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3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包括边坡,所述边坡上铺设置有固定网层,所述固定网层外周设置有水泥加固层,所述边坡内水平设置有导流管组,所述边坡坡脚设置有集水排水组件,所述边坡内设置有灰土垫层,因此通过在基坑边坡上设置固定网层和水泥加固层,便于强化边坡的结构强度,同时设置灰土垫层可替换表面的湿陷性黄土,减少松动,通过在边坡内水平设置导流管组将边坡内的渗水集中引导至集水排水组件内,集水排水组件将泥水集中排走,避免大量的渗水在边坡内积聚过多,整个结构稳固,排水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使结构物大幅度沉降、开裂、倾斜,甚至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因此,在黄土地区修筑桥涵等结构物时,应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有可靠的判定方法和全面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工程措施,防止或消除它的湿陷性,这个过程称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如专利号CN205742216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软弱地质基坑放坡开挖组合式支护结构,包括边坡,所述边坡上间隔设置有横向和纵向均等间距的多个桩,每个所述桩在每层土方开挖前垂直向下插入边坡,所述边坡上间隔设置有横向和纵向均等间距的多个土钉,每个所述土钉在每层土方开挖后插入边坡,所述桩和所述土钉在边坡上交错布置。它通过在边坡逐层开挖前施工桩对软弱土层进行护坡处理,保证在每层土方开挖前就存在支护结构。但是,上述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其边坡土质较为松软潮湿时,或者当夏季降水量较大时,容易在基坑内蓄积雨水,侵蚀边坡,同时基坑边坡上端也易遭受侵蚀,排水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排水能力强,适应湿陷性黄土土质。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包括边坡,所述边坡上铺设有固定网层,所述固定网层外周设有水泥加固层,所述边坡内水平设有导流管组,所述边坡坡脚设有集水排水组件,所述边坡内设有灰土垫层。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基坑边坡上设置固定网层和水泥加固层,便于强化边坡的结构强度,同时设置灰土垫层可替换表面的湿陷性黄土,减少松动,通过在边坡内水平设置导流管组将边坡内的渗水集中引导至集水排水组件内,集水排水组件将泥水集中排走,避免大量的渗水在边坡内积聚过多,整个结构稳固,排水能力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排水组件包括自所述边坡顶端竖直插入固定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外周壁分布有渗孔,所述边坡坡脚设有水平插入固定的引流管。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流管,可将方便边坡内的积蓄的降水沿渗孔渗入导流管,并由引流管排出,减少下雨时积水在边坡顶部积聚,提供结构的排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边坡坡脚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管伸入所述引流槽内,所述引流槽一端设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上设有输送管通往排水井。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于边坡设置引流槽,便于自引流管接收泥水,方便快速将泥水集中收集和缓存,同时开启输送泵将泥水沿输送管输送至排水井,增强了装置的排水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槽上上设有除泥盖板,所述引流槽一侧设有除泥刮板。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除泥盖板可在引流槽内积聚泥沙时打开,并用除泥刮板将泥沙清除,避免泥沙在引流槽内聚集过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边坡内嵌设有若干微型桩,所述微型桩附加土体内灌注有水泥强化层,所述微型桩直径为0.15m,所述微型桩长度为3-4m。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于边坡内设置微型桩,便于连接边坡和水泥加固层,强化了整体的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网层与所述边坡间设有防水土工布层,所述防水土工布层通过定位栓与所述边坡固定。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水土工布层可减少边坡内的潮湿黄土包含的水分渗入固定网层和水泥加固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泥加固层呈倒扣的“C”型结构,所述引流管自所述水泥加固层下端伸出。