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导轨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27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35
本申请公开了电梯导轨的固定装置,包括:横梁,固定在井道内且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自所述横梁起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夹持端,所述固定端开设有用于收容第一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安装在所述横梁上;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夹持端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合围以夹持所述电梯导轨,所述第二紧固件的紧固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平行。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提升了美观度;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导轨的固定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梯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梯导轨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导轨是由钢轨和连接板构成的电梯构件,它分为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从截面形状分为T形,L形和空心三种形式。导轨在起导向作用的同时,承受轿厢,电梯制动时的冲击力,安全钳紧急制动时的冲击力等。这些力的大小与电梯的载质量和速度有关,因此应根据电梯速度和载质量选配导轨。通常称轿厢导轨为主轨,对重导轨为副轨。相关技术中,家用电梯导轨通常采用导轨支架、压导板和紧固件进行连接固定。该技术方案能够满足电梯导轨的安装需要,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对设计和施工造成了困扰。例如全透明的的井道中,不方便在电梯导轨的后方支架布置压导板和紧固件;在例如,在形状不规则的井道中,电梯导轨的后方可能没有空间布置结构件。相应的,在实际安装中,压导板和紧固件安装繁琐,为了降低安装难度,紧固件常常裸露在外,在一些使用场景中显得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电梯导轨的固定装置,包括:横梁,固定在井道内且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自所述横梁起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夹持端,所述固定端开设有用于收容第一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安装在所述横梁上;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夹持端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合围以夹持所述电梯导轨,所述第二紧固件的紧固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平行。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可选的,所述夹持端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面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形状互补的限位凸块。可选的,所述限位槽包括和所述限位凸块相抵的槽底面和防止所述限位凸块移动的槽侧壁,所述槽侧壁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平行。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架上背向所述夹持端的一侧设有收容所述第二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贯穿所述限位凸块与所述夹持端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为一体结构,依次包括:固定座,位于所述固定端,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在该固定座上;第一延伸段,由所述固定座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端面处;第一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段朝向电梯导轨的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延伸段之间形成位于所述夹持端的第一导轨卡口。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架为一体结构,依次包括:第二延伸段,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凸块设在所述第二延伸段的端面处,所述第二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第二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二延伸段朝向电梯导轨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形成容置第二导轨卡口,所述第二导轨卡口与所述第一导轨卡口相对布置。可选的,所述电梯导轨的截面为T字形且包括基座以及连接于基座中部的导向部,其中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的夹持端和第二支架两者相配合部位的截面均为C字形以形成相应的导轨卡口且两者的导轨卡口相对布置将所述基座半包围。可选的,所述基座的厚度越靠近导向部越增厚,且增厚速率为V1;所述C字形的开口部位宽度越靠近导向部越增宽,且增厚速率为V2,且满足V2<V1。可选的,所述横梁内设有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布置的嵌条,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嵌条连接。可选的,所述横梁内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嵌条的安装槽,该安装槽朝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至少一部分开放以供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嵌条连接。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梯导轨的一侧设置结构件,即横梁,克服了固定装置对不同形状,不同外观要求的井道的适应性问题;同时为紧固件设置了安装孔,提高了紧固件的装配效果的同时避免了紧固件的暴露,提升了美观度;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电梯导轨的固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电梯导轨的固定框架示意图;图3为图1中放大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横梁;11、嵌条;12、安装槽;2、第一支架;21、固定端;211、第一安装孔;22、夹持端;221、限位槽;23、第一紧固件;3、第二支架;31、限位凸块;32、第二紧固件;33、第二安装孔;4、电梯导轨;41、基座;42、导向部;421、导向面;5、第一水平方向;6、第二水平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考图1至3,本申请公开了电梯导轨4的固定装置,包括:横梁1,固定在井道内且沿第一水平方向5延伸;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自横梁1起沿与第一水平方向5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6延伸,第一支架2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21和夹持端22,固定端21开设有用于收容第一紧固件23的第一安装孔211并通过第一紧固件23安装在横梁1上;第二支架3,第二支架3通过第二紧固件32安装在第一支架2上,第二支架3与夹持端22沿第二水平方向6合围以夹持电梯导轨4,第二紧固件32的紧固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6平行。第一支架2与横梁1固定,第二支架3与第一支架2固定并与第一支架2一起合围夹持电梯导轨4,电梯导轨4的运动趋势最终会受到横梁1的遏制,从而实现电梯导轨4的稳定安装。第一安装孔211在本申请中特指可以收容第一紧固件23的沉孔,在乘客的视角上无法支架观察到第一紧固件23,从而提供良好的井道外管。第一支架2作为固定力的传导部件也为横梁1的布置位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在井道内较为富裕的空间处布置,而不会影响到电梯导轨4的固定效果,提供了设计空间。在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之间需要良好的限位来实现对电梯导轨4的夹持。在一般的技术方案中,限位可以通过第二紧固件32施加的正压力带来的摩擦力实现。但是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电梯导轨4可能受到持续高频变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梯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横梁,固定在井道内且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n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自所述横梁起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夹持端,所述固定端开设有用于收容第一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安装在所述横梁上;/n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夹持端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合围以夹持所述电梯导轨,所述第二紧固件的紧固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固定在井道内且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自所述横梁起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夹持端,所述固定端开设有用于收容第一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安装在所述横梁上;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二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夹持端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合围以夹持所述电梯导轨,所述第二紧固件的紧固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端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面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形状互补的限位凸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和所述限位凸块相抵的槽底面和防止所述限位凸块移动的槽侧壁,所述槽侧壁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上背向所述夹持端的一侧设有收容所述第二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贯穿所述限位凸块与所述夹持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导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为一体结构,依次包括:
固定座,位于所述固定端,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在该固定座上;
第一延伸段,由所述固定座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延伸段的端面处;
第一夹持臂,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段朝向电梯导轨的一侧,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旭君戴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