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自救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270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梯自救逃生装置,包括嵌入式逃生梯、设于电梯轿厢的顶端的逃生窗、设于电梯轿厢的墙体上的若干层通孔、嵌入在电梯轿厢的墙体上的轴承、以及用于控制嵌入式逃生梯的每层阶梯沿所述通孔伸入或移出电梯轿厢的滚珠丝杠机构,所述滚珠丝杠机构包括丝杆、与丝杆螺纹配合连接的滚珠丝杆螺母、以及固定在滚珠丝杆螺母上的握把,所述握把设于电梯轿厢内,所述电梯轿厢的面板内设有一轴承,轴承的外圈固定或镶嵌在电梯轿厢的面板内,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滚珠丝杆螺母。采用上述结构后,其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方便,被困人员采用该电梯自救逃生装置,可以实现自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自救逃生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梯
,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电梯自救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曳引式电梯正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虽然目前的曳引式电梯在安全性上极其完善,但仍无法避免电梯因故障造成乘员被困于轿厢内的情形出现。目前常规的方法均是设置报警器,按下报警器后让乘员在轿厢内等待救援,但如果轿厢内的网络信号被干扰,且大楼物业没有及时发现电梯故障,则乘员极有可能被困较长时间,如果乘员内有身体不佳者,则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为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电梯自救逃生装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8829056U公开了一种智慧楼宇电梯逃生装置,该装置主要通过手动摇动使电梯升降的装置。其转动杆上固定有绳索盘和传动装置。使用时,通过手的力量来操作转动杆,从而控制整个电梯箱上下运动。因此,此种电梯升降装置仅可以让电梯上下运动,而不能让被困人员自行逃出,且在升降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造成二次事故,整个自救装置的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8916551U公开了一种垂直升降电梯逃生装置,此装置在电梯轿厢的内部设有爬梯组件,在电梯轿厢的顶部设有逃生窗,在电梯轿厢的外部设有逃生槽,逃生槽设于电梯井的墙壁上,逃生槽内设有若干个爬梯板、呼叫器、扩音器,其中呼叫器、扩音器与外界连接,虽然自救装置可以让人爬出电梯轿厢到逃生槽,然后通过求救装置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但是整个装置的结构过于复杂,需要在每一层安装有求救信号装置和逃生槽,成本高。而且,此种逃生装置仍然无法让被困人员通过自救的方式逃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电梯自救逃生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电梯自救逃生装置的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自救逃生装置,包括嵌入式逃生梯、设于电梯轿厢的顶端的逃生窗、设于电梯轿厢的墙体上的若干层通孔、嵌入在电梯轿厢的墙体上的轴承、以及用于控制嵌入式逃生梯的每层阶梯沿所述通孔伸入或移出电梯轿厢的滚珠丝杠机构,所述滚珠丝杠机构包括丝杆、与丝杆螺纹配合连接的滚珠丝杆螺母、以及固定在滚珠丝杆螺母上的握把,所述握把设于电梯轿厢内,使用时,通过旋转握把来带动滚珠丝杆螺母的旋转,从而控制丝杆的前后运动,进而控制嵌入式逃生梯的阶梯伸入或移出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的面板内设有一轴承,轴承的外圈固定或镶嵌在电梯轿厢的面板内,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滚珠丝杆螺母。根据本技术,所述嵌入式逃生梯包括支撑立杆和固定在支撑立杆上的若干阶梯,所述支撑立杆设于电梯轿厢外,且支撑立杆的中部与丝杆通过螺栓等固定件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嵌入式逃生梯的阶梯伸入或移出电梯轿厢时有较大的摩擦力,所述通孔的纵截面为方形,通孔的高度和宽度均略大于阶梯的宽度和高度。根据本技术,所述握把为折弯式握把。在不用的情况下,可以折弯,不影响电梯空间,其设计美观大方;同时,不会碰到乘员。需要用的时候,旋转使其与墙面垂直,即可。进一步的,所述握把包括固定盘和手柄,所述固定盘与手柄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盘的端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安装柱,安装柱内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手柄上设有缺口、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相对设置,所述缺口、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设于手柄与固定盘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分别与一圆轴相匹配,所述圆轴依次穿过手柄的第二安装孔、安装柱上的第一安装孔和手柄的第三安装孔,从而将固定盘和手柄连接在一起,所述缺口略高于固定盘的安装柱,以便于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盘与滚珠丝杠机构上的滚珠丝杆螺母通过固定件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电梯自救逃生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丝杆上的滚珠丝杆螺母转动的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设于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从动链轮套设在握把的固定盘上,所述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电梯轿厢的顶部还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滑轨,所述逃生窗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逃生窗与两滑轨配合安装。