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接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63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接口技术领域的一种管道接口结构,其包括管路,靠近所述管路一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三组转动接头,每一所述转动接头上转动连接有卡板,所述管路另一端端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供所述卡板嵌合的卡槽,所述卡槽与卡板对应设置,且沿所述限位环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卡板与转动接头连接处设置有使卡板趋于向卡槽底壁一侧运动的扭簧,所述管路上还设置有连接两相邻管路的锁紧组件。设计管道接口结构,通过弹性卡板与卡槽的卡接,使得管路与另一管路的卡接,实现管路与另一管路的预定位,便于管路安装,提高管路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接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管道接口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接口结构。
技术介绍
管道是一种通过管路、管路联接件和阀门等连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目前,管道应用于矿采、煤炭、电力、石油、海湖化工、海洋工程以及公用事业等多个领域,其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公告号为CN2035712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接口结构的管道,其包括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设有第一凸起模块,且所述第一凸起模块设为锥台结构,所述第二端口设有第二凸起模块,所述第二凸起模块中间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槽口的直径大于凹槽底部的直径,所述锥台结构放置于凹槽内部,所述第一凸起模块内部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凸起模块的内径与第一端口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内径与第二端口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凸起模块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凸起模块上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经过锁紧螺栓紧固。该具有接口结构的管道的安装过程为,将管道的第一端口正对另一管道的第二端口,使得管道的第一凸起模块正对另一管道的凹槽,调节管道,使得管道第一凸起模块上的第一螺栓孔与另一管道第二凸起模块的第二螺栓孔对正,然后安装锁紧螺栓,使得管道与另一管道紧固。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调节管道或另一管道,使的管道第一凸起模块上的第一螺栓孔与另一管道第二凸起模块的第二螺栓孔对正,而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是否对正通过操作人员判断,当操作人员判断出现失误时,锁紧螺栓无法安装,需要重新调节,影响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管道接口结构,通过弹性卡板与卡槽的卡接,使得管路与另一管路的卡接,实现管路与另一管路的预定位,便于管路安装,提高管路安装效率。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道接口结构,包括管路,靠近所述管路一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三组转动接头,每一所述转动接头上转动连接有卡板,所述管路另一端端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供所述卡板嵌合的卡槽,所述卡槽与卡板对应设置,且沿所述限位环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卡板与转动接头连接处设置有使卡板趋于向卡槽底壁一侧运动的扭簧,所述管路上还设置有连接两相邻管路的锁紧组件。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对两管路进行安装时,先将管路设有转动接头一端正对另一管路设有限位环一端,调节管路,管路带动转动接头运动,转动接头带动卡板运动,当卡板运动至与另一管路的限位环抵接时,限位环推动卡板转动,扭簧发生形变,当管路与另一管路的端部接触时,转动管路,管路带动转动接头转动,转动接头带动卡板与扭簧转动,转动至卡板正对卡槽时,扭簧恢复,推动卡板运动,使得卡板嵌入卡槽内,然后调节锁紧组件,连接管路与另一管路;设计的管道接口结构,通过弹性卡板与卡槽的卡接,使得管路与另一管路的卡接,实现管路与另一管路的预定位,便于管路安装,提高管路安装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板包括一体设置的连接段和卡接段,所述连接段远离卡接段一端与转动接头连接,所述卡接段截面呈扇形设置。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一体设计的卡板,其连接段可与卡槽进行卡接,卡接段可与限位环端部进行卡接,实现管路与另一管路的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路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插接环,所述管路另一端开设有供所述插接环插接的嵌槽,且所述连接段可与插接环内壁抵接。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插接环与嵌槽,可使管路与另一管路进行初步定位,便于管路与另一管路的安装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环外周套设有橡胶垫圈。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橡胶垫圈,可减小管路与另一管路连接的间隙,提高管路连接的防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环内径大于限位环内径。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插接环内径大于限位环,可避免插接环对卡板的干扰,使卡板可与卡槽进行卡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路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套环,所述管路另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套环。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第一安装套环与第二安装套环,便于锁紧组件对两管路进行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套环开设的至少三组沿第一安装套环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沿第一安装套环轴向方向设置,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套环开设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沿第二安装套环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均嵌设有套管螺母,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套管螺母螺纹连接的螺纹杆。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两管路时,先将管路设有转动接头一端正对另一管路设有限位环一端,调节管路,管路带动转动接头运动,转动接头带动卡板运动,同时,管路带动插接环运动,运动至插接环嵌入嵌槽内时,管路上的卡板与另一管路上的限位环端面卡接,在运动过程中,限位环推动卡板转动,扭簧发生形变,当管路与另一管路的端部接触时,转动管路,管路带动转动接头转动,转动接头带动卡板与扭簧转动,转动至卡板正对卡槽时,扭簧恢复,推动卡板运动,使得卡板嵌入卡槽内,转动螺纹杆,螺纹杆与套管螺母螺纹连接,直至管路与另一管路紧固;设计的锁紧组件,可使管路与另一管路连接更加牢靠,并减小两管路连接处的间隙,提高密封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杆一端设置有转柄。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转柄,可对螺杆集中施力,便于螺纹杆转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该管道接口结构,通过弹性卡板与卡槽的卡接,使得管路与另一管路的卡接,实现管路与另一管路的预定位,便于管路安装,提高管路安装效率;二、该管道接口结构,设计的锁紧组件,可使管路与另一管路连接更加牢靠,并减小两管路连接处的间隙,提高密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面剖视图。附图标记:1、管路;2、卡板;21、卡接段;22、连接段;23、转动接头;3、限位环;31、卡槽;4、锁紧组件;41、第一安装套环;42、第二安装套环;43、套管螺母;44、第二安装孔;45、螺纹杆;46、第一安装孔;47、转柄;5、插接环;51、橡胶垫圈;52、嵌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管道接口结构,包括管路1,靠近管路1一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四组转动接头23,每一转动接头23上均转动连接有卡板2,靠近管路1另一端端部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3,限位环3上开设有供卡板2嵌合的卡槽31,卡槽31与卡板2对应设置,且沿限位环3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卡板2与转动接头23连接处设置有使卡板2趋于向卡槽31底壁一侧运动的扭簧,图中未示出,管路1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插接环5,管路1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1),靠近所述管路(1)一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三组转动接头(23),每一所述转动接头(23)上转动连接有卡板(2),所述管路(1)另一端端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环(3),所述限位环(3)上开设有供所述卡板(2)嵌合的卡槽(31),所述卡槽(31)与卡板(2)对应设置,且沿所述限位环(3)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卡板(2)与转动接头(23)连接处设置有使卡板(2)趋于向卡槽(31)底壁一侧运动的扭簧,所述管路(1)上还设置有连接两相邻管路(1)的锁紧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1),靠近所述管路(1)一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三组转动接头(23),每一所述转动接头(23)上转动连接有卡板(2),所述管路(1)另一端端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环(3),所述限位环(3)上开设有供所述卡板(2)嵌合的卡槽(31),所述卡槽(31)与卡板(2)对应设置,且沿所述限位环(3)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卡板(2)与转动接头(23)连接处设置有使卡板(2)趋于向卡槽(31)底壁一侧运动的扭簧,所述管路(1)上还设置有连接两相邻管路(1)的锁紧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2)包括一体设置的连接段(22)和卡接段(21),所述连接段(22)远离卡接段(21)一端与转动接头(23)连接,所述卡接段(21)截面呈扇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1)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插接环(5),所述管路(1)另一端开设有供所述插接环(5)插接的嵌槽(52),且所述连接段(22)可与插接环(5)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接口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安田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永夷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