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岑果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4270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电梯井道底坑、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所述电梯井道底坑的内部末端左侧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上方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电梯井道底坑的外侧安装有抽水泵,且抽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抽水管,所述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均安装在电梯井道底坑的外壁上方,且第一夹持框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夹持框,所述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的内部分别安装有钟鸣报警器和语音播报器。该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在密封圈与电梯井道底坑的内壁之间紧密贴合的过程中,对限位板与电梯井道底坑之间的缝隙具有密封的作用,同时限位板对水位与电梯之间具有阻隔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相关
,具体为一种电梯井道底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对于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液压电梯等垂直电梯,位于轿厢服务的最低层站以下的井道部分成为底坑。其内设有缓冲器及电梯停止开关和井道灯开关、电源插座及照明等,底坑要求应有足够的空间,其底部应光滑平整,不能积水,结构应能承受轿厢或对重与缓冲器碰撞时反力的抗压强度,综上可见,电梯底坑在电梯安全运行中起到的一定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然而,当电梯底坑出现渗水或者积水情况下,容易导致电梯出现故障甚至出现过致人触电死亡的情况,另外,一些地区因地质或多雨天气等问题,容易造成电梯井道底坑出现渗水和进水情况,故就需要用到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但是目前使用的电梯底坑,因地质或多雨天气等问题,容易造成电梯井道底坑出现渗水和进水情况,易对电梯的正常输送工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电梯底坑,因地质或多雨天气等问题,容易造成电梯井道底坑出现渗水和进水情况,易对电梯的正常输送工作造成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电梯井道底坑、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所述电梯井道底坑的内部末端左侧安装有湿度传感器,且电梯井道底坑的内侧壁下方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上方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电梯井道底坑的外侧安装有抽水泵,且抽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抽水管,所述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均安装在电梯井道底坑的外壁上方,且第一夹持框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夹持框,所述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的内部分别安装有钟鸣报警器和语音播报器。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和密封圈,且限位板的外壁粘接有密封圈,并且密封圈的外壁与电梯井道底坑的内壁相互贴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的内壁均连接有弹性柱,且弹性柱为等间距布置,并且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的横切面均为“凹”字型结构设置。优选的,所述弹性柱的顶端粘接有散热鳍片,且散热鳍片的内壁与语音播报器和钟鸣报警器的外壁均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钟鸣报警器和湿度传感器之间为电性连接,且钟鸣报警器和湿度传感器构成电性串联结构。