本技术的电梯自救逃生装置,其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方便,可以采用人力操作或采用驱动电机来使嵌入式逃生梯伸入电梯轿厢。同时,当驱动装置的电力不足时,可以使用人力操作转动握把,从而带动逃生梯的伸入或移出,进而实现完全自救逃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梯自救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梯自救逃生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电梯自救逃生装置的另一局部示意图。图4为滚珠丝杠螺母和轴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握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握把的立体图示意图。图7为设于电梯轿厢顶部的逃生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电梯自救逃生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电梯自救逃生装置,包括嵌入式逃生梯1、设于电梯轿厢10的顶端的逃生窗2、设于电梯轿厢10的墙体上的一纵列的长方形通孔3、嵌入在电梯轿厢10的墙体上的轴承4、以及用于控制嵌入式逃生梯1的每层阶梯11沿所述长方形通孔3伸入或移出电梯轿厢10的滚珠丝杠机构5,所述滚珠丝杠机构5包括丝杆51、与丝杆51螺纹配合连接的滚珠丝杆螺母52、以及固定在滚珠丝杆螺母52上的握把53,所述握把53设于电梯轿厢10内,使用时,通过旋转握把53来带动滚珠丝杆螺母52的旋转,从而控制丝杆51的前后运动,进而控制嵌入式逃生梯1的阶梯11伸入或移出电梯轿厢10。如图4所示,所述电梯轿厢10的左侧面板、右侧面板或后侧面板内设有一轴承4,轴承4的外圈41固定或镶嵌在电梯轿厢10的左侧面板、右侧面板或后侧面板内,轴承4的内圈42固定连接有所述滚珠丝杆螺母52。该轴承4的设置,起到支撑滚珠丝杠机构5的运动。滚珠丝杆螺母52与轴承4的固定,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轴与轴承4的固定方式,例如,在轴承4的内壁设置键槽,在滚珠丝杆螺母52的外壁设置键槽,然后将一根键条43插入轴承4的滚珠丝杆螺母52的键槽内,从而将轴承的内圈和滚珠丝杆螺母52固定在一起。应当说明,电梯轿厢10内安装轴承4和滚珠丝杠机构5的位置的厚度可以设置的相对大一些,或者,独立凸出一块支架,以确保支撑力良好。如图1所示,当嵌入式逃生梯1的阶梯11移出电梯轿厢时,其阶梯11的端面恰好与电梯轿厢10的墙体平行重合,不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空间;如图2所示,当嵌入式逃生梯1的阶梯11伸入电梯轿厢10时,阶梯11伸出的长度可供人们攀爬至逃生窗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嵌入式逃生梯1包括支撑立杆12和若干层阶梯11,所述阶梯11与支撑立杆12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支撑立杆12设于电梯轿厢10外,且支撑立杆12的中部与丝杆51通过螺栓等固定件连接在一起。为了避免嵌入式逃生梯1的阶梯11伸入或移出电梯轿厢10时有较大的摩擦力,所述通孔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嵌入式逃生梯、设于电梯轿厢的顶端的逃生窗、设于电梯轿厢的墙体上的若干层通孔、嵌入在电梯轿厢的墙体上的轴承、以及用于控制嵌入式逃生梯的每层阶梯沿所述通孔伸入或移出电梯轿厢的滚珠丝杠机构,所述滚珠丝杠机构包括丝杆、与丝杆螺纹配合连接的滚珠丝杆螺母、以及固定在滚珠丝杆螺母上的握把,所述握把设于电梯轿厢内,所述电梯轿厢的面板内设有一轴承,轴承的外圈固定或镶嵌在电梯轿厢的面板内,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滚珠丝杆螺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嵌入式逃生梯、设于电梯轿厢的顶端的逃生窗、设于电梯轿厢的墙体上的若干层通孔、嵌入在电梯轿厢的墙体上的轴承、以及用于控制嵌入式逃生梯的每层阶梯沿所述通孔伸入或移出电梯轿厢的滚珠丝杠机构,所述滚珠丝杠机构包括丝杆、与丝杆螺纹配合连接的滚珠丝杆螺母、以及固定在滚珠丝杆螺母上的握把,所述握把设于电梯轿厢内,所述电梯轿厢的面板内设有一轴承,轴承的外圈固定或镶嵌在电梯轿厢的面板内,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所述滚珠丝杆螺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逃生梯包括支撑立杆和固定在支撑立杆上的若干阶梯,所述支撑立杆设于电梯轿厢外,且支撑立杆的中部与丝杆通过固定件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为折弯式握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包括固定盘和手柄,所述固定盘与手柄可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自救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的端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安装柱,安装柱内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菱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