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铺砖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47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施工的领域的一种路面铺砖体系,旨在解决透水路面修复的问题,其包括原状土层和两侧的路沿,原状土层的主要成分为原状土,路沿为预制的混凝土路沿,沿路面的行走方向铺设,原状土层上方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相互平行的的支撑墙,支撑墙沿行走方向铺设,支撑墙与路沿平行,支撑墙远离原状土层的一端设有路面砖,路面砖朝向原状土层的一侧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支撑墙抵紧,相邻支撑墙之间设有与路面砖朝向原状土层一侧抵接的透水路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证路面稳定形和透水性的情况下提高路面修复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铺砖体系
本技术涉及路面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路面铺砖体系。
技术介绍
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关键,其中人行道建设工程作为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工艺技术,施工质量还是养护水平斗备受关注,而在人行道的规划、设计建设方案中,人行道砖的选取和人行道路面结构这两方面尤其重要。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57116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同向铺设路面砖的透水性路面砖承载体系,所述路面砖承载体系有数个透水种植模框拼合而成;插接后相邻的透水种植模框之间形成种植槽;透水种植模框包括模框本体,所述透水种植模框包括一体成型的模框本体,所述模框本体上设有四组透水种植模框单元,四组透水种植模框单元同向交错设置;相邻的路面砖容纳槽之间形成种植槽,模框本体的四个侧面中相邻的一组侧面对应设有扣合槽和扣合榫;模框本体的相邻的一组侧面对应设有托板和托板容纳槽;模框本体的底部上对应每个路面砖容纳槽位置均设有数个支撑柱。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透水种植模框通过托板和托板容纳槽连接,一个透水种植模框压在相邻的两个透水种植模框上方,同时被另两个相邻的透水种植模框压在其上方,当一个透水种植模框发生损坏,就需要挖开压在其上方的的透水种植模块上,而其他的透水种植模框同样被另两个透水种植模框压着,需要进行大量的拆除工作,因此在更换时透水种植模框时工作量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面铺砖体系,其具有保证路面稳定形和透水性的情况下提高路面修复效率的效果。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路面铺砖体系,包括原状土层和两侧的路沿,所述原状土层上方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相互平行的支撑墙,所述支撑墙远离原状土层的一端设有路面砖,所述路面砖朝向原状土层的一侧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支撑墙抵紧,相邻所述支撑墙之间设有与路面砖朝向原状土层一侧抵接的透水路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砖的两端由相邻的支撑墙支撑,支撑墙为路面砖提供主要的支撑力,相邻支撑墙中间的透水路基为路面砖的中间部位提供支撑力,减少路面砖从中间折断的概率,延长路面砖的使用时间;在下雨天雨水可以由相邻路面砖之间的缝隙渗入透水路基中,在通过透水路基渗入原状土层中,减少路面的积水,雨水渗入原状土层的同时为地下水提供来源,保证地下水的充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墙朝向原状土层的一侧设有若干沿支撑墙均匀分布的灌注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装桩对支撑墙形成支撑,缓解原状土层的塌陷对支撑墙的影响,即使原状土层发生轻微的塌陷,灌注桩可以对支撑墙形成支撑,减少支撑墙的断裂和塌陷,稳定路面的平坦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灌注桩朝向支撑墙的一端露出原状土层且进行凿毛处理形成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桩的一端置于支撑墙内,且灌注桩表面的凹孔可以扩大支撑墙与灌注桩的连接面积,使二者连接的更加稳定,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灌注桩和支撑墙均有钢筋混凝土浇注,所述灌注桩朝向支撑墙的一端设有与支撑墙内的钢筋和灌注桩内的钢筋连接的固定钢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桩和支撑墙有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增加二者自身的结构强度,进一步二者内部的钢筋通过固定钢筋连接,然后再浇注混凝土,加强二者连接的紧密型,使二者几乎融为一体,提高二者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提高路面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沿平行于所述支撑墙方向相邻的路面砖设有间隔,于所述间隔内透水路基远离原状土层的一侧设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上设有绿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天雨水从间隔穿过路面砖渗入透水路基,再经过透水路基渗入原状土层,扩大渗水的面积,加速雨水渗透的速度,使更多的水能及时穿过路面砖,处于路面砖以下,而不是留在路面砖上方,减少雨天路面积水,间隔中的绿植在夏季可以释放一部风水分,有利于城市道路的降温,减少水土的流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路基包括碎石,所述碎石之间设有土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碎石和土壤的混合物将相邻的支撑墙之间的空间填充,碎石之间具有较大的缝隙,有利于雨水的渗透,提高雨水渗透的速度,同时碎石可以维持相邻支撑墙之间的空间,减少支撑墙发生倾斜。