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气门连接法兰中置的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773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27
一种节气门连接法兰中置的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克服了现有技术节气门连接法兰侧面设置,对稳压腔和气道的结构要求高,以及在气道上布置有焊接筋,容易出现虚焊或焊缝过大,直接影响进气均匀性的问题,特征是在上片壳体的下表面设有上焊接筋,在下片壳体的上表面设有下焊接筋,上片壳体和下片壳体分别注塑后焊接结合为一体,上片壳体的封头内壁设有2个左右对称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在稳压腔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用于与节气门连接的节气门连接法兰,有益效果是可以使节气门进气口到4个气道的路径长度更加接近,且焊接面为一个仅仅设在稳压腔结合面的平面,在气道上不存在焊接面,有效的降低了进气阻力,保证了进气的均匀性和流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气门连接法兰中置的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
本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
,特别是一种节气门连接法兰中置的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节气门连接法兰设置在进气歧管的侧面,这样的结构对进气歧管稳压腔的结构和气道的结构要求都比较高,如申请号为CN201310126099.5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及包括该进气歧管的汽车发动机,该专利技术所述进气歧管包括稳压腔和至少两个与稳压腔连通的气道,稳压腔上设有用于与节气门连接的进气口,其中,气道与稳压腔接合处采用使气体通过进气口在稳压腔中稳压后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气道的不等倒圆角结构。优选地,在气道与稳压腔连接处,单个气道垂直于进气方向的倒圆角大于沿着进气方向的倒圆角;在气道与稳压腔连接处,沿着进气方向的首气道的倒圆角大于尾气道的倒圆角,且中间气道的倒圆角小于首气道和尾气道的倒圆角。该专利技术的结构能有效地减少进气压损,降低各缸气道压损的差异,在增加各缸进气量的同时,也保证各缸进气量的均匀性,以此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及经济性。但是,该专利技术所述与节气门连接的进气口仍然是在进气歧管的侧面的,为了保证各缸的进气量均匀性,对稳压腔的结构和气道的结构设计要求都很高,所以在气道与稳压腔连接处以及4个气道均采用不等倒圆角结构,结构复杂,也增加了加工的难度,增加了制造成本,此外,现有技术中包该专利技术,在气道上都设有焊接筋,容易出现虚焊或焊缝过大的问题,直接影响进气的均匀性。申请号为CN201520165669.6的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防结冰结构”,该技术包括进气歧管本体以及串气进气管,所述进气歧管本体后侧内具有稳压腔,其后侧下表面具有连通所述稳压腔的节气门体连接口,所述进气歧管本体的前侧内具有与所述稳压腔连通的多个左右平行排列的气道,该进气歧管本体的前侧下表面具有多个气道出口,该技术所述与节气门连接的进气口设置在进气歧管本体的后侧,且在后侧下表面具有连通所述稳压腔的节气门体连接口,这样的结构,气体进入稳压腔后会冲击稳压腔的内壁,然后向多个左右平行排列的气道分气,容易造成气体的流动性差和不顺畅的问题,压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和缺陷,提供一种稳压腔和气道结构简单,进气均匀且进气顺畅、压损较小的节气门连接法兰中置的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上片壳体、下片壳体和稳压腔,在所述稳压腔的下部设有与稳压腔连通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和第四气道,在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和第四气道的出气口设有缸体连接法兰,在所述上片壳体的下表面上设有上焊接筋,在下片壳体的上表面设有下焊接筋,所述上片壳体和下片壳体分别注塑后通过上焊接筋的焊接平面与下焊接筋的焊接平面焊接结合为一体,在上片壳体的封头内壁与下片壳体内气道的上端形成稳压腔,在稳压腔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用于与节气门连接的节气门连接法兰。所述上片壳体的封头内壁设有2个左右对称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与第二圆弧面圆滑过渡,且所述第一圆弧面还与进气口圆滑过渡,所述第二圆弧面还与下片壳体的内壁圆滑过渡,使稳压腔的内顶部形成一个左右对称的由2个圆弧面圆滑过渡的大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300±10mm,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30±5mm。在所述上片壳体的前表面还分别设有传感器安装孔、用于连接曲轴箱通风管的PCV管接头、用于连接碳罐电磁阀的快插接头和用于刹车真空助力的强脱管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稳压腔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节气门连接法兰,节气门连接法兰的中间通孔为与节气门连通的进气口,这样可以使节气门进气口到4个气道的路径长度更加接近,使得气体通过进气口在稳压腔中稳压后更加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气道,经试验分析,各个气道进气不均匀性控制在±3%之内。