本技术运用于直齿轮的实施例。弹簧压紧装置5可设置于主齿轮2上也可设置于副齿轮3上,只需容纳孔6设置于另一齿轮上即可。考虑到主齿轮2的齿宽更大,开孔难度大,并且需要承担扭矩传动,强度要求更高,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弹簧压紧装置5安装于主齿轮2上,所述容纳孔6开设于副齿轮3上。弹簧压紧装置5可以采用现有具有足够强度的弹性结构,如弹簧、碟形弹簧组等。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压紧装置5还包括弹簧、支座55和螺母56,所述支座55安装于主齿轮2或者副齿轮3上,支座55上开设有与顶销51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顶销51穿过通孔并且头部和尾部延伸出通孔,所述螺母56连接于顶销51的尾部,所述弹簧套装于顶销51上并且压缩于顶销51的头部与支座55之间,所述顶销51尾部螺纹旋合长度大于螺母56长度。支座55可通过螺栓54连接于齿轮上,在螺母56的限制下,弹簧被压缩于顶销51的头部与支座55之间,为顶销51的伸缩提供弹力。顶销51尾部螺纹旋合长度大于螺母56长度,螺母56与顶销51联接后,通过控制螺母56的旋合位置,控制碟形弹簧52的压缩量,从而控制主、副齿轮3与配对齿轮1正反向啮合的张紧度。弹簧优选采用碟型弹簧52,碟型弹簧52刚度大、负载能力强,通过选择碟型弹簧52的规格、数量和控制碟型弹簧52的压缩量,可调节主副齿轮的张紧度。为了便于调节和安装,所述弹簧与支座55之间还可设置垫圈53,所述垫圈53套装于顶销51上。支座55与齿轮之间的连接需要承担较大的弹簧压紧力,为此,所述支座55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支座55所安装的齿轮上设置有与凸台相配合的止口。两者相配合不但可以更好地将弹簧压紧力从支座55传递至齿轮上,还可以保证支座55装配时准确定位。顶销51的头部与容纳孔6的顶压工作面相互作用,实现力的传导,长期使用过程中,顶销51的头部与顶压工作面的接触部位会自适应调整,因而将顶销51的头部外端面制作为球面,有利于减少自适应调整的阻力。容纳孔6可采用圆孔、方孔或者异形孔,主要根据弹簧压紧装置5的外形而定,如图1-5所示,容纳孔6均为方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主副齿轮结构,包括主齿轮(2)和副齿轮(3),所述主齿轮(2)和副齿轮(3)同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2)和副齿轮(3)中其中一齿轮安装有弹簧压紧装置(5),另一齿轮对应设置有容纳孔(6),所述弹簧压紧装置(5)位于容纳孔(6)内,所述弹簧压紧装置(5)设置有弹性伸缩的顶销(51),所述顶销(51)的弹性伸缩方向与主副齿轮的径向相垂直,所述容纳孔(6)的内壁具有顶压工作面,所述弹性顶销(51)的头部与顶压工作面接触压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主副齿轮结构,包括主齿轮(2)和副齿轮(3),所述主齿轮(2)和副齿轮(3)同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2)和副齿轮(3)中其中一齿轮安装有弹簧压紧装置(5),另一齿轮对应设置有容纳孔(6),所述弹簧压紧装置(5)位于容纳孔(6)内,所述弹簧压紧装置(5)设置有弹性伸缩的顶销(51),所述顶销(51)的弹性伸缩方向与主副齿轮的径向相垂直,所述容纳孔(6)的内壁具有顶压工作面,所述弹性顶销(51)的头部与顶压工作面接触压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齿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压紧装置(5)安装于主齿轮(2)上,所述容纳孔(6)开设于副齿轮(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齿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压紧装置(5)还包括弹簧、支座(55)和螺母(56),所述支座(55)安装于主齿轮(2)或者副齿轮(3)上,支座(55)上开设有与顶销(51)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顶销(51)穿过通孔并且头部和尾部延伸出通孔,所述螺母(56)连接于顶销(51)的尾部,所述弹簧套装于顶销(51)上并且压缩于顶销(51)的头部与支座(55)之间,所述顶销(51)尾部螺纹旋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富翠邱勇张彧李凯马亮邹洪田涛
申请(专利权)人: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