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装置及轴流风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81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噪装置及轴流风机。包括第一降噪组件和第二降噪组件。第一降噪组件包括第一基壳,所述第一基壳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第二端及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一排放通道;所述第一排放通道的内壁贴合有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消音棉。第二降噪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降噪组件,所述第二降噪组件包括第二基壳,所述第二基壳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第二端及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二排放通道,所述第二排放通道的内壁贴合有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消音网,及所述第二排放通道的内壁开设有若干贯通至所述第二基壳外壁的出风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噪装置及轴流风机
本技术涉及风机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降噪装置及轴流风机。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风机已经普遍应用于消防、隧道、矿井、船舶和车辆等领域的除尘、排风和冷却。风机的应用场景广泛,且工作效率高。例如刚丰收的谷物可利用风机进行烘干,并且可利用风机去除谷物中干瘪的空壳粒子,操作简单且可行性强。现有技术中,轴流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因振动较大,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工作人员长期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中工作,听觉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健康。并且轴流风机经过长时间振动,其稳定性也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包括:第一降噪组件,包括第一基壳,所述第一基壳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第二端及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一排放通道;所述第一排放通道的内壁贴合有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消音棉;第二降噪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降噪组件,所述第二降噪组件包括第二基壳,所述第二基壳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第二端及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二排放通道,所述第二排放通道的内壁贴合有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消音网,及所述第二排放通道的内壁开设有若干贯通至所述第二基壳外壁的出风孔。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排放通道自所述第一基壳的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一基壳的所述第二端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第一基壳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排放通道自所述第二基壳的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基壳的所述第二端方向延伸,且不与所述第二基壳的所述第二端相贯通。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基壳内壁朝向其所述第一端的位置设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基壳朝向其所述第一端的位置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背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设有配合部;其中,所述第二降噪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降噪组件时,所述安装部和所述配合部相抵持配合,且所述握持部朝向所述配合部的一端抵顶于所述第一基壳的所述第一端。可选择地,所述安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配合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降噪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降噪组件时,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相螺接配合。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基壳的所述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放通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基壳的所述第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排放通道连通的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相连通。可选择地,所述第二降噪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降噪组件时,所述第二基壳和所述第一基壳之间形成有自所述安装部延伸至所述出风口的间隙,形成的所述间隙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排放通道内的气体经所述出风孔输送至所述出风口。可选择地,每一所述出风孔的内壁均覆盖有消音涂层。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轴流风机,包括上述降噪装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外部的气体从第二基壳的进风口进入第二排放通道内,第二排放通道的内壁贴合有消音网,气体因流动产生的噪声部分被消音网吸收,使得经出风孔进入第一排放通道的气体噪声降低。同时在第一排放通道的内壁贴合有消音棉,可进一步降低气体在第一排放通道内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噪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降噪装置的第一降噪组件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降噪装置的第二降噪组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噪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降噪装置的第一降噪组件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降噪装置的第二降噪组件的剖视图。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噪装置100,包括第一降噪组件1和第二降噪组件2。第一降噪组件1包括第一基壳11,第一基壳11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111、第二端112及自第一端111延伸至第二端112的第一排放通道115,且第一排放通道115贯穿第一基壳11的第二端112。第一排放通道115的内壁贴合有自第一端111延伸至第二端112的消音棉12。第二降噪组件2安装于第一降噪组件1,第二降噪组件2包括第二基壳21,第二基壳21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215、第二端216及自第一端215延伸至第二端216的第二排放通道212,且第二排放通道212不与第二基壳21的第二端216相贯通。第二排放通道212的内壁贴合有自第一端215延伸至第二端216的消音网23,及第二排放通道212的内壁开设有若干贯通至第二基壳21外壁的出风孔21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100,外部的气体从第二基壳21的进风口217进入第二排放通道212内,第二排放通道212的内壁贴合有消音网23,气体因流动产生的噪声部分被消音网23吸收,使得经出风孔213进入第一排放通道115的气体噪声降低。同时在第一排放通道115的内壁贴合有消音棉12,可进一步降低气体在第一排放通道115内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参见图1至图3,第一基壳11的第二端112设有与第一排放通道115连通的出风口114。第二基壳21的第一端215设有与第二排放通道212连通的进风口217。第二降噪组件2安装于第一降噪组件1时,进风口217和出风口114相连通。继续参见图1至图3,第一基壳11内壁朝向其第一端111的位置设有安装部113,第二基壳21朝向其第一端215的位置设有握持部214。握持部214背离第一端215的一侧设有配合部211。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降噪组件,包括第一基壳,所述第一基壳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第二端及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一排放通道;所述第一排放通道的内壁贴合有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消音棉;/n第二降噪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降噪组件,所述第二降噪组件包括第二基壳,所述第二基壳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第二端及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二排放通道,所述第二排放通道的内壁贴合有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消音网,及所述第二排放通道的内壁开设有若干贯通至所述第二基壳外壁的出风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降噪组件,包括第一基壳,所述第一基壳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第二端及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一排放通道;所述第一排放通道的内壁贴合有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消音棉;
第二降噪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降噪组件,所述第二降噪组件包括第二基壳,所述第二基壳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第二端及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二排放通道,所述第二排放通道的内壁贴合有自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的消音网,及所述第二排放通道的内壁开设有若干贯通至所述第二基壳外壁的出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放通道自所述第一基壳的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一基壳的所述第二端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第一基壳的所述第二端;
所述第二排放通道自所述第二基壳的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基壳的所述第二端方向延伸,且不与所述第二基壳的所述第二端相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壳内壁朝向其所述第一端的位置设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基壳朝向其所述第一端的位置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背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余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德惠特种风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