(2)本技术所述上片壳体的封头内壁设有2个左右对称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与第二圆弧面圆滑过渡,且所述第一圆弧面还与进气口圆滑过渡,所述第二圆弧面还与下片壳体的内壁圆滑过渡,使稳压腔内顶部形成一个左右对称的由两个圆弧面圆滑过渡的大圆弧面,有效的降低了进气阻力,可以使气体进入第一气道和第四气道的流动路径更平顺,使得进气歧管具有更好的流动性。(3)本技术在上片壳体的下表面上设有上焊接筋,在下片壳体的上表面设有下焊接筋,所述上片壳体和下片壳体分别注塑后通过上焊接筋的焊接平面与下焊接筋的焊接平面焊接结合为一体,焊接面为一个仅仅设在稳压腔结合面的平面,在气道上不存在焊接面,避免了在气道上焊接容易出现虚焊或焊缝过大的问题,能更有效地减少进气压损,进一步保证了进气的均匀性和流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2的A-A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中;1.进气口,2.上片壳体,3.稳压腔,4.传感器安装孔,5.上焊接筋,6.下焊接筋,7.下片壳体,8.缸体连接法兰,9.第一圆弧面,10.第二圆弧面,11.第一气道,12.第二气道,13.第三气道,14.第四气道,15.PCV管接头16.快插接头,17.强脱管接头18.节气门连接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有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上片壳体2和下片壳体7,在上片壳体2的下表面上设有上焊接筋5,在下片壳体7的上表面设有下焊接筋6,所述上片壳体2和下片壳体7分别注塑后通过上焊接筋5的焊接平面与下焊接筋6的焊接平面焊接结合为一体,在上片壳体2的封头内壁与下片壳体7内气道的上端形成稳压腔3,在稳压腔3的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用于与节气门连接的节气门连接法兰18,节气门连接法兰18的中间通孔为与节气门连通的进气口1,在所述稳压腔3的下部设有与稳压腔3连通第一气道11、第二气道12、第三气道13和第四气道14,在第一气道11、第二气道12、第三气道13和第四气道14的出气口设有缸体连接法兰8,在所述上片壳体2的前面还分别设有传感器安装孔4、用于连接曲轴箱通风管的PCV管接头15、用于连接碳罐电磁阀的快插接头16和用于刹车真空助力的强脱管接头17。所述上片壳体2的封头内壁设有2个左右对称的第一圆弧面9和第二圆弧面10,所述第一圆弧面9的圆弧半径为300±10mm,所述第二圆弧面10的圆弧半径为30±5mm,所述第一圆弧面9与第二圆弧面10圆滑过渡,且所述第一圆弧面还与进气口圆滑过渡,所述第二圆弧面还与下片壳体的内壁圆滑过渡,使稳压腔内顶部形成一个左右对称的由2个圆弧面圆滑过渡的大圆弧面,有效的降低了进气阻力,可以使节气门进气口到4个气道的路径长度更加接近,使得气体通过进气口在稳压腔中稳压后更加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气道,并可以使气体进入第一气道和第四气道的流动路径更平顺,使得进气歧管具有更好的流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气门连接法兰中置的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上片壳体(2)、下片壳体(7)和稳压腔(3),在所述稳压腔(3)的下部设有与稳压腔(3)连通第一气道(11)、第二气道(12)、第三气道(13)和第四气道(14),在第一气道(11)、第二气道(12)、第三气道(13)和第四气道(14)的出气口设有缸体连接法兰(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片壳体(2)的下表面上设有上焊接筋(5),在下片壳体(7)的上表面设有下焊接筋(6),所述上片壳体(2)和下片壳体(7)分别注塑后通过上焊接筋(5)的焊接平面与下焊接筋(6)的焊接平面焊接结合为一体,在上片壳体(2)的封头内壁与下片壳体(7)内气道的上端形成稳压腔(3),在稳压腔(3)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用于与节气门连接的节气门连接法兰(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气门连接法兰中置的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上片壳体(2)、下片壳体(7)和稳压腔(3),在所述稳压腔(3)的下部设有与稳压腔(3)连通第一气道(11)、第二气道(12)、第三气道(13)和第四气道(14),在第一气道(11)、第二气道(12)、第三气道(13)和第四气道(14)的出气口设有缸体连接法兰(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片壳体(2)的下表面上设有上焊接筋(5),在下片壳体(7)的上表面设有下焊接筋(6),所述上片壳体(2)和下片壳体(7)分别注塑后通过上焊接筋(5)的焊接平面与下焊接筋(6)的焊接平面焊接结合为一体,在上片壳体(2)的封头内壁与下片壳体(7)内气道的上端形成稳压腔(3),在稳压腔(3)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用于与节气门连接的节气门连接法兰(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气门连接法兰中置的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平李岳郑宝龙刘禹辰郑为鼻姜洁徐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天新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