优选的,所述语音播报器、液位传感器和钟鸣报警器两两之间均为电性连接,且语音播报器、液位传感器和钟鸣报警器构成电性串联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通过限位机构的设置,在密封圈与电梯井道底坑的内壁之间紧密贴合的过程中,对限位板与电梯井道底坑之间的缝隙具有密封的作用,同时限位板对水位与电梯之间具有阻隔的作用;2、该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通过夹持框的设置,因弹性柱在受到外界挤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进而能够对夹持框的顶端端口进行调控,对安装后的语音播报器和钟鸣报警器均具有夹持紧固的作用,并且散热鳍片对语音播报器和钟鸣报警器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以利于延长语音播报器和钟鸣报警器的使用年限;3、该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通过钟鸣报警器和湿度传感器的设置,湿度传感器可将电梯井道底坑内部感应到的湿度信息输送至钟鸣报警器中,此时钟鸣报警器开始报警,对人们起到警醒的作用,亦可便于提醒工作人员电梯井道底坑开始出现渗水情况,并且液位传感器可将感应到的信息输送至语音播报器中,对电梯中的乘客进行解释,并且此时在电性连接中央处理系统的作用下,抽水泵开始工作,对电梯井道底坑内部的水进行排放,以利于保证该电梯井道底坑整体的安全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夹持框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整体流程示意图。图中:1、电梯井道底坑;2、湿度传感器;3、液位传感器;4、限位机构;401、限位板;402、密封圈;6、抽水泵;6、抽水管;7、第一夹持框;8、第二夹持框;9、弹性柱;10、散热鳍片;11、钟鸣报警器;12、语音播报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电梯井道底坑1、第一夹持框7和第二夹持框8,电梯井道底坑1的内部末端左侧安装有湿度传感器2,且电梯井道底坑1的内侧壁下方安装有液位传感器3,液位传感器3的上方安装有限位机构4,限位机构4包括限位板401和密封圈402,且限位板401的外壁粘接有密封圈402,并且密封圈402的外壁与电梯井道底坑1的内壁相互贴合,在密封圈402与电梯井道底坑1的内壁之间紧密贴合的过程中,对限位板401与电梯井道底坑1之间的缝隙具有密封的作用,同时限位板401对水位与电梯之间具有阻隔的作用;电梯井道底坑1的外侧安装有抽水泵5,且抽水泵5的输出端连接有抽水管6,第一夹持框7和第二夹持框8均安装在电梯井道底坑1的外壁上方,且第一夹持框7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夹持框8,第一夹持框7和第二夹持框8的内壁均连接有弹性柱9,且弹性柱9为等间距布置,并且第一夹持框7和第二夹持框8的横切面均为“凹”字型结构设置,因弹性柱9在受到外界挤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进而能够对夹持框的顶端端口进行调控,对安装后的语音播报器11和钟鸣报警器12均具有夹持紧固的作用,弹性柱9的顶端粘接有散热鳍片10,且散热鳍片10的内壁与语音播报器11和钟鸣报警器12的外壁均紧密贴合,对语音播报器11和钟鸣报警器12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以利于延长语音播报器11和钟鸣报警器12的使用年限;第一夹持框7和第二夹持框8的内部分别安装有钟鸣报警器11和语音播报器12,钟鸣报警器11和湿度传感器2之间为电性连接,且钟鸣报警器11和湿度传感器2构成电性串联结构,湿度传感器2可将电梯井道底坑1内部感应到的湿度信息输送至钟鸣报警器11中,此时钟鸣报警器11开始报警,对人们起到警醒的作用,亦可便于提醒工作人员电梯井道底坑1开始出现渗水情况,语音播报器12、液位传感器3和钟鸣报警器11两两之间均为电性连接,且语音播报器12、液位传感器3和钟鸣报警器11构成电性串联结构,当水位触碰到液位传感器3上时,液位传感器3可将感应到的信息输送至语音播报器12中,对电梯中的乘客进行解释,并且此时在电性连接中央处理系统的作用下,抽水泵5开始工作,对电梯井道底坑1内部的水进行排放,以利于保证该电梯井道底坑1整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电梯井道底坑(1)、第一夹持框(7)和第二夹持框(8),所述电梯井道底坑(1)的内部末端左侧安装有湿度传感器(2),且电梯井道底坑(1)的内侧壁下方安装有液位传感器(3),所述液位传感器(3)的上方安装有限位机构(4),所述电梯井道底坑(1)的外侧安装有抽水泵(5),且抽水泵(5)的输出端连接有抽水管(6),所述第一夹持框(7)和第二夹持框(8)均安装在电梯井道底坑(1)的外壁上方,且第一夹持框(7)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夹持框(8),所述第一夹持框(7)和第二夹持框(8)的内部分别安装有钟鸣报警器(11)和语音播报器(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电梯井道底坑(1)、第一夹持框(7)和第二夹持框(8),所述电梯井道底坑(1)的内部末端左侧安装有湿度传感器(2),且电梯井道底坑(1)的内侧壁下方安装有液位传感器(3),所述液位传感器(3)的上方安装有限位机构(4),所述电梯井道底坑(1)的外侧安装有抽水泵(5),且抽水泵(5)的输出端连接有抽水管(6),所述第一夹持框(7)和第二夹持框(8)均安装在电梯井道底坑(1)的外壁上方,且第一夹持框(7)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夹持框(8),所述第一夹持框(7)和第二夹持框(8)的内部分别安装有钟鸣报警器(11)和语音播报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地坑防进水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限位板(401)和密封圈(402),且限位板(401)的外壁粘接有密封圈(402),并且密封圈(402)的外壁与电梯井道底坑(1)的内壁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果
申请(专利权)人:岑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