进一步碎石之间的土壤,可以储存一部分的水分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使透水路基拥有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城市道路的降温,还可以减小种植土的的流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墙上设有容纳路面砖的凹槽,所述路面砖背离原状土层的一侧不低于支撑墙背离原状土层的一侧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墙上的凹槽可以减少路面砖的位移,提高路面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支撑墙上设有若干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孔使每个透水夹层连通,使雨水在渗透过程中雨水可以自由渗透如不同的支撑墙之间,使地下水更加均匀,减少由于原状土层的不同对不同区域渗水速度的影响,使不同的区域能达到均匀渗水,减少只有某一处出现积水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支撑墙为路面砖提供主要的支撑力,下雨天雨水可以由相邻路面砖之间的缝隙渗入透水路基中,减少路面的积水;2.灌装桩对支撑墙形成支撑,缓解原状土层的塌陷对支撑墙的影响;3.间隔扩大渗水的面积,加速雨水渗透的速度,间隔中的绿植在夏季可以释放一部风水分,有利于城市道路的降温;4.支撑墙上的凹槽可以减少路面砖的位移,提高路面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路面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4使图1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原状土层;11、路沿;2、支撑墙;21、凹槽;22、灌注桩;23、钢筋;24、固定钢筋;25、凹孔;26、透水孔;3、路面砖;31、间隔;4、透水路基;41、碎石;42、土壤;5、种植土;51、绿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路面铺砖体系,包括原状土层1和两侧的路沿11,原状土层1的主要成分为原状土,路沿11为预制的混凝土路沿11,沿路面的行走方向铺设,原状土层1上方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相互平行的的支撑墙2,本实施例中,支撑墙2沿行走方向铺设,支撑墙2与路沿11平行,支撑墙2远离原状土层1的一端设有路面砖3,路面砖3朝向原状土层1的一侧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支撑墙2抵紧,相邻支撑墙2之间设有与路面砖3朝向原状土层1一侧抵接的透水路基4。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为了提高支撑墙2的稳定形,支撑墙2朝向原状土层1的一侧设有若干沿支撑墙2均匀分布的灌注桩22。灌注桩22朝向支撑墙2的一端露出原状土层1且进行凿毛处理形成不规则的凹孔25;有利于支撑墙2和灌注桩22稳定紧密的连接。灌注桩22和支撑墙2均有钢筋23混凝土浇注,灌注桩22朝向支撑墙2的一端设有与支撑墙2内的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面铺砖体系,包括原状土层(1)和两侧的路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状土层(1)上方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相互平行的支撑墙(2),所述支撑墙(2)远离原状土层(1)的一端设有路面砖(3),所述路面砖(3)朝向原状土层(1)的一侧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支撑墙(2)抵紧,相邻所述支撑墙(2)之间设有与路面砖(3)朝向原状土层(1)一侧抵接的透水路基(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铺砖体系,包括原状土层(1)和两侧的路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状土层(1)上方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相互平行的支撑墙(2),所述支撑墙(2)远离原状土层(1)的一端设有路面砖(3),所述路面砖(3)朝向原状土层(1)的一侧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支撑墙(2)抵紧,相邻所述支撑墙(2)之间设有与路面砖(3)朝向原状土层(1)一侧抵接的透水路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铺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墙(2)朝向原状土层(1)的一侧设有若干沿支撑墙(2)均匀分布的灌注桩(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面铺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22)朝向支撑墙(2)的一端露出原状土层(1)且进行凿毛处理形成凹孔(2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路面铺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22)和支撑墙(2)均有钢筋(23)混凝土浇注,所述灌注桩(22)朝向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春龙刘恒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永夷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