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倒扣的“C”型结构的水泥加固层,方便将边坡坡面完全覆盖,覆盖完全,防护彻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边坡坡脚处浇筑有防渗护坡。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渗护坡便于对水泥加固层进行支撑,同时避免基坑边坡坡脚的积水渗入地面。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披露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包括边坡,边坡上铺设有固定网层,固定网层外周设有水泥加固层,边坡内水平设有导流管组,边坡坡脚设有集水排水组件,边坡内设有灰土垫层,因此通过在基坑边坡上设置固定网层和水泥加固层,便于强化边坡的结构强度,同时设置灰土垫层可替换表面的湿陷性黄土,减少松动,通过在边坡内水平设置导流管组将边坡内的渗水集中引导至集水排水组件内,集水排水组件将泥水集中排走,避免大量的渗水在边坡内积聚过多,整个结构稳固,排水能力强;2.于边坡内设置微型桩,便于连接边坡和水泥加固层,强化了整体的结构强度;3.于边坡设置引流槽,便于自引流管接收泥水,方便快速将泥水集中收集和缓存,同时开启输送泵将泥水沿输送管输送至排水井,增强了装置的排水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边坡;2、固定网层;3、水泥加固层;4、导流管组;5、集水排水组件;6、灰土垫层;7、防水土工布层;8、定位栓;9、导流管;10、渗孔;11、引流管;12、引流槽;13、输送泵;14、输送管;15、防渗护坡;16、微型桩;17、水泥强化层;18、除泥盖板;19、除泥刮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披露了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包括边坡1,边坡1以湿陷性黄土为主体,边坡1上铺设置有固定网层2,固定网层2外周设置有水泥加固层3,边坡1内水平设置有导流管9组4,边坡1坡脚设置有集水排水组件5,边坡1内设置有灰土垫层6,固定网层2与边坡1间设置有防水土工布层7,防水土工布层7通过定位栓8与边坡1固定。因此通过在基坑边坡1上设置固定网层2和水泥加固层3,便于强化边坡1的结构强度,同时设置灰土垫层6可替换表面的湿陷性黄土,减少松动,通过在边坡1内水平设置导流管9组4将边坡1内的渗水集中引导至集水排水组件5内,集水排水组件5将泥水集中排走,避免大量的渗水在边坡1内积聚过多,设置防水土工布层7可减少边坡1内的潮湿黄土包含的水分渗入固定网层2和水泥加固层3,整个结构稳固,排水能力强。参照图2和图3,集水排水组件5包括自边坡1顶端竖直插入固定的导流管9,导流管9外周壁分布有渗孔10,边坡1坡脚设置有水平插入固定的引流管11,边坡1坡脚设置有引流槽12,引流管11伸入引流槽12内,引流槽12一端设置有输送泵13,输送泵13上设置有输送管14通往排水井,因此设置导流管9,可将方便边坡1内的积蓄的降水沿渗孔10渗入导流管9,并由引流管11排出,于边坡1设置引流槽12,便于自引流管11接收泥水,方便快速将泥水集中收集和缓存,同时开启输送泵13将泥水沿输送管14输送至排水井,增强了装置的排水能力,减少下雨时积水在边坡1顶部积聚。参照图2和图3,为了强化整体结构,水泥加固层3呈倒扣的“C”型结构,引流管11自水泥加固层3下端伸出,边坡1坡脚处浇筑有防渗护坡15,此外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包括边坡(1),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1)上铺设有固定网层(2),所述固定网层(2)外周设有水泥加固层(3),所述边坡(1)内水平设有导流管(9)组(4),所述边坡(1)坡脚设有集水排水组件(5),所述边坡(1)内设有灰土垫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包括边坡(1),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1)上铺设有固定网层(2),所述固定网层(2)外周设有水泥加固层(3),所述边坡(1)内水平设有导流管(9)组(4),所述边坡(1)坡脚设有集水排水组件(5),所述边坡(1)内设有灰土垫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排水组件(5)包括自所述边坡(1)顶端竖直插入固定的导流管(9),所述导流管(9)外周壁分布有渗孔(10),所述边坡(1)坡脚设有水平插入固定的引流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1)坡脚设有引流槽(12),所述引流管(11)伸入所述引流槽(12)内,所述引流槽(12)一端设有输送泵(13),所述输送泵(13)上设有输送管(14)通往排水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基坑开挖支护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洋马宝